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环线礼赞
发布时间:2024-10-29 09:22:44 来源:
新闻摘要:

  

  □ 李立峰

  “是流动的诗,是生动的画,是南川的故事,是自然的馈赠。”在宣传手册里,南川178环线的推介词令人怦然心动。

  这个秋季,我迎来了一次心心念念的178环线之旅。短短两天,我的经历可以概括为一段话——

  一山一桃源,一水一仙境。向山而行,便能觅得彩云万朵;向水而行,便能邂逅翠微千里。走过178环线,心中装着山与水。即便回到热气腾腾的城里,整个人早已超凡脱俗,清新可人。

  山中漫步

  散步,看一场久违的日出,享受难得的清凉,呼吸山间充沛的负氧离子,是对山间清晨最基本的尊重。

  在方竹村一家民宿,每一扇窗户都是落地的长方形。一眼看出去,是一幅活着的山水画。

  “太阳升起来了吗?”见我凭栏,同室伙伴问道。“我不确定。”因为,民宿处于群山环抱的摇篮之中。三面是绝壁,一面是孤山。一条盘山路如同游龙,潜行在莽莽群山中,逶迤而上。

  头顶只有几缕白云,如同婚纱一般白而透明,躺在蓝水晶一般的天空里。远处的天空微红,太阳就要升起。山尖率先被擦白,像是少女涂上了防晒霜。

  我们下了楼。走在山路上,一阵阵清凉的微风袭来,我不由得缩了缩脖子。没承想,与秋的邂逅,猝不及防。立秋已经多时,只是不敢确认,但大山记得。

  此时,城市里,高温持续,天地像一架巨大的烤箱。这个时候,突然从烤箱中逃离,暗自庆幸。能感觉到,有一种幸福从天而降,潜滋暗长。

  身披一身的清凉,带着初见的欣喜,走了不到几米,就遇见一条岔路,一条瘦瘦的山道,通往绝壁的脚下。

  “走小道吧!”我提议,同室的伙伴点头。这条没在草间的小道由大大小小的碎石铺成,大概是往日的步道,或者马道。

  在柏油路通车之前,山民们就通过这样的山道,走出大山,走进城市。此刻,我像是回到了往日,用双脚丈量着山的高度、林的深度、路的长度。

  只需往前走几米,几十米,就会停下来。吸引我的,可能是一块巨大的岩石,可能是一棵长在石头上的树,可能是一朵崖壁上的野花。

  看着植物们精神抖擞的样子,我就很想上前去打声招呼,而令我羞愧的是,我常无法叫出它们的名字。

  于是,我掏出手机,通过手机识别软件,结识了许多新“朋友”。

  野棉花、醉鱼草、川莓、覆盆子、绣球花,算是老相识。作为一名摄影人,识花是基本的技能。在野外行走,一一叫出花的名字,约等于旧友重逢。

  而盐麸木、水麻、顶芽狗脊、太子凤仙花、马刺蓟,才刚刚认识。每认识一种,都无比兴奋,像认了一门远亲。也因此,这一路的行走十分缓慢。慢下来,就会发现身边的芳草,在一片近似荒芜中发现刻骨铭心的美。

  最神奇的当属獐牙菜,正处于盛花期。语言很难描述它的美,我几乎就要放弃了,但终究不舍。

  细细打量,淡白色的花朵分为四层,正中间是高高的花柱,第二层是戴着灰色簪子的花蕊,第三层是分散的卵圆形的花瓣,顶端是细圆的黑色斑点,边缘点缀着黄绿色花蕊的印痕,最下面是绿色的花托。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是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獐牙菜是高山花卉的一种,怪不得这么仙气十足。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

  行走山间,你会发现,大自然非常有耐心,让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花,长成了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的艺术品。你只需俯下身看,就会怦然心动,自愧不如。

  竹林山歌

  路遇一位上山采笋的大哥,40多岁模样,面目和善,身体清瘦,背着竹篓往山里走,手中拿着起了包浆的木杵。

  简单的交谈我就得知,每年秋天,当地独有的秋笋破土而出,村民们便会背着竹篓,凌晨四五点钟出门,走过长长的采笋路,把山中的珍品送上城里人的餐桌。

  方竹笋具有营养丰富、肉质丰厚、脆嫩化渣、滋味鲜美的特点,被称为“笋中之王”。方竹笋是大自然赐予村民们的厚礼,但上天也格外地挑剔,每年留给村民的采笋季只有28天。

  也难怪,村民会一大早上山,与时间争分夺秒了。村民们经年如一的勤劳品质,在这一刻,得到完美的呈现。

  没想到,清晨刚刚与采笋人相遇,早饭后就有机会与当地村民一起采笋。

  我走进了一片竹林。竹林高低错落,多是坡地,行走其间,如船行浪中,摇摇摆摆,非常考验平衡。

  竹叶是绿的,竹竿是青的,看上去与一般竹子没什么区别。只是用手握竹竿,才发现竹竿是四方的,有棱有角,方竹因此得名。

  只有亲手采过笋子的人,才知道采笋不是山间漫步般轻松。面对我这个采笋小白,采笋人告诉我,“新笋出土,第二天便有三四十厘米长短,此时正好。若不采,次日就老了。在冬天大雪纷飞之前,竹笋就长成了参天的竹子了。”

  “找到合适大小的竹笋后,要蹲下身,刨开竹叶,对准竹根,用反手猛地发力,带出泥中的部分,方恰到好处。倘若用正手,力量不足,逮得浅了,最精华的部分留在土里,只有遗憾。其间,要顺着硬硬的毛刺用力,防止手被扎到。采笋,可是一个十足的技术活。”采笋人说。渐渐地,我掌握了采笋诀窍,采到了几棵刚刚好的方竹笋,收获的喜悦感涌上心头。

  就在这时,竹林里传来了歌声。

  “一湾又一湾,一山又一山,这个笋子不简单……”

  “方竹笋飘香在金佛山,我们的日子比蜜甜……”

  凉风习习的竹林间,一位大爷领着两位大娘唱起了自编自演的山歌。让游客们开怀大笑,拍手叫好,纷纷嚷嚷着“再来一首”!

  兴致高昂之时,游客也会忍不住技痒,钻到竹林之中,用矿泉水瓶作麦,与当地的村民对起了山歌,把欢快的氛围拉到了满格。

  一棵方竹笋,富了方竹村。这个昔日的“穷旮旯”,摇身一变为山里的“金窝窝”。

  生活富裕的村民,把好日子编成一首首山歌,唱给远道而来的客人听。原生态的山歌,有对家乡的热爱,有对朋友的祝福,有对生活的眷恋,定格了时光与人心的美好,自带穿透人心的力量。

  我还留意到,这些歌手都很年长,一问,都是七八十岁上下。聊起山里的生活,他们笑意盈盈,红光满面,声音爽朗,怡然自得。

  他们告诉我,山里空气好、山泉水好、方竹笋好,村里的老人都很长寿,活到上百岁也不稀奇。

  青山、流云、星空、清溪、翠竹、炊烟、瓦房、柴火灶、唱山歌,串起了山里人最寻常的存在,也点缀了方竹村最迷人的部分。

  骑龙出山

  原以为,金佛山之行就这样画上句号,没想到更精彩的好戏还在后头。

  金佛山给游客的体验,绝对不只是地面那么简单,而是立体的,几乎涵盖你能想象的任何方式。比如,乘坐滑翔伞,像鸟儿一样,从空中俯瞰大地,体验无以复加的自由感和酣畅淋漓的大快意。

  比如,攀上飞拉达,与九十度的悬崖峭壁亲密接触,在半空中把惊心动魄踩在脚下,挑战自己的小心脏和勇气值的极限,你会重新认识自己!

  金佛山漂流则选择了最低微、最谦卑的姿态,让你在水中体验激流勇进,像骑龙出山。

  只是,人过中年,日益臃肿的肉身和日益胆小的现实并存,仿佛像伤口里撒盐。想飞的梦想都有,却无法跨出悬崖上的那一步;想征服绝壁的梦想都有,却无法在最后时刻从高崖上一跃而下。最微小的风险来自漂流的翻船,无非是情急之下喝点水。于是,几经犹豫,我站在了金山湖漂流的起点。

  水,清澈得像一块碧玉、一块玻璃。这样的水,很有亲和力,温度也恰到好处。

  从上橡皮艇的那一刻,裤子已经湿透。水率先接纳了我的肉身与恐惧。事实上,自从第一个滑道奔流而下,第一声大喊大叫之后,恐惧早已经抛在了浪花之中,剩下的全程只有享受。

  你会迫不及待地期待,下一个深潭,让落差来得更猛烈些吧!

  每一次激流都是一次洗礼,每一次向下都是冲锋,每一次呐喊都渴盼已久。人就是这样,骨子里有冒险精神,对欢乐上瘾。只不过日久蒙尘。只需一道光,就豁然开朗。

  漂流就是这样一个人间清醒的时刻。

  一路上,沿途经过茂密的丛林、陡峭的崖壁、盛开的花朵、栖息的蝴蝶、铺满鹅卵石的河湾,每行一步,风景各异,令人目不暇接,思接千载,神游天外。白云在头顶,青山在两侧,惬意而自在,感觉天地本来的模样重新回到了眼前。

  这个时候,你会打开话匣子,忆起自己的童年,童年的夏天,夏天的池塘,池塘的戏水,美好一瞬间柔软了心头。

  你会忆起自己的父母与孩子,一起走过的河流山川、湖泊大海,转眼间只剩下自己,在跌跌撞撞地奔向老年。

  你还会忆起青春,同桌的她,隔壁班的大男孩,一说话就脸红的青葱岁月和纯真年代。

  在水中,心思单纯,灵魂清澈,心灵圣洁。一切的烦恼与忧伤,都被流水带走了。

  一路上,经历峡谷、浅滩、激流、深潭,时快时慢,时进时退。分岔的河道会把你紧紧拉过去,让你进退不能。这时候,你不得不起身下船,把船拉出激流,驶入正确的航道。

  你还会搁浅,需要不时阻挡可能撞上的巨石和挽留你前进的树枝。这时候,你就知道,即便舵在手中,想掌控前进的方向亦不容易。你必须左挪右移,手忙脚乱,才能保持前进的方向。

  一路,洒下遍地的溪石,洒下银铃的笑声,洒下博浪的激情,没有担心的落水,没有意外的翻船,甚至你还会遗憾,不够刺激,不够惊险。

  漂流,不仅是身体的激活,更是心灵的按摩。

  短短两天的出行,让我们看到了寻常不易看到的场景。178环线串起了环金佛山一个个美丽的山村,像串珍珠一样实现了聚合发展、交相辉映。

  春可赏花,冬可赏雪,夏有漂流,秋有彩林。无论是露营、越野、徒步,还是滑翔、漂流、飞拉达,无不充满了潮流范和年轻态,迅速在文旅界破层出圈。

  生活在城里的人,用一个短短的周末或者假期,就可以走进178环线,开启一次说走就走的诗和远方,用青山洗目,用山歌洗心,用清泉洗耳。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