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应希
春日,沿着起伏的山路一直向上,乾丰镇九台村沿山成片的茶山上纷纷冒出了新绿,铺满山岗,茶农们正在茶园里轻轻拨开茶树枝丫,将一片片嫩绿的茶芽收入篓中,乐得合不拢嘴。
3月30日,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来到这里,对全区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我们来茶山上采茶,不仅能增加自己的收入,还能照顾到家庭,比外出打工差不到哪里。”一位茶农向调研组说道。
茶产业是南川区“3+2”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为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南川区人大常委会连续多年将茶产业发展情况纳入监督议题,茶产业也逐渐成为我区重要支柱产业。为推动茶产业提档升级,今年,南川区人大常委会又再次开展调研并听取相关工作报告。
外出学用他山之石
“怎么延长南川茶产业链?如何走出一条带领茶农增收致富的特色茶产业发展之路?”带着思考,今年4月,区人大常委会组织考察组前往秀山县学习茶产业发展先进经验。
考察组实地参观了钟灵镇、钟灵茶业有限公司、兴隆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地,了解品牌打造、茶叶标准化生产、茶文化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情况。
“走‘村+公司(专业合作社、大户)+农户的模式’,把茶叶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建成茶叶基地2.6万亩,辐射带动农户1600余户、茶农8000余人,户均年收益约2万元。”
“注重茶文旅融合发展,依托采茶节、全民饮茶日、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等富有农业特色的活动,不断丰富茶旅系列产品,做活做亮茶旅产业。”
……
考察组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想,通过此次学习考察,对我区茶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有了新的理解和思考。通过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改变发展观念,南川茶产业一定能够走上产业发展的“逆袭”之路,一片小茶叶,一定能成就一个大产业。
走访查找困难问题
为进一步摸清全区茶产业的基本情况,3月以来,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走访了15个乡镇,走进茶企,进厂房、看工艺、问情况,与企业负责人现场交流,了解产品生产、质量把控、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情况。从整体发展态势看,南川茶叶产业投入、品牌建设力度、企业带动能力、茶叶专业人才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产业融合发展见效不大,企业拓展外部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虽有‘南川大树茶、南川金佛玉翠’两大公用品牌,但品牌价值较低,与永川秀芽比相差7.9倍,知名度较低,营销差距较大。”
“全区70%的茶企不做夏秋茶,鲜叶利用率较低,这是我区茶叶发展最大的弱项。”
“企业各自为政,小富即安意识较浓,抱团一体化发展意识不强。”
……
座谈会上,区茶叶协会各会员针对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交流讨论,向调研组提出了当前南川茶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10余个,为调研组梳理问题清单、撰写调研报告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5月12日,区人大常委会对此项工作进行了专题视察,区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前往兴隆镇合茗园白茶基地、大观茶叶加工生产线、河图镇瑞凯农业公司茶叶基地详细了解茶叶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种植加工、市场销售等情况。
建言助推产业升级
调查研究,既要“把准脉”,更要“开好方”。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在深入实地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针对突出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5月25日,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了区人民政府关于茶叶产业链发展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茶产业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
“要高规格成立茶叶产业链发展领导小组,持续统筹推进,重点打造。”
“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和茶叶协会牵头统筹作用,强化抱团一体化发展意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
“要出台奖励政策,带动更多茶企开展夏秋茶深加工,让茶叶快速变钱,形成良性循环。”
……
把准脉,开良方,求实效。下一步,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发挥监督作用和代表优势,持续推动南川茶产业走好绿色、生态、高效的发展路子,为推动南川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多人大智慧和人大力量,让茶叶真正成为助农增收的“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