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区启动实施3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
发布时间:2023-03-16 09:21:27 来源:
新闻摘要:
33333333333

  河图镇冒水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记者 汪新 摄

 

  南川网讯(记者 黎明)三月草长莺飞,万物复苏,春耕备耕正当时。走进水江镇长青社区7组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区域,工人正在进行土地平整作业,只见多台挖掘机、推土机在田间穿梭,现场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一派忙碌景象。

  “我的几亩地也在实施范围内,这片农田原来入口狭窄,又有一道水沟横在入口,导致旋耕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无法进入农田进行机械化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不但机械可以下田,村社道路修好后,出行也更加方便了。”当地村民吴功友说。

  水江镇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长青、劳动、双河、大龙、青龙、辉煌、宏图、水河、古城9个村(社区),计划完成高标准农田23080亩,实施土地平整工程2536.48亩,主要涉及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田间道路工程等,目前所有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长青社区副书记郑天中介绍:“长青社区‘巴掌田’多,农机具很难下地。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将把‘小地’变‘大地’,农业机械能直接开到田间地头,沟渠也修到了田地边,将进一步提高群众耕种的积极性和土地流转率。”

  事实上,郑天中所说的“巴掌田”,不止长青社区存在,我区各乡镇(街道)都有此情况。为此,近年来,我区聚焦推进乡村振兴,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助推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作物产量和民众收入全面提升,让乡村振兴“地”气十足。

  据介绍,高标准农田就是地平整、土肥沃、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能够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推动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生产。今年,我区投入1.2亿元,启动实施3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将初步建立“投、建、用、管、还”机制和标准,重点围绕“改大、改水、改路、改土和全面推进机械化”展开。

  改大,就是立足丘陵山地地貌特征和耕地条件特点,严格把握宜田则田、宜土则土原则,灵活运用拆田坎、小改大、零改整等措施,加大“巴掌田”“鸡窝地”整治力度,满足中大型农业机械穿梭自如作业,农田宜机化率达到100%。

  改水,就是要打好到田间地头的沟渠建设与大中型灌区和农村水网建设“组合拳”,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做到能排能灌,农田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

  改路,就是要体现“节地”理念,少占或不占耕地,注重衔接已有道路设施,搭好进出接口,做到相邻田块之间、田块与道路之间衔接顺畅、互联互通,实现生产物资进得去、粮食作物运得出,田间道路通达度达到100%。

  改土,就是统筹实施秸秆还田、绿肥种植、有机肥施用等措施,着力提高耕地质量,实现次田变好田、劣地变沃土、一季变多季,切实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耕地质量等级达到4.5等以上。

  全程机械化,就是坚持农田农机农艺一体化规划实施的理念和方法,全方位创造机械化生产条件,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连接的道路修通,不但方便周边村民耕种,还能让收割机、拖拉机等机械直接进入农田,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