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放平
一
近日,南川近20名诗友相约兴隆镇金花村开展文学采风。金花村陈书记早早在村委会等候,热情地说:“欢迎你们这群平时请都请不来的文人、作家来金花做客!”
这话自然是陈书记的谦逊之词。金花村是南川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5个综合试验示范村之一,近年来依托沃土资源,巧施发展良方,走出一条“一叶一果一稻富一村人”的乡村振兴路,吸引一拨又一拨前来考察学习的单位企业和各路精英。
“一果”,指的就是蓝莓。蓝莓是南川“一主两辅”特色产业之一,南川共有蓝莓种植基地1万余亩,其中金花村就种植了上千亩,是实实在在的“蓝莓村”。其实施主体,就是我所在的瑞凯农业公司,近年来瑞凯农业公司充分发挥国企示范引领作用,投资建设和主导发展了南川主要的蓝莓种植基地。
但今天我是这里的客人,这片蓝莓园,不仅属于企业,更属于金花村的土地和主人。秋天的蓝莓树,刚刚进行了修枝,并无美感可言。尽管如此,同行的诗友大多都是第一次走近蓝莓树,对这个新兴果树充满了各种好奇。
陈书记答疑解惑,金花村的蓝莓共有20多个品种,每年5~7月是收获季,全由当地的农民人工采收,经过层层精挑细选后,贴上“金佛山蓝莓”标签,进入本地商超和大型水果批发市场,完全不愁销路。大家一边听,一边和我交流,都说应该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知晓和购买这个健康水果,吃到我们南川的特产。
同行的娄义华老师是偶居南川的贵州桐梓人,知名的青年诗人和作家,她有感而发写下组诗《咏金花村》,其中一首:
闲闲三万翠,叠叠对秋丰。
虽得莓茶俏,无妨谷果躬。
山前新合旧,画里北看东。
传说金花绽,月飞农院中。
其诗寄情金花村的山水田园,赞美之情溢满字里行间,展现出一幅宁静、优美、富饶的现代乡村画卷。
二
没过几天,我和同事再去金花蓝莓园,查看金花村2024年度水库移民产业转型升级市级示范项目的安全生产情况。
该项目得益于南川区水利局、兴隆镇等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拟在原低效蓝莓基地区域新建蓝莓温室大棚120亩,引进L25等优质早熟品种,打造水、肥、气、热智能化管控的现代化蓝莓示范园,不仅可破解“农业靠天吃饭”难题,还可实现让南川蓝莓在4月初就成熟上市销售,抢占市场先机。
其时正是中午,项目现场刚刚宁静下来。蓝莓园管理员带着我,围绕项目走了一圈,和我交流推动产业提档升级的相关话题,让我不断刷新对蓝莓产业发展的认识,也进一步增强了我和同事们一起做好产业、搞好企业、服务乡村的信心。
站在老木沟水库下,一眼望去,已完成平场的黄土地涌动新的希望,几台挖掘机矗立其间,在阳光的照耀下,让人心生热火朝天搞建设的激情。其中一台挖掘机旁,一群鸟儿正在土里寻觅虫子,几个老人则在土里捡拾废弃的蓝莓树枝,大地处处让我们充满收获!
三
“常来永福,永远幸福。”这是我在兴隆镇永福村看到的一句幸福广告语。
国庆节后,天气终于变得凉爽,我决定去永福村的蓝莓园走一走。沿着龙川江畔边走边看,河两岸绿草茂密,小桥流水,完全是一幅美妙的乡村小景。这条河的两岸,就是蓝莓园。
跨过石桥,遇到一群村民。见我们走来,很热情地打起招呼。没说几句,那正在地里打窝种菜的大娘,问我们吃不吃红苕,不管我们回答什么,她早已和她老公一起提起锄头在一旁的红苕地里挖起来。不一会儿,就给我们一人挖了一个,推荐我们生吃,“安逸得很”。
我捧着几个红苕到河边清洗泥巴,这时她老公也抱着一堆红苕下来跟着刷洗。等我给大家一人递了一个洗净的红苕时,夫妻俩快速将地上的种子袋子腾出来,装了一口袋,叫我们带回家煮红苕饭。盛情难却,我们接下了。
我只好说:“明年我请你们吃蓝莓!”
大娘却说:“我们每年都在蓝莓园打工采摘果子,蓝莓可以吃个够。”
我们哈哈一笑,聊起了天。大娘姓游,她乐呵呵地说,自己就住在附近,一年下来在蓝莓园里干活可以挣1万多块,还说周边的一家农家乐正在扩建,马上也要去那边干新活了。我心里想,他们夫妻两人单在蓝莓园里工作,一年就可挣3万多元,同时又不误自己的家务和庄稼,多好。
返程路上,我吃出了红苕的清甜,更期待蓝莓花开。我始终坚定一个观念,就是事在人为。众所周知,发展农业任重道远,但我坚信,只要我们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当前的事,审时度势创新谋划好明天的事,就一定会实现产业兴隆、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