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道勇
三
乾丰也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大革命时期,这里就有了共产党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活动;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曾经掀起了血与火的革命武装斗争。
因为乾丰地处南川涪陵交界,南川和涪陵的革命活动都会影响到这里。1926年春天,南川成立了第一个党的组织中共南川支部,受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随后,在杨闇公的推荐下,涪陵的李蔚如和南川的韦奚成分别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都是从旧军阀里脱胎换骨走出来的先进分子,一旦找到了革命的方向,就会爆发出无穷的力量。李蔚如到乾丰宣传马克思主义,揭露封建势力的黑暗统治,讲述农民翻身做主的革命道理,乾丰人民的革命意识开始觉醒。
1927年,綦南涪三地农民武装围攻南川县城,爆发“川东春雷”农民武装暴动,以策应刘伯承领导的泸顺起义,李蔚如、韦奚成都是主要领导人,乾丰许多热血青年都参与其中。“川东春雷”失败后,中共南川支部、南川东西北联团干部学校等革命组织悉被捣毁,南川革命陷入低潮,数十名共产党人被杀害。
大革命失败后,全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然而,革命的力量并没有被白色恐怖所吓倒,在四川临时省委的领导下,南川的党组织得到恢复和重建,成立了中共南川特支和中共南川县委,两者的成立和恢复,就是在乾丰一带进行的。当时任南川县委(特支)书记的是陈问绪,在陈问绪的领导下,乾丰成立了党支部,由谢德璋任党支部书记,发展了李灿、尧遵仁等十多名党员。当时,南川县委还成立了城区、合溪两个支部。在大革命失败后的阴霾里,革命的火种在乾丰点燃起来。从此,乾丰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积极组织农民运动,组建南川平民革命军,打击封建势力,谋求人民解放。
1928年到1929年间,这里曾经发生过南川平民革命军四打德星垣的故事。虽然没有攻克德星垣这个坚固的堡垒,但严重打击了南川的封建力量,推动了南川革命运动的发展。
四打德星垣的故事,须从南川特支(县委)改造当地绿林武装文香廷的部队和组建南川平民革命军说起。
民国年间的南川和涪陵一带,人民生活安全得不到保障,贫穷百姓不堪被封建地主盘剥,常常“拖起棚子”拉队伍以求自保,比如文香廷就是这样的队伍。
据南川县志记载,文香廷是南川乾丰人,出生于1886年,少年丧父,跟随母亲在德星垣当佣人,受尽了地主的欺凌和压迫。他曾被推举为乾丰乡团正和团练分局局长,因为他的秉公执法、刚直不阿、一视同仁,得罪了当地土豪劣绅,在以德星垣为代表的地主势力围攻下,县政府罢免了文香廷的职。文香廷不得已拉起了自己的队伍,并约法三章:不准奸淫、不准拿穷人东西、贫苦群众有难必帮。这就是他的革命性。中共南川县委决定以文香廷部官兵的思想转化工作为突破口,先后派共产党员谢德璋、汪兴武、李灿、李德俊、鲜栋成、余江游等20余人到文香廷部任职,做部队官兵的思想工作,经过努力,中共南川特支将乾丰民团、农民协会武装力量及改造后的文香廷部进行合并,成立了南川平民革命军,由文香廷任队长,党员干部则分别到各支队、大队任队长,队伍一度达到了2000余人。这样,一支由中共南川县委领导的农民武装发展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