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在为学生兑换小礼品。记者 刘晓娟 摄
□ 记者 刘晓娟
“邓人豪,计算很准确,加1分。”12月20日,隆化五小一年级2班的数学课上,数学老师朱正炜提出问题,在学生邓人豪回答正确后,在课上为他积分。
这是该校推行的智能评价体系,即教师使用教室一体机在课上对学生进行实时评价。据了解,今年隆化五小全面实施智能评价体系,推出“五彩”少年智能评价系统,将学生评价从做“减法”变成做“加法”,以家、校、社智能评价赋能学生健康成长。
积分激励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嘀,恭喜田诗涵同学在‘课堂评价’中获得运动技能强好评!”体育课后,学生田诗涵迫不及待地来到自助评价终端机前,录入体育课上获得的个人成长积分。
据了解,在隆化五小,每个学生都有个人成长积分,教师可以通过“五彩”少年智能评价系统中的“德彩”“文彩”“康彩”“艺彩”“创彩”五个板块,在不同场合,选择使用手机、平板或电脑等终端设备,对学生单项、多项指标的完成度进行评价,并根据表现给予学生积分奖励。
每个学科都有专属的课堂评价指标,例如数学课上,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结合数学课堂“学习方法活、计算很准确、逻辑思维强”三个评价指标,以发放“成长二维码”的方式,对学生课堂综合表现进行评价。课后,学生可自行在自助评价终端机前,自主完成个人成长积分的录入。
同时,教师也可以使用教室一体机在课堂上进行实时评价。教师把所上课程录入系统,根据“五彩”课程的全部基础课程评价标准或者根据实际情况自己设计评价指标,运用教室一体机,现场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学生们对这种积分的方式很感兴趣,上课学习的干劲更足了,课外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隆化五小德育主任蒋小梅说,这种积分激励方式为学生带来了新鲜感和探索欲,为学生成长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全方位评价实现家、校、社共同参与
学校教职工人人都是评价赋能者,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师能共同参与管理,约束学生行为习惯。
在校园内外,只要是隆化五小学生,学校教职工均可使用手机APP人脸识别功能对学生进行识别,以此对学生在校内、校外的德行表现进行评价。比如,学生在学校主动捡拾垃圾,乘坐公交车时主动让座,该校教职工发现后,能通过手机,扫脸确定学生身份,实时为学生的表现加分。
有加分也有减分。同样,如果发现学生在公共场所不文明,也可通过扫脸进行减分,让学生无论在何处都注意规范自己言行。
不仅如此,学生家长也可以参与评价。评价系统将学生的家庭实践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家长可以通过手机APP家长端将学生在家的表现拍照上传,老师认可后,家长也能为孩子加分。
同时,家长使用手机APP还可以查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在学习中获得的积分情况。
蒋小梅介绍,与以往被动的教育参与者不同,如今,学生在校内、校外的表现评价从传统的教师评价向全体教育管理人员共同评价转变,实现家、校、社共同参与学生行为教育管理和规范。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有助于学校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表现情况,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
可视化成果反馈帮助成就“五彩”少年
“我想兑换一个橡皮擦”“我需要一根跳绳,我打算用我的积分兑换”……自助评价终端机前,几名学生查询了自己的积分后,兴奋地讨论着月底积分兑换的想法。
蒋小梅介绍,学生每月底可用自己挣取的积分兑换学习用具、运动装备、学生书画作品,或获得图书馆给予的免费办理图书借阅卡、阅读卡等,还可以选择和校长一起共享午餐,家长还可以接到校长的奖励电话等精神或物质奖励。
在学校每月积分兑换的基础上,一年级6班的班主任滕妮晏还会在每周的班会课开展一次班级积分评比,评选“每周之星”并发放奖品。
“积分兑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明显感觉到学生积极性提高。”滕妮晏说,评价系统也让学生的学习可视化,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老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积分兑换只是一种形式,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付出中有收获,坚持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通过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表现来获得积分,全面提高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以此达到用‘小积分’激发学生成长‘大能量’。”蒋小梅说,积分管理运用以来,学生的常规管理有了明显的改进,班级管理工作变得轻松高效,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有了明显的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也有了很大提高。
据介绍,该校“五彩”少年智能评价系统,借助数据采集技术,对学生学习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全过程、全方位、多场景数据,建立追踪数据库,通过APP评价分析,实时可视化反馈结果,为学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