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代表朱永琴:把“扯皮事”变“暖心事”
发布时间:2024-06-17 09:33:30 来源:
新闻摘要:

  

  □ 隆运娇

  “朱书记,早上好啊。我最近觉得身体好些了,你说得对,还是要多出来走走。”

  “是的,平时要多注意锻炼身体哈。”

  近日,和往常一样,区人大代表、水江镇大燕社区党总支书记朱永琴一上班,就不断有居民和她打招呼,热络地聊几句近况。朱永琴说,她与居民就像朋友一样,大家有大事小事都愿意和她分享。

  心系居民急难愁盼的“大小事”,力求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办成,朱永琴用脚踏实地书写了基层治理新篇章。

  延伸履职触角解民忧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代表人民。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朱永琴习惯在工作之余到辖区内的居民家中和商铺走走看看,与大家拉拉家常,主动寻找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要把人大代表履职触角延伸到‘最后一公里’,收集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把群众的意愿和心声客观、理性地表达出来。”朱永琴说。

  居民张敏兰是曾经的老“上访户”,“油盐不进”的她让社区干部犯了难。“确实头疼。”回忆起以前与张敏兰的相处,朱永琴笑着摆了摆头。

  “为什么张敏兰对啥都不满?是不是我们工作哪里还没做好做细?”带着这样的思考,朱永琴“厚着脸皮”,几乎每天都去张敏兰家中,做她的“出气筒”“亲友团”,并在端午、中秋等节假日开展慰问,农忙时提供必要的帮助,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慢慢地,张敏兰压抑已久的心门被打开了,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不管天晴落雨,朱书记他们都常来照顾我、帮助我,我很感动,真的非常感谢。”张敏兰说。

  从细微事做起,用真心换真情。“有事就找我,我电话24小时开机。”这是朱永琴常说的一句话,简简单单却暖人心窝。

  发挥头雁效应化难题

  大燕社区是工业园区水江组团的主战场,征地拆迁体量大、涉及农户多,“扯皮事”也多。

  “只要有热情、肯担当,真心为民办事,总会得到理解和支持。”带着这样的想法,朱永琴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创新。

  2022年,朱永琴结合工作职责,带领社区干部打造“春燕筑巢”党建项目,让党总支带领85名党员,定期走访、积极沟通,深入了解群众诉求,化解拆迁难题。

  例如,当时有58户原本不在拆迁范围内的居民,“出乎意料”地也嚷着搬迁。

  为何这58户居民有这样“异常”的诉求?朱永琴心里留下了疑问。她带队前往每一户家中走访,才了解到几乎每家都存在房屋年久失修、影响居住的情况。

  于是,朱永琴仔细收集情况,积极向上汇报,2个月后,终于为这58户居民争取到了环保搬迁的指标。

  这件事给朱永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才能真正把问题解决在群众心坎上。

  目前,大燕社区3、4、5组已完成搬迁,居民得到妥善安置。

  朱永琴还组织“青燕服务队”志愿者联合社区网格员定期开展“四明五必访”,重点关注五类人员,确保基层治理各项任务有人管、及时管、有效管,年均化解居民诉求270余件。

  大燕社区从昔日“扯皮社区”变成了今日和谐社区。

  立足群众关切办实事

  人大代表就像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党委政府的殷切嘱托,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深切厚望。

  作为代表活动站站长,朱永琴开展集中调研3次,组织代表活动8次,联系选民120余人次,接待选民100余人次;作为区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水江集镇、工业园区及水江高速出口周边修建公共厕所的建议》《关于在宁江小学十字路口设置红绿灯和规范整治水江镇园区大道路边停车的建议》等建议10余件,均得到相关部门积极回应,部分建议得到有效解决。

  园区大道至燕山坪这条路近1公里,是当地居民赶场和学生上学的必经路。以前,道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一片泥泞,不仅影响来往的车辆和行人,更影响孩子上学。硬化这条路成为当地居民关心的“关键小事”。去年,朱永琴提出修建该条道路的建议,得到镇政府的高度重视,投入资金12万元对道路进行了硬化。

  “现在路面硬化好了,不仅方便了出行,我们农产品的种植买卖也便利多了。”走在水泥路面上,居民纷纷点赞。

  从群众需求出发,是朱永琴履职的准则。“作为一名基层一线的人大代表,我直面着老百姓热烈、期盼和信任的眼神,这无时无刻不在鞭策、提醒我,要努力把群众的一件件小事做好,一桩桩实事办成。”朱永琴说。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