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龙向村民宣传卫生知识。记者 黎明 摄
■ 记者 黎明
近日,三泉镇观音村村医蒋龙收拾好医药箱,装好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这“老三件”,然后骑上摩托车,开始一天的日常——为村民做健康检查、给病人看病、开药。
一辆旧摩托,一个皮药箱;翻过一座山,跨过一道梁。观音村家家户户的情况,蒋龙都了然于心,观音村的乡亲们也都将这位外来的乡村医生当亲人看待。
两年没有村医的卫生室,来了个外地小伙
蒋龙是永川区人,2016年从山东现代学院临床专业毕业后,来到南川应聘乡村医生。
“会不会骑摩托?”在应聘观音村村医时,三泉镇卫生院院长罗伦首先就问他这个问题。
这让蒋龙很是疑惑,骑摩托和当村医有什么关系?
当他回答会时,罗院长告诉他,观音村卫生室已经两年没有村医了,村民有个头痛脑热得去10多公里外的镇卫生院。而且村里留守老人比例较大,村医要常年入户为村民看病诊治,需要随叫随到,医院配给他的只有一辆老旧的摩托。
“工作上辛苦还能克服,在偏远的山村,每当夜晚,孤独和寂寞才是最难受的,当时甚至有打退堂鼓的想法。是村民的纯朴和善良,让我留了下来。”蒋龙说,每逢过年过节,有村民请他到家里吃饭;有的村民会送给他一块腊肉,有的村民送给他红苕、洋芋……感受到村民的热情,蒋龙留了下来。
妻子没有说服他下山,却被他叫上了山
蒋龙的妻子王一林原来是江北区中医院的一名护士。蒋龙到观音村当村医后,他们就处于两地分居状态。
“刚开始她不支持我,让我下山工作,我说在山上没什么不好,这里的人我也放不下。后来她知道我的想法,便理解和支持我,于是我就劝她也上山。”在蒋龙的“软磨硬泡”下,妻子最终答应和他一起扎根山里。
观音村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蒋龙常年骑着一辆老式摩托车下乡入户,有时一晚能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不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叫去,更谈不上节假日放假。
蒋龙说,有妻子在身边,自己受的这些苦和累都不算什么。
村民把我当成亲人,我就要尽心尽力
“要不是蒋医生,我这条命早没了。”观音村6组的任正英说,三年前的一天深夜,自己突然出现头晕、呕吐、言语困难等症状。
蒋龙接到电话后,立刻背上出诊箱,骑上摩托车赶到病人家中。考虑到病人有高血压病史,初步判断为脑梗塞,随后立即拿掉病人的枕头,将头部侧向另外一边并清理掉病人口中的呕吐物,同时联系车辆,将其送到最近的医院救治。
1组村民任正茂有严重的腰椎、颈椎疾病,又患过脑梗,其儿子、女儿都在广州打工,家里只有妻子在。蒋龙对他说:“我骑摩托到你家并不远,你行走不方便,还是我来将就你,上你家给你看病。”。
除了日常出诊,作为一名村医,蒋龙还肩负着公共卫生的职责。
每个季度,他要检查村里饮用水情况,向群众宣传安全饮水等防病知识,配合主管部门和村委会开展改水改厕工作。此外,还要为60岁以上老人进行健康体检,建立村民健康档案。蒋龙还在卫生室创造性地开展35岁以上测血压制度,及时发现高血压病人,提出治疗意见。
今年30岁的蒋龙,没有豪言壮语,他说:“因为没有别的医生上山,乡亲们还很需要我,我会一直在山上,为山村的群众提供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