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山水 守望人文——品读南川文学作品《金山流韵掬几许》
发布时间:2024-08-22 09:30:44 来源:
新闻摘要:

 

  8月17日,在区文艺评论家协会2024年品读会上,我区文艺界代表人士齐聚一堂,共同品读作家余道勇新作《金山流韵掬几许》。

  余道勇是湖北大冶人,已在南川工作生活了十六年,是一名实实在在的“新南川人”。他先后从事过学校教育、城市管理、宣传文艺、党史研究等多项工作,工作之余笔耕不辍,时有散文作品见诸报端,著有散文集《山与水的邂逅》。

  《金山流韵掬几许》是余道勇的第二部散文集,全书收录了《隆化宾化新南川》《西南形胜金佛山》《青枫翠柏尹子祠》《刀光剑影龙崖城》《渝黔边界龙尾城》《邑之精华有大观》《隔渡滩头话古今》《梅花溪畔古花厅》《窥岸若月石梁桥》《金山寻踪三叠瀑》《山水邂逅南川行》《尹珍故里写道真》十二篇散文,分别对南川的山水、历史、文化等进行了书写。

  “这是一本写给南川人和关心、关注、关爱南川的人看的书;也是一本写给金佛山,写给关心、关注、喜欢到金佛山地区旅游的人看的书。”余道勇说,最初自己想写一本类似柳宗元《永州八记》的“南川八记”或“金佛山八记”之类的集子,但随着写作的深入却发现“八记”远远不能够全面表述金佛山地区的人文自然,要记的古迹、山川、河流、名胜。但要全面反映南川或金佛山的文史地理和自然风景,他也没有这个能力和水平。于是,他便收集了近年来自己写作或发表的文史和山水游记,于金山流韵间掬取几许,汇集成册,算作对自己一个阶段的写作小结,也是对关心、关注、关爱南川和金佛山的人们的一点奉献。

  品读会现场,我区文艺界代表,从《金山流韵掬几许》散文集的结构、内容、感受、建议等方面品读赏鉴,畅所欲言。

  市作协会员、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大伦认为:“这本书像电视剧,通过不同的设问抛出答案,在引人入胜的同时穿插了许多故事,让文字变得生动、有温度。”

  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重庆第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王云说:“其书不仅仅是在描写风景,更是在挖掘风景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这种史志研究与文学创作的交织,使得作品更加具有深度和广度,让读者在欣赏美景、享受文学之美的同时,还能了解到这些地方的深厚底蕴,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了故土自信。”

  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余凛凛表示,文化自信源于对前世今生的探寻。知来处,方有根脉;知去路,方有希望。道勇先生的书梳理了南川从蛮荒之地到教化之所的发展历程,以人、事、物之变道出历史之变、发展之变,让人对南川的发展更有信心。文化强区源于对文史风物的挖掘。金佛山是生物基因库,也是古往今来文人骚客诉之不尽、叹之不绝的文化宝库,佛文化、熬硝文化、抗战文化、三线文化……都藏在绵延起伏的苍莽山中,作者以脚为路、以笔为景,向读者展示了金佛山、龙崖城、石梁河等等风物历史,为南川文化事业发展添下一笔。文明底蕴源于对山川河流的热爱。作者作为一个“新南川人”,对南川山河的跋涉、对南川风物的书写,让人感佩,而他这份对土地的热爱,也充分彰显了他的文化素养和文明底蕴,值得尊敬。

  除了对作品的溢美,也有人现场对作品提出了思考和建议。例如“内容上还需纵深挖掘、丰富,如尹子祠、石梁桥驿道、东街等还可以深挖,如何把南川文化的根和魂挖掘出来发扬传承,给我们文化人提出了严肃的课题,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值得认真思考。”以及“可以在下一部作品的打磨中探索纯文学的描写。”等。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主席唐利春表示,文艺评论是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在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以文艺评论的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展示时代价值、传承文艺力量,当好新时代南川文艺评论事业的“领航员”“先锋员”“宣传员”,推动我区文艺评论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