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常委会开展《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执法检查
发布时间:2024-06-17 09:34:03 来源:
新闻摘要:

  

  □ 隆运娇

  洗洁精20分、纸巾15分……近日,在大观镇观溪村志愿积分超市,不时有村民前来兑换积分物品。

  该村党总支书记王方云说:“采取志愿积分兑换的方式,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志愿活动,不仅弘扬了传统美德、倡导了文明新风,更激发了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这是《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带来的改变。”

  文明行为关乎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已有3年,实施情况如何?4月~5月,区人大常委会聚焦文明行为培育的堵点难点,认真开展《条例》执法检查,看成效、找问题、促提升,有效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直奔问题去

  “要立足人大视角,紧扣条文规定,做到真找问题、找准问题。”在执法检查动员部署会上,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提出明确要求。

  凡事预则立。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此次执法检查,成立了专业性强的执法检查组,制定了执法检查方案,开展了条例及相关法规政策培训辅导。

  检查期间,执法检查组以问题为导向,以法律规定为标尺,采取书面汇报、座谈交流、实地检查等方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收集资料、听取声音、了解情况,使得检查结果真实、准确、全面。

  值得一提的是,执法检查组还设计制作了调查问卷,300余名镇街干部和社区居民参与了作答,表达了意见建议。

  “在全区上下冲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关键时期开展执法检查,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创文工作夯实了制度基础和法治保障。”区创文办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自《条例》施行以来,全区形成了学习宣传氛围,部门镇街履职尽责,文明行为渐成风尚,不文明行为治理成效明显。近年来,成功创建市级以上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36个,培育“中国好人”“最美志愿者”等市级以上先进典型51人。

  聚焦关键处

  把握住了检查重点就抓住了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的关键。此次执法检查聚焦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法定职责履行情况,明确了6个方面的重点检查内容。

  “市民不文明交通行为是如何处理的?”

  “住宅小区的违法建筑,执法部门是如何治理的?”

  ……

  执法检查组围绕我区乡风文明、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用餐等的培育和践行情况,赴社区、乡村、学校、医院、车站等开展全面检查。在与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基层干部群众、基层人大代表和社区工作者座谈交流中,详细掌握了全区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公益服务办法配套制度尚未出台,部分斑马线、无障碍坡道布局不合理,市民的文明习惯还未养成等。

  在汇总各方面情况后,执法检查组形成了执法检查报告。5月16日,区人大常委会召开常委会议审议报告,摆问题、剖原因、促整改,推动法律牙齿有力“咬合”。

  育出新风尚

  检查中,执法检查组既坚持刚性监督,又注重问题解决,让人大监督始终带着民生温度。

  社会广泛共识是保证法规实施的重要前提。执法检查组建议,要创新宣传方式,与日常监管执法有机融合,让普法宣传有趣有料。

  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涵盖面广、所涉领域多。执法检查组建议,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长效机制,加强城区公共设施规划建设的前瞻性,有效发挥网格治理的积极作用。

  倡导文明行为要提升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执法检查组建议,要打造文明实践矩阵,广泛开展文明教育引导,增强不文明行为社会监督力量。

  执法检查目的是推动法律法规更好的贯彻实施。

  “画得真好看,看着真舒服。”走在观溪村干净整洁的乡间小路上,一幅幅新绘制的文化墙与乡村美景融为一体,吸引不少村民驻足欣赏。

  文化墙主题鲜明、形象生动,扮靓的不仅仅是村庄的面貌,更让原先光秃秃的墙有了“文化味”,让秀丽乡村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文明行为培育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区人大常委会将做好报告审议意见的督办落实,继续以法治之力、人大之为筑牢文明的法治根基,让文明成为城市最靓底色。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