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常委会探索推进代表议案建议“一商二督三评价”机制
以“人民满意”回应“人民关切”
□ 通讯员 隆运娇
“唐永松代表您好,您的建议我们收到了,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
日前,区人大代表唐永松接到了来自区农业农村委的电话,工作人员与他就“建立健全农业关联项目申报库的建议”进行了充分交流,让他觉得“心里很踏实”。
代表议案建议的提出、办理、落实,生动展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以“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为目标,按照“既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的要求,创新建立“一商二督三评价”代表议案建议提出和办理质量双提升机制,全链条抓实代表议案建议办理,以“人民满意”回应“人民关切”。
协商充分,建议提到点子上
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大会秘书处收到代表议案1件,建议、批评和意见316件,增幅达16.2%,代表建议分量更重、成色更足。
代表建议数量的增加,得益于区人大常委会建立的《代表提出议案建议前沟通协商工作制度》。通过全方位协调保障、多层次沟通协商,协助代表了解现行政策、工作重点、突出问题等,增强代表建议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工作制度明确,区人代会前,区人大选择涉及代表议案建议较多的区级部门、单位召开协商会,组织代表征求区级有关部门、单位对拟提出建议的意见,充分交流、沟通协商。同时,在人代会召开一个月前,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向社会公开征集代表议案建议线索或选题,汇总整理、印发代表参考。
“年初,分别组织召开区经济信息委、农业农村委、交通局等协商会6次,征集线索选题109条。”区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相关负责人说,帮助代表掌握“一手资料”“真实情况”,才能提出经得起检验的高质量议案建议。
此外,为加强区人大代表同区“一府一委两院”的联系,工作制度明确,建立区“一府一委两院”和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代表制度和代表议案建议工作联络员制度,138名领导干部全覆盖联系269名区人大代表,每个单位明确1名联络员,及时通报工作情况、交换相关意见、回应代表咨询。
督办有力,实事办到心坎上
以前,家住恒安世纪花城的居民出门,必须穿过紧邻高速路口的金山大道。如今,金山大道不仅修起了人行天桥,天桥还加装了电梯,老人小孩出行更加便利。
这一改变,源自区人大代表杨勇提出的建议,该建议被纳入2022年区人大常委会领导重点督办建议。在人大积极推动下,电梯于去年9月正式投用。
这,只是区人大常委会采取两种督办方式,推动代表建议高质量办理,真正让群众受惠的一个缩影。
据悉,南川区人大常委会坚持重点督办与分工督办相结合方式,将一批代表性强、关注度高的建议列为重点督办建议。去年,(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确定16件重点督办建议,首次推行区委、人大、政府领导联动督办,主任会议专题听取重点建议督办情况汇报,督办力度明显提升。
杨文书代表提出《关于优化城区公交便民方案的建议》,区交通局等部门积极回应,新开行公交线路2条,设置站点65个,更好满足了市民便捷出行的需求;区文化旅游委等部门参考罗为代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区民宿经济的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出台南川民宿认定指导试行标准,共发展民宿、农家乐900余家;金云波代表提出《关于规范整治非法运营电动车的建议》,区公安局等部门通力协作,加强源头监管,加大惩处力度,强化安全宣传,整治效果广受好评。
督办有力,承办“给力”。民意诉求被转化为促发展、惠民生、暖民心的实际举措,一批有关改革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解决。
评议逗硬,整改落到根子上
过去,有的代表建议办理结果是代表“纸上满意”,心中不满,但是碍于情面,只好“被满意”。
基于此,区人大常委会建立人大代表线上评价、重点承办部门工作评议、年终办理工作成效测评的三维评价体系,由“一方评一评”转变为“公开评一评”,确保建议办理效果真正让代表满意、让群众受益。
去年,区人大常委会选择了承办代表建议较多的区住房城乡建委开展重点承办部门工作评议:
6月,成立评议调查组,仔细查阅有关资料,电话访问部分代表,组织代表进行无记名评价;
7月,召开常委会会议,听取该委办理代表建议情况报告,并开展工作评议,形成评议意见,列出具体整改事项清单;
11月,再次召开常委会会议,听取该委关于评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对照整改清单一一“验收”,并开展满意度测评。区住房城乡建委落实评议意见措施扎实、成效显著,与会人员纷纷给予“满意”评价。
区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相关负责人说,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开展评议,现场红红脸、出出汗,揭短板、开药方,督促了承办单位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了建议办理工作实效。
胡红霞代表已经担任了两届区人大代表。“客观、真实地对主办单位办理过程、办理结果及承诺事项是否满意进行评价,倒逼政府部门更加重视代表建议办理,推动了建议办理从重答复向重落实转变,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