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晓娟
11月8日,在隆化一小“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校高质量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专题高级研修项目结业仪式上,教师唐岭带来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通过把中秋节吃糍粑的传统文化引入分数教学,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分数。同时,课堂上每学一个知识点都会有学生体验一次“小老师”,站到台上,分享学习成果。
这是该校“问学·体验”阳光课堂范式的一个缩影。据了解,“问学·体验”阳光课堂范式是隆化一小在与西南大学合作过程中,对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2019年7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与隆化一小开展战略合作,五年来,经过系列研讨与实践探求,隆化一小在办学理念塑造上铸就了独树一帜的教育品牌——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形成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在发展战略制定上,力争成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与示范者,实现学生、教师与学校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三维一体协同发展。
理念塑造
让每一个生命在阳光下绽放
传承百年办学思想内核,融合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积极心理学理论和生命哲学精髓,基于“让每一位学生在光明与温暖中茁壮成长,绽放生命的光彩”的美好愿景,隆化一小探索并实践了“阳光教育”哲学,构建了“五彩阳光 金色童年”办学理念,确立培养“品学兼优、心怀家国”的阳光少年育人目标,以“太阳红、大地黄、天空蓝、活力橙、生命绿”为校园生活的基本色彩,具化为“美德、智慧、健康、优雅、创造”五个方面的15个素养维度。
课程是学校的“灵魂”,课程理念则是“灵魂”的核心指引。该校从知识与素养协同发展的角度,构建了“知识+素养”阳光课程体系,推进“实践+体验”阳光课程实施,开展“多维+全面”阳光课程评价,强化“机制+资源”阳光课程保障,构建了“学为中心、多彩绽放”课程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秉承“五彩阳光、金色童年”办学理念,该校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引,凝练和明确德育的核心理念为“沐光而立 和乐成长”,旨在通过营造和谐、积极、阳光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教师是理念落地的核心要素,通过建构“问学+体验”阳光教学范式,变革学习方式;实施“主题+项目”阳光教学策略,提升综合素养;优化“共享+成长”阳光研修生态,增强育人本领;完善“过程+效果”阳光评价体系,催化内生动力,构建“问学相长 启智润心”教学理念。
阳光教育需要阳光管理,在阳光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该校结合阳光“温暖”“公平”“普适”“光明”“柔刚并济”的内涵特点,融合儒、道、法三家的管理智慧,遵从关于学校管理改革的原则,确立了“善悟能为、聚光同行”的管理理念。
课堂变革
打造“授人以渔”的教学范式
课堂,是教育的核心舞台,是学生梦想扬帆起航的地方,更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该校在原有“361快乐体验”阳光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了“问学·体验”阳光课堂教学范式。
“问学·体验”阳光课堂教学范式以“问”为特征,以学为核心,遵循学生学习规律,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敢问、好问、善问、思辨的能力,同时通过以“三单”(引学单、问学单、拓学单)为载体,以“六步”(引学启问、以问导学、小组互学、全班展学、反思评学、拓展活学)为过程,变老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变讲授为中心为学习为中心,让学生成为主体进行讨论、交流、碰撞,并在此过程中建构知识、获得知识、问学相长。
课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课本例题、课后习题进行“引学单”4Q预习。以三年级语文学科为例:Q1-本文中出现哪些生字词,其音形意如何?Q2-文章分为几部分,段落大意是什么?Q3-这篇课文的文本大意是什么?Q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有何启示?
在学生前置预习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问学单”,引领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学生第二次自学引路。后续课堂上,在“问学单”关键问题串的引领下,开展小组互学、全班展学,教师在生生交流、师生对话碰撞中适当引导、点拨,推动学生思维广度。
学习的终点是能够让学生灵活运用、学以致用,通过设计“拓学单”让学生在反思评学、拓展运用中深化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课堂里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实践,体验建构,学生会学得更愉快更透彻。”该校教师任晓玲说,在她的课堂上,学生轮流当“小老师”进行展讲,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而她则退居幕后,成为辅助力量,必要时进行点拨、总结。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位置,鼓励学生自学生问、探究,教师角色也发生转变,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支持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隆化一小副校长黎兴梅说。
成果丰硕
接续书写阳光教育新征程
在结业仪式上,隆化一小发布了新书《小学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这本书是对“问学·体验”阳光课堂范式的系统总结,也是隆化一小与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战略合作的智慧结晶。
五年来,隆化一小系统化开展教师研修实践,深度实施“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拔尖成长”,学校教科研一体的研训体系不断成熟,不断完善适合学生积极成长的阳光课程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系统。
学生们沐浴在丰富多元的课程体系中,于“问学·体验”阳光课堂范式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逐渐成长为善提问、会学习、能创新、有温度的阳光少年。五年来,该校学生参加国家级、市级各类竞赛100余人次获得一等奖,区级竞赛千余人次获得一等奖。
在教师专业能力成长方面,学校教师不仅在专业领域精进,更在教育哲学上深思,实现了由“授业解惑者”向“教育探索者”的转变,做到了知识有厚度、理论有深度、视野有高度。基于此,学校教师在各项比赛中也屡获荣誉,如该校编著了《问学体验阳光课堂教学范式》教育专著,11名教师获得重庆市赛课、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新获评市级骨干教师3人、市级骨干校长1人、市级名师2人、市级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1人;2个部级课题、7个市级规划课题、50余个区级规划或立项课题在研、结题;教师案例、论文发表700余篇,获得市级一等奖50余篇、二等奖90余篇、三等奖30余篇。
五年来,该校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校园”“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研修基地”“全国红领巾奖章五星章少先队大队”“全国中小学篮球特色学校”“全国航空特色学校”“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党建引领创新与质量创优示范校”“重庆市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重庆市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重庆市数字校园示范校”“重庆市素质教育质量保障示范校”“重庆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验学校”“重庆市首批中小学教师评价试点学校”“重庆市青少年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等。
该校校长蒋明权表示,此次结业仪式是阶段成果的总结更是迈向新征程的起点,他们将持续借力高校优势资源顺应“逐光前行,从教如心”的理性与觉醒,奋力书写阳光教育品质发展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