金佛山方竹一生
发布时间:2024-12-12 08:59:55 来源:
新闻摘要:

  

  □ 李林芮

  我是竹,金佛山方竹。

  作为竹,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向来对我称赞有加。譬如,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刘禹锡的“依依似君子,无敌不相依”,郑燮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把我与肉比较,把我比作君子,把我写得坚韧不拔,这是对我极高的赞赏。

  作为金佛山方竹,因生于金佛山,人们都这样叫我。这名儿听起来虽然普通,但我想,世上能以地标来命名的植物属实不多。我知道,凡是以地标来命名的,那就代表着地域特色和品牌象征,更何况还是以一座世界自然遗产地“金佛山”的名字来命名呢!这是对我极大的肯定。

  我啊,算是西南地区众多竹类的特殊存在。我对环境要求极其苛刻。在金佛山上,我只挑海拔一千四百米以上的区域扎根生长。我不像毛竹、雷竹、苦竹等兄弟姊妹伙一样发于春,因为我生性“不喜春雨破土出,偏爱秋雨迎风长”。

  每年八月伊始,经历几场秋雨的洗礼,我们会陆陆续续从海拔最高的地方,日夜破土而出,你追我赶地汲取大地之灵气。接下来,就是一群“竹林刀客”穿梭于我们之间,竹林变得热闹起来。他们头戴斗笠,手提利刃,俨然一副武功高强的样子。其实,他们并非武林高手,而是当地笋农。人手一套采笋装备:一把刀、一个背篓、一个拐耙子。个个习得一套采笋技艺:一蹬、一划、一绕、一扔,动作一气呵成,干净利落。

  从立秋到处暑再到白露,短短四十五天,在经过笋农们的采收和加工后,我们走出了深山。在十八般厨艺的加持下,我们从生笋化作珍馐,从此人生实现完美蝶变。正因为我们是吸大自然精华长成的稀有之物,“鲜嫩脆”之味是其他竹笋根本无法比拟的。所以,我也得了个“笋中之王”的美称。

  食客们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竹笋,实在瞧不上。”我听了,暗自得意,这是对我的至高评价。

  人类是懂得感恩的。在采笋过程中,笋农会留下我们的“母亲”,留下来的竹笋被称为“笋母”。因为笋农们相信只有留下了“笋母”,来年发笋才会生生不息。

  倘若笋农刀下留情,我有幸成为“笋母”,那在破土后,我会以每晚至少七寸的速度迅速生长,仅用两三天就可以从笋包长成幼竹,再用四十来天我就能长到十五米,成为一颗真正的方竹。

  此时,“方”的含义在我们身上具象化了。倘若你用眼看,似圆非圆,似方非方。但倘若你用手摸,就能很明显地感受到我们躯干上的棱角。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有别于其他竹类没有的品行和风骨,化规为矩、天生方正。这也让我们于芸芸众竹中,傲然方立、卓尔不群!

  成竹之后,我们全身都是宝。竹叶可入药、可泡茶,有清热解毒功效。竹竿纹理细润、色泽亮丽,则可用于制作各种竹制品。我们都在预想和憧憬着将来,有的希望做文具,有的希望做工艺品、有的希望做建筑材料……从此人生就实现了另一种蝶变。

  这就是我的一生,从嫩笋破土到挺拔成竹,从金佛山的巅峰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但愿下辈子我还能做金佛山方竹,让我的根不断发出笋,任由一而十、而百、而千、而万……长成片片金佛山方竹林。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