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公平正义 护航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4-01-25 11:19:17 来源:南川融媒体中心
新闻摘要:

彰显公平正义 护航经济发展

——区人大常委会2023年法律监督工作回眸

 

  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一年来,区人大常委会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对“一府一委两院”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监督推动,护航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司法热点

  助力法检专项工作

  近年来,区法院建立了“天平护未”机制,通过“全程优先办理、审前亲职教育、诉中建立档案、判后关爱回访、聚力综合保护”五步工作法,全方位关注关爱与诉讼程序、案件事实、裁判结果相关联的涉诉未成年人群体。自2023年6月以来,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通过集中座谈、个别了解、听取报告等方式,对区法院“天平护未”工作进行了监督。

  “‘全程优先办理’可否在符合法定条件下做到优先排期、优先审理、优先执行?”

  “‘送法进校园’活动以同一年级或全校学生集体宣讲为主,效果性、趣味性、接受性与学生的期望有一定差距。”

  区人大常委会肯定了“天平护未”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指出其存在的一些差距,要求区法院全面落实特殊司法理念,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作为指导未成年人审执工作的根本遵循,积极完善内外工作机制,在遵守法定要求基础上,对未成年人案件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努力做到贯通司法全过程的“全程优先办理”,聚焦“预防、保护”两个关键词,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法院推动、部门配合、群团协作、社会参与”的区域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提升未成年人法律意识。

  在对区检察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工作情况开展监督时,区人大常委会要求,区检察院要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严格公正司法,防范冤假错案,健全完善控辩协商的机制和程序,积极发挥值班律师作用,大力加强检察能力建设,并统筹推进刑事司法领域各项改革任务,协调实施、同向发力,最大限度发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及时准确惩罚犯罪、化解社会矛盾、强化人权司法保障、维护司法公正、节约司法资源的制度优势,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推动体系完善

  助力公共法律服务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23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聚焦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对区政府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开展监督,助力打造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8月~9月,区人大常委会就该项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前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公证处、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等地走访,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区司法局工作汇报,深入了解区政府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情况,详细了解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9月14日,区人大常委会对我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开展专题视察。视察组前往西城街道、南平镇、大观镇、木凉镇等地,现场察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法律诊所”服务、“法治观测点”运营情况,也发现了虽然村居法律顾问实现全区全覆盖,但由于全区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力量薄弱,村居法律顾问都是一人身兼数个村居法律顾问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顾问工作开展等问题。

  9月26日,区人大常委会听取了区政府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情况报告。

  “要建立健全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衔接机制,健全完善‘综合受理、统筹分配、分类处理’服务流程。”

  “要鼓励引导社会团体、专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扩大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不断加强培训,全面提升队伍素质和水平。”

  ……

  同时,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还提出关于推进法律服务平台有效运转、强化法律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全民法治意识素养等意见建议,着力促进公共法律服务提质增效,加快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进一步发展。

  助力法治政府建设

  协助地方立法

  一年来,区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各种工作方式,突出工作重点,加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力度,使人大监督成为促发展、促法治、促和谐的助推器。听取了区政府法治政府年度工作报告,要求区政府围绕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目标,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任务,扎实开展法治教育、法治考试;纵深推进“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最差行政效能乡镇(街道)大家评”活动,争创法治政府监督南川模式;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大力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法治政府。

  与此同时,区人大常委会还积极组织区人大代表、相关部门、有关行业(系统)就《重庆市反间谍工作条例(草案)》《重庆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修订草案)》《重庆市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草案)》等地方性法规开展深入调研、充分论证,提出了建议13条。

 

记者:邓的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