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区人大常委会2023年社会建设工作回眸
□ 记者 邓的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民生监督,始终是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
一年来,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聚焦社会建设重点任务,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大力加强社会建设领域监督,积极推动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促进社会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守住人民安康幸福线
2023年10月19日,我区“24小时社保服务站”投用。这是市人力社保局和中国邮政集团重庆公司合作建立的社保服务站,日间为群众提供节假日不休的线下窗口办事渠道,夜间参保群众可凭身份证或社保卡自助办理个人社保业务。这一举措,正是回应了2023年4月区人大常委会开展社会保险经办工作专题视察时,视察组提出的要求。
4月,区人大常委会开展社会保险经办工作专题视察,实地视察了鸣玉镇社保所、工业园区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站、区社保服务大厅,深入了解“15+5”人社便民服务圈建设行动、服务园区企业就近办理社保业务、社保经办服务数字化应用场景打造,以及“一窗综办、全渝通办、优先网办”社保经办服务新模式等工作开展情况。提出加大“数字社保”应用、“15+5”人社便民服务圈建设行动的宣传力度,增加社保经办服务自助一体机投放数量和开放时间,指导镇街因时因地推出延时、错时、预约、代办服务等建议,让老百姓享有更高效更便利的社保经办服务。
5月,区人大常委会听取区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情况的报告,提出加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骗保行为,坚决防止挪用社保基金行为发生;认真落实国家提高待遇水平、社保费“减免缓”政策等建议,助力把好社保基金安全“总开关”,守好民生底线。
2023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全区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依法开展视察监督,打通堵点、补上断点、清除痛点,推进全区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区人大常委会聚焦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工作,为加强医疗保障基金监督管理,维护公民医疗保障合法权益,对全区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详细了解医保基金运行、医保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基金监管工作成效,针对居民参保意愿低、支出需求增速快、集采政策执行不到位、医疗行业行为不规范、医保监督力量较薄弱等困难和问题,具体提出了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医保经办服务质量,精准高效监管、高压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加强队伍建设、推动监管数字化变革等工作建议。
聚焦基层治理“微阵地”
打造城乡社区新格局
从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走进大观镇金龙村,村民把便民服务中心亲切称为“会客厅”开始,作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的大观镇备受青睐,我区不少村(社区)都主动“上门学习”,希望能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2023年,区人大常委会将城乡社区治理纳入重要监督议题,着力推动社区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机制不断创新、治理基础不断夯实、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8月,区人大常委会对全区城乡社区治理开展调研,调研中发现,虽然我区在加强城乡治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如何加强网格治理?”“如何提升社区共建?”“如何增强服务能力?”
9月上旬,带着这些问题,区人大常委会又实地调研了西城街道龙济桥社区、东城街道灌坝社区以及大观镇金龙村、木凉镇汉场坝村,深入了解全区“三事分流”机制试点、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级议事协商工作情况,针对网格治理、社区共建、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建议通过持续全方位为基层减负、推动治理力量下沉和用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等方式,不断提升社区的公共服务能力、利益协同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探索建立符合我区城乡社区治理实际的多重模式。
9月下旬,区人大常委会听取了区政府关于城乡社区治理情况的报告。
“东城街道灌坝社区金山丽苑小区实现从‘没人管、管不住’到‘有人管、管得好’的飞跃,充分展现了网格治理的突出成效。”
“大观镇金龙村居民办理业务得到‘客厅式’零距离服务的体验,是探索社区运转模式‘去行政化’的重要成果。”
会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充分肯定了全区城乡社区治理工作,认为区人民政府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民众可及、可感的治理效能,形成了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区治理新格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人大监督也没有停下脚步。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突出惠民有感工作导向,积极抓住数字变革机遇,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实现基层治理科学化、精准化、协同化、高效化。
筑牢心理健康“防护网”
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李琼代表提出《关于推进未成年重点人群专门教育的建议》,向迪代表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牵动着区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心。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专题调研。
10月上旬,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区委政法委、区法院、区检察院、区民政局、区教委、区公安局、区卫生健康委、团区委、区妇联、区关工委围绕调研重点内容和职能职责开展自查,并提交了自查报告。
10月中旬,调研组深入区青少年司法保护中心、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和区内部分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室,了解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情况;召开座谈会集中听取了区民政局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情况汇报,有关单位结合职能职责作补充汇报,重点分析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调研组指出,近年来,我区针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通过完善“三项网底”,提升服务能力;建立“三项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实施“四项行动”,提升服务效果,取得了一定成效。针对我区未成年人抑郁焦虑明显、学习压力感强、心理承受力较弱、人际关系敏感、网络成瘾现象突出等问题,调研组提出加大区人民政府统筹协调力度,推动落实家庭保护责任,完善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增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能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等建议。同时,重点关注留守、残疾、孤儿、受侵害、涉罪等特殊未成年群体,持续提高兜底保障水平,丰富关爱服务方式,并针对性优化相关人群的心理健康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