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耿艳菊
悠闲和缓慢,是所有小镇的底色吧。我的小镇也是这样,即便很多年过去了,我离小镇越来越远,可兜兜转转,内心渴盼的,梦里想念的,依旧是那种柔软的宁静和温情。
尤其是每当读到木心的《从前慢》,我心底总是会涌起十二分的共鸣,“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江南水乡的乌镇和中原上我们的小镇隔着迢迢山水,可分明又是那么近。那是人心的距离吧,很微妙的感觉。因为质地上的相似,哪怕是陌生的地方,也会觉得亲切。
站在喧嚣的夏日里,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行人,那么匆匆忙忙的,树林里断断续续的蝉鸣也跟着显得急躁不安,空气像一块积年斑驳的金属,顿顿的,磨得人心慌气促。这时就更加想念小镇的清凉静美了。
小镇也喧闹,这喧闹里没有躁,没有急,是妥妥帖帖的人间烟火,空气里弥漫着树林的清新和小镇人的笑语。
天还没亮,小镇上早就忙开了。包子店热气腾腾;炸油条的铺子前摆着一长溜金黄酥脆的油条;陈奶奶开始认真细致地熬煮解暑的酸梅汤;开菜园的李伯伯拉着一车新鲜的瓜果蔬菜在街口摆得齐齐整整的,菜叶上晶莹的露水喜气盈盈,拿起一把青菜,手上沁凉凉的。
暑假里我总是早早起床,跟着奶奶提着小菜篮去街口逛早市,奶奶人缘好,一路上笑着和人聊天打招呼,有时还停下脚步闲谈几句。
这条街是小镇最热闹的地方,商铺菜市都在这一块,红红绿绿的蔬菜水果,热腾腾的吃食,人们的笑谈声,在清晨的曙光里快乐地汇聚在一起。其实家里的后院有满院的蔬菜瓜果,根本吃不完,可是奶奶依旧每天要去街上看看,走到生活的热闹中去,给孩子们买点零嘴吃食,和熟悉的人们谈谈天。这不但是奶奶的习惯和日常,也是小镇人的习惯和日常。宁静舒缓的日子就这样淡淡地,喜气盈盈地向前。
南北大街中间有一条东西大街穿过,往东有浩浩荡荡一大片荷塘,田田的荷叶,一枝枝粉琢琢的亭亭玉立的荷花,清凉宁静,和热闹的南北大街相比是另一重天地。荷塘四周有垂杨柳护着,走到哪里都是一片清凉。
荷塘是小镇人齐心合力筑起的一个诗意美丽的消夏之所。早些年,这里只是荒芜杂乱的水沟,后来为了美好生活环境,大家建言献策,出钱出力,把往日绕着走的地方变成了纳凉休闲的诗意之地。柳枝依依,荷风送香气,在荷塘边待一会儿,再烦躁的心绪也能安稳下来。小镇人也有因生活琐事磕磕绊绊的时候,多半都会来荷塘边找一个僻静的地方坐坐,理清了头绪,站起来,拍拍尘土,便一身轻松地回家了。
荷塘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我的夏日时光大部分都是围绕着荷塘的。荷塘右边第六棵柳树下放着三爷爷的竹躺椅,少时,五爷爷领着我们一群孩子整天在那里背诗,我们总趁着五爷爷躺在竹椅上晃晃悠悠小睡的时候,悄悄去摘翠绿的荷叶玩,倒一滴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简单的游戏,却也乐此不疲。
后来,我喜欢上了看书,荷塘边凉快又安静,就常常抱着书在荷塘边一待就是大半天,甚至忘记了回家吃饭的时间。五爷爷的头发都白了,依旧喜欢躺在池塘边的竹椅上晃晃悠悠若有所思。有时,五爷爷会顺便把母亲准备好的饭带给我,有时也会把收藏了一辈子的书籍带给我看,斑斑驳驳的,都是时光的痕迹。
西大街往西呢,风景也不错,那里是小镇的果园。葡萄、李子、桃子、西瓜、香瓜……只要从西大街一直往西走,人就被各种各样的果香包裹了,到处是甜蜜蜜的芬芳。我喜欢傍晚去那里和伙伴们一起练习骑自行车,可我总是学不会,不过看伙伴们风驰电掣飞翔在灿烂的晚霞里,我就在路边为他们鼓掌加油,心里却是很快乐的。
时光悠悠,往事如在眼前,如一场清凉的梦,送来果香味的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