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教师的“抽屉”像一个万能的“百宝箱”,一件件“宝贝”记录回忆,见证成长,承载着师生之间的难忘经历、深厚情谊。在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老师们打开记忆的“抽屉”,聚焦一件被珍藏的“宝贝”,分享心底的教育故事。本报今日选登部分故事,展现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感人故事,使全社会走近教师、了解教师、理解教师、支持教师,敬请关注。
我的老师
重庆市南川区水江中学校教师 周静
随我四处漂泊最终回到家乡的,有几箱书籍和十来本日记。其中一个笔记本是我中学时期的周记,上面保留着丁老师的批语。在新学校工作已两年,我常常想起我的老师。
小学毕业那年,坟庄小学外墙边,班主任带领十来个孩子进行毕业联欢。干裂的黄土地做舞台,茂盛的荆子树为背景,高悬的太阳是灯光。我被同学们推上去表演节目,班主任也向我投来肯定的目光。站在师生面前,我情不自禁唱了一首《七子之歌》
就这样,我在北方第一年的生活结束了。
新学校叫桥头中学,要骑上半个小时自行车才能到。我成了寄宿生,两周才放一次假,起初我很不适应,刚上了一周课就要请假,新班主任竟答应了。于是我便骑车回家住上一晚,第二天凌晨再赶往学校。风啊,吹向路边绿油油的麦地,就能吹出荡漾着波纹的溪水;风啊,卷向蓝湛湛的天空,就能卷出故乡的云朵。教室外偶尔有火车鸣笛而过,每每这时,我常常望着窗外发神,跟随那汽笛声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我把遇见的景象和心里的情思写到周记里,当作语文作业交给丁老师。
丁老师,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
丁老师长得白净,眉目俊秀有神,身量笔挺;常穿黑色皮夹克和西裤,敞着脖颈;声音浑厚有力。他常常利用学生返校那天的晚自习批阅我们的周记。我每篇周记下面一行常有他用正楷书写的批语,或一两个词的评价,或一句话的感受,或几行字的鼓励。又一个周末的晚自习,丁老师叫我到讲台边,指着一份报纸上一个文学社的通讯地址,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把你写的周记修改修改,投到这样的文学社里去。”之后,他在我的周记本里写下“……希望你能走一走文学创作之路”的话,又反复写道:“坚信你会成功。”
初二时,有两个同学和我成了好朋友,可后来她们又一个个离我而去。朋友的离开让我难过极了!我在丁老师和同学面前哭成了泪人。转眼初三,班上转来一个女生。她谦和地介绍自己:“大家好!我叫田小萌。”然后就成了我的同桌。她和我真像啊!不仅身量、相貌,还有出生年月,以及志向。她和我还邻村!那一年,我和她同学同往、同吃同睡,一同完成了学业,结下真正的友谊。
大概五六年前,那时的我已回到重庆从教,并在作文教学中施展和磨砺自己的文学才能,而田小萌从事会计工作,寓居在河北省保定市。再次见到小萌,她依旧保持着简单整洁的习惯:小小的出租屋一尘不染,被褥叠放整齐,一本书在床边,绿植在窗台晒着太阳。我因奔波劳碌而略显浮躁的心在这里又寻得了宁静和继续前行的力量。深夜长谈,聊到初三的学习生活,她无意说道:“初二那年暑假,丁老师去了我家,跟我说桥头中学可以给我免学杂费。我妈妈生了四个孩子,还生着病,我爸爸是个农民……”我听着如梦初醒,心里向着自己人生起点的方向呼喊:
“丁老师啊丁老师,谢谢您……”
我为什么会如此怀念我的老师丁老师呢?多少个日夜,我的内心都给出同样的答案:丁老师对我天赋的发现,对我潜能的激励,对身处异地孤独思乡的我发自内心的关怀,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竭尽所能,默默为学生铺就一条属于她自己的道路。为师之德,此已足矣!
红梅花开
重庆市南川区书院中学校教师 罗林衡
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幅简笔画,画上是一枝红梅,如烈火在燃烧。每每打开抽屉,眼前总能浮现那个叫春梅的孩子,总能聆听红梅花开的声音。
小春梅是我2013级的一个学生,也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女孩。2001年一个寒风凛冽的早晨,她父亲在田边捡到一个女婴。那年的红梅开得特别艳丽,女婴的到来燃起了这个家庭全部的希望,于是父亲给她起名小春梅。
刚接手班级时,我就发现这个很特别的女生:短短的头发,朴素的穿着,不喜欢说话,不喜欢热闹,永远只在角落里默默地做作业。凭着职业的敏感,这怕是一株不开花的野草吧。
开学还没几天,班里的学生就对我说,春梅晚上都没有到食堂吃过饭。开学学校组织了军训,不吃饭怎么行。我板着脸教训她,规定她每天必须吃晚饭,还派了同寝室的同学监督她。她盯着我,也不反驳,眼神一动不动,就像躲在尘雾后的真相,叫人永远看不懂。我多次找她谈过话,可她总是当面答应,背后依然不肯吃饭。我找到她的小学同学了解情况:原来就在这个暑假,她年迈的父亲外出打工患上脑梗,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下了不少外债。家里的支柱倒了,生活举步维艰,常常靠左邻右舍的接济才能生活,就连学校的生活费都是姑姑承担的。所以小春梅会悄悄积攒下一个星期的生活费,周末时割点肉,买点新鲜蔬菜,给父亲改善伙食……看来,这是一株饱经风雨、孤苦伶仃的幼苗。我的心里多了一份不知是心痛还是惋惜的情愫。
趁着周末,我带着几个学生走进了小春梅的家。她家住在大山深处,我们到时,春梅在地里帮爷爷干活,她父亲躺在堂屋凉板床上。原来她父亲由于缺钱没有得到及时医治,病情加重,导致半身瘫痪,生活都不能完全自理。她父亲告诉我们,春梅是个懂事的孩子,承担了家里全部的家务,为父亲煮饭料理、擦洗身子,周末还得洗干净一家人的衣服,准备好一家人下一周的生活……这该是一株多么坚强而柔弱的红梅呀。
我决定帮帮这个小姑娘。悄悄组织班上的学生为小春梅捐款,向学校申请了困难补助,我也带着我女儿连续几个周末到她家里嘘寒问暖,送油送米,解决她家的实际困难。课堂上,每当她心神不定时,我总抽她问题,并郑重地给她小组加上一分,让她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让她担任纪律委员,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她喜欢运动,喜欢写作,我就在晚饭后叫上她打打乒乓球,作文课上念念她的作文……慢慢地,这株幼苗开始返青,拔节生长,笑容重新洋溢在她脸上,和同学也会主动交流,变成了一个阳光开朗、成绩优异的小姑娘。2014年,小春梅还被评为了南川区美德好少年。
毕业的时候,小春梅送了我这幅红梅简笔画。我一直珍藏,它告诉我,只要爱生如子,每一个学生都会灼灼花开。
小跟班
重庆市南川区第三中学校教师 张敏
闲来翻看QQ空间,偶然看到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我的“小跟班”送我的生肖牛钥匙扣,连着“幸运福”的卡通字。照片定格在2021年的6月6日,那份“幸运福”的感受与意义,永远镌刻在我的心底。
初识:相遇的缘分
2018级高一新生报到那天,第一个到教室的是一个留着短发,走路带风的女孩,我当时正在一大堆书中忙着。我抬头看她一眼,笑问道:“同学,你是高一九班的吧,来得正好,帮我整理一下这些书。”她有些诧异:“整理书?我还没报名呀,我要先找到张老师。”“我就是。来,一起干活!”于是,我们将杂乱的书籍按科目归类,随后整齐地摆放在每一张书桌上。同学们陆续到来,看见干净整洁的教室,无不感到惊喜。
成长:相伴的时光
或许是初次合作的默契,或许是我对她质朴性格的认可,从此她成了我的“小跟班”。每天清晨,我组织学生晨跑、监督学生早读,晚上陪学生自习,有学生学习松懈,我会和他们“斗智斗勇”。我的“小跟班”当然也有发挥作用,我放手让她大胆地去做班务事。
有一次,班上同学闹矛盾,她调解未果,开始焦躁抱怨,我笑着对她说“当‘小跟班’是要有智慧和耐心的。”我告诉她处理班级事务要控制情绪、懂得沟通。慢慢地,我这“小跟班”也当得像模像样。我常对她说:“看着自己的学生进步,看着我的”小跟班“成长、我很欣慰,心里也更有底气了。”
共进:严格的爱
“小跟班”说我对他们要求太严格。的确,我对我的学生有着高标准,曾有同学对我说“我们是学生,就不许我们偶尔放纵一下?”我笑道:“那你们监督我,哪一天我没出早操,哪一次我上课迟到,哪一堂课我潦草应付,你们给我记账,你们给我记几次,我就给你们几次轻松的机会。”我是女老师,结合我的社会阅历,有针对性地给女生开讲座,告诉她们要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这样才会活得有价值、有尊严。我常用行动说话,以自身作则,在我的影响下,我的“小跟班”也变得充满活力,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收获:共同的成就
三年的努力付出,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考上理想的大学。其实,每年高考前夕,我都会用特别的方式激励他们。
高一那年的6月6日,我给他们每人买了支雪糕,告诉他们这是夏日独有的甜蜜;高二那年的6月6日,我带着他们去欢送高三的学长奔赴考场,告诉他们明年今日你们也要满怀底气;高三那年的6月6日,教室气氛有些沉静,他们静静地等着我走上讲台,最后给他们再说点什么,可我看着他们,想起三年来的点点滴滴,实在情难自禁,开不了口。我想,我不需要再说什么了,我要说的都在平常的点滴之中,我要说的他们早已明了。
珍藏:永恒的记忆
毕业那天,“小跟班”送了我一个生肖牛钥匙扣,连着“幸运福”的卡通字。她还给了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敏姐,从高一起,我就是你的‘小跟班’,我也想永远成为你的‘小跟班’。跟着你,跟着千千万万个诲人不倦、无私付出、身正学高的‘你’去做一点事,去发一点光。你的那个感受到幸运的‘小跟班’,你的那些感受到幸运的‘小跟班’都期待着和你再见。”
关上QQ,站起身来,窗外的世界是那样的明亮,那样的精彩。
流淌在抽屉里的故事
重庆市南川区南平镇中心校教师 黄大利
在办公室打开抽屉找资料时,偶然间看到了两只水杯,一时间许多旧事涌上心头。
一个水杯上印着“黄老师你辛苦了”,这是一份来自我二十年前的一位学生小强的温暖问候,我又想起了和他的过往。
小强父母体弱多病,家庭经济困难,每学期只有他的学杂费最难收。有一年开学报名,他羞涩地扯着我的衣角把我叫到办公室外问道:“黄老师,我的学费能不能扯折耳根来抵?”我望着他那双期待的眼睛,心痛涌上心头:“傻孩子,你以后的学费由我给你交!”望着小强高兴远去的背影,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如今这位学生也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在心里默默祝福他!
另一个水杯,是南平镇人民政府赠予我的珍贵纪念品,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礼物——“第二十个教师节纪念”。此时我已任职十四个年头,这个普通的水杯,记录着我青春的流逝,也装载着我献身教育岗位的初心和使命,更寄托着我从事教师职业无怨无悔的热爱与执着!
抽屉的角落,还有一幅字画,上面写着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大展宏图”。这幅字画,是许多年前一名学生毕业时赠予我的礼物,饱含了他对我的祝福与期待。每当我凝视这幅字画,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过往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征途的憧憬。
抽屉里的世界除了这些孩子们的温暖与祝福,更多的是我的工作笔记和教学设计。看着这一本本越写越厚,越放越旧的笔记,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些忙碌又充实的时光,这些笔记记载了我每一个教学灵感的闪现,每一次课堂实践的反思,它们不仅是我教学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证言。
岁月流转,教鞭换新,但有些东西,如同传家宝般,承载着教育者的情感与回忆,被小心翼翼地保存下来。这些藏在抽屉里的老物件,虽然价格不高,但又“价值不菲”,尽管默默无闻,却以它们特有的方式,记录着、讲述着我作为一名教师的旧时光。它们见证着我的付出与奉献,记录了我的成长与变迁,它们是我抽屉里的宝,是我独有的岁月故事,它们提醒着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对学生的关爱与责任,那份对知识传承的执着与追求始终不变。
关在抽屉里的美好
重庆市南川区文凤中学校教师 王云
我抽屉的一角,静静地躺着一本陈旧的相册,活动照、毕业照、师生照都罗列其中,这是十多年来我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其中一张照片很模糊但异常珍贵,它是十四年前我成为教师,第一次带班、第一次当班主任、第一次带领学生参加篮球比赛时留下的合影。如今照片中的我依然是一名教师,但照片中的学生都已长大成人。回顾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更多的是幸福与感动!特别是那次逆风翻盘的篮球赛,全班团结奋进的画面至今历历在目。
我们队的队员个子都不太高,对手却个个身强体壮、技术出众,实力虽然悬殊,但我们并没有退缩。比赛中,我队队员全力以赴,有的如狮子般勇猛,双手将球护在胸口,利用身体的冲力,硬生生地顶开防守;有的忽左忽右,一个箭步向前冲,巧妙地绕过防守,疾速运球,起身一跃,身体如弹簧般伸缩。赛场上紧张激烈,赛场下观众沉浸其中。这时,双方陷入胶着,关键时刻,队长布置了重要一击的战术,球员们心领神会,一个挡拆配合后,小何接球,他巧妙地避开防守,毫不犹豫地远投,篮球犹如离弦之箭,直飞篮筐。团队的精心配合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回报,欢呼声、掌声再次如潮水般涌起。最终,经过激烈的角逐,我方球队取得胜利。
经过这次比赛,我们班的班级凝聚力更强了。早上5点多的操场有一起跑步的身影,中午的教室有一起午休的画面,晚上10点多的寝室有互道晚安的温馨,周末有一起去我家吃麻辣鱼的快乐……我们陪伴着彼此,一直走到毕业季!
在抽屉的另一侧,静静地躺着一支已经磨损的钢笔,那是我第一次获得“优秀教师”称号时学校颁发的奖品。我用这支钢笔写过无数教案、送给学生许多暖心的话语,每一笔都承载着对他们的期望与鼓励。如今,虽然它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泽,但在我的心中,它永远闪耀着最耀眼的光芒。
抽屉里还藏着一本特别的笔记本,封面已斑驳,那是多年来对每个特殊学生成长记录的汇总,每一页都详细记录着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思想变化以及对学生的鼓励与引导。这些文字不仅仅是对学生成长的见证,更是对学生深厚情感的寄托。每当看到这些记录,我总会变得格外温柔,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学生们曾经的天真与努力,更会感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因为我知道,自己正在用爱与责任,为每一个学生的未来铺设着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