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江隧道打造“智慧工地”

          水江隧道在修建的同时进行喷播植草、灌木种植等一系列绿化施工,保障了路容路貌与施工进度同步推进        水江隧道在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全线的隧道施工中率先使用隧道施工智慧管理技术,为工程施工安全、规范提供了技术保障        在水江隧道内,隧道台车设备在有序忙碌   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南川段全长约54公里,有隧道6座、桥梁25座,设白沙、黎香湖、鸣玉3个互通,设黎香湖、桥塘2个服务区,其中桥塘为开放式服务区,设河图、水江2个枢杻互通。其中,水江隧道全长3432米,以Ⅲ级、Ⅳ级、Ⅴ级围岩为主,是全线控制性高风险重点工程之一。   水江隧道的“高品质”,不仅体现在工程外观的“高颜值”,更体现在工程内在的“高质量”,从大局着眼创新管理技术、从细节入手改进施工工艺,从而打造出内实外美的高品质隧道工程。   先进技术助力施工“高效率”   去年12月,水江隧道出口双洞明洞顺利完成施工,该隧道施工进度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水江隧道出口双洞掘进长度达500米,进口双洞掘进长度达330米,在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南川段的隧道工程中是进度最快的。   在水江隧道内,记者看到好几台设备在有序地忙碌。   “这台是多功能防水作业台车,主要用于隧道防水施工过程中的防水卷材、土工布自动铺设及支撑作业,实现隧道内防水板铺设自动化。”   “这个是我们的混凝土湿喷机械手,采用无线遥控器控制,遥控距离达100米,操作灵活,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   在施工现场,一台由中铁四局自主设计加工制造的智能分窗浇筑二次衬砌台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与传统设备相比,它具有结构简单、主受力构件强度高、内部作业空间大、操作方便、减少浪费等优点,不仅克服一孔灌到底浇筑导致混凝土离析、产生“人”字坡冷缝的弊端,而且减少了人工换管工序,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操作人员,节约了浇筑时间,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和安全风险。   “像这样的设备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还使用了很多,每一个都能发挥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施工进度,提升了施工水平。”中铁四局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巴彭段五标项目工程部副部长唐运红说。   智慧工地打造施工“高质量”   在建设施工中,隧道建设属于高风险项目,往往存在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高,安全隐患多,施工规模大,施工环境复杂等重难点,因此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   今年,水江隧道在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全线的隧道施工中率先使用隧道施工智慧管理技术,以“互联网+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为新思路,推行智慧工地建设,提升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隧道施工智能化管控,为工程施工安全、规范提供了技术保障。   据了解,隧道施工智慧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人员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LED大屏幕显示系统、有毒有害气体监测系统、隧道安全步距监测系统、隧道语音对讲系统以及门禁管理系统。   记者在现场看到,管理人员通过计算机云平台,将数据转换到后台管理监控,在后台监控中心即可全面掌握洞内施工实时状态,达到规范施工,科学有序管理,从而实现隧道施工智能化管理。   “隧道施工智慧管理技术提供的高效管理和安全保障,无疑是为隧道施工安全系上了一根‘保险绳’,一旦隧道内发生紧急情况,我们能够迅速作出响应。”唐运红说,目前,隧道施工智慧管理技术已经推广运用到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全线的隧道建设上。   绿色隧道扮靓工地“高颜值”   水江隧道属于山岭隧道,需要穿山而过,从而达到缩短距离或避免大坡道的目的。山岭隧道在修建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对山上的绿植造成一定破坏,但是在水江隧道的施工现场除了干净整洁外,隧道口两侧随风摇曳的青草和鲜花,与传统隧道两侧的拱架护坡格外不同。   记者在隧道出口右侧的山坡上看到,右洞周围的绿植已经基本恢复,与山体原本的环境融为一体,基本看不到开挖痕迹,隧道出口左侧的大挖方路基段4级边坡已经完成了喷播植草、灌木种植等绿化施工,之后将逐渐恢复施工前树木葱茏、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一点主要源于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做到了施工和绿植恢复同步进行。”唐运红说,在隧道两侧设置拱架护坡主要是为了防止土质滑坡等问题,但是混凝土浇筑的拱架在山坡上显得较为突兀,同步恢复绿植不仅可以起到护坡的作用,而且做到最大程度保护环境、最大限度减少影响、最快速度恢复生态平衡,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   从施工组织设计上,水江隧道始终秉持‘零开挖、零破坏’原则,在保证最少开挖量的基础上实现进洞施工;在具体施工中,严格把控施工与绿化同步的原则,在对原地面进行开挖作业后,同步进行喷播植草、灌木种植等一系列绿化施工,保障了路容路貌与施工进度同步推进,引领绿色高速公路建设。   记者 陈蕗颖/文 任前蔚/图

2021-05-13

水江镇:将党史教育“搬”到革命故事发生地

       3月19日,在水江蒿芝湾金家祠堂,志愿者给大家讲述刘邓大军解放南川的故事。记者 任前蔚 摄   南川网讯(记者 陈蕗颖)“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3月19日,在水江蒿芝湾金家祠堂,水江镇十七个村(社区)书记、副书记共同重温入党誓词、齐唱《我和我的祖国》、聆听刘邓大军解放南川前后那些事,上好“履新第一课”。   蒿芝湾金家祠堂是一座三层的西式洋楼,镂空窗花,瓶柱木栏,粉墙吊灯,螺旋盘梯,塑花、草、鱼、鸟于天花板,被当地人称作“蒿芝湾洋房子”,这座建筑作为革命故事发生地,见证了南川解放前后的一段重要历史。1949年11月25日,南川县城和平解放,郑重宣布“原南川县政府已与广大人民脱离关系,自此宣告终络”。解放后的南川迅速迎来新旧政权的过渡。12月5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第四支队二中队到达水江蒿芝湾金家祠堂,宣布成立中国共产党川东区南川县委、南川县人民政府。   南川是解放军入渝后第一个粮食主产区,而蒿芝湾金家祠堂则作为建国初期第四区粮库,装有公粮70余万斤,由当时的冷水关保乡队固守。1950年3月12日,川黔边区土匪包围了蒿芝湾粮库,冷水关保乡队坚守三天三夜,胜利守住了公粮。   这堂特殊党史课的“课堂”就在这个极具意义的革命故事发生地,洋楼前的一块空地,一张小小的四方桌、几十张塑料凳就搭起了的临时“课堂”,“课堂”两侧的展板上展示着刘邓大军革命故事、蒿芝湾红色故事、韦奚成烈士革命故事、韦延鸿烈士革命事迹等内容。“学好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更好的创造明天,我们从革命先辈手中接过了接力棒,就要更好的做好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胜利成果。”水江镇平安建设办工作人员刘乙雨说。   看着眼前历经沧桑的蒿芝湾金家祠堂,听着那些惊心动魄的经历,大燕社区党总支书记朱永琴很受触动。“站在革命故事发生地听这堂党史课,让我对解放南川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100年的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泪水和汗水写就,充满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朱永琴说,作为一名22年党龄的党员,也是一名村社干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她将始终坚持为民办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们党100年走来,非常艰辛,但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才从贫穷走向了富强。”石茂村党总支副书记魏安中说,他们将在村里广泛开展党史教育活动,将党的历史讲给更多的老百姓听。

2021-03-19

水江镇全力服务“两高”项目建设

          渝湘高速复线水江隧道施工现场。记者 黎明 摄        水江镇“两高办”工作人员在了解项目施工中遇到的困难。 记者 黎明 摄   ■ 记者 黎明   “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倾情助力重黔铁路”。日前,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至黔江铁路(渝湘高铁)站前6标段项目部给水江镇政府送来了一面锦旗,表达感谢。   锦旗上写的“重黔铁路”指新建重庆至黔江铁路,目前该铁路南川段控制性工程已全部动工,工程进度列全市第一。   新建重庆至黔江铁路水江镇内建设里程有29.5公里,渝湘高速复线项目在水江镇境内里程有9.75公里,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水江镇高度重视、上下同心,千方百计优环境,全力服务“两高”项目。   抽精兵强将成立“两高办”   “去年4月以来,新建重庆至黔江铁路、渝湘高速复线项目在水江镇相继启动,由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挂帅’服务项目,镇里迅速成立‘两高办’,专人专班,限时办理,高速高效推进相关工作。”水江镇副镇长潘方勇介绍说,在具体项目建设推动工作中,各种矛盾、压力和遗留问题迎面而来,水江镇涉及该项工作的全体人员着眼全局,直面矛盾,化解矛盾。   走进中铁十八局集团承建的新建重庆至黔江铁路徐家堡隧道出口,只见隧道内机声轰鸣,施工现场,一辆辆工程车来回穿梭,工人们有序地忙碌着。   新建重庆至黔江铁路项目在水江镇境内建设里程29.5公里,途经宏图、古城、黄泥等9个村居18个农业社。渝湘高速复线项目在水江镇境内里程9.75公里,途经水河、双河二个村居5个农业社。   拆迁任务重,涉及村庄多,“两高办”挂图作战,项目建设“加速跑”   “为挽回受新冠肺炎疫情耽误的工期,按时间进度及区政府及建设单位要求,我们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完成项目进场施工用地交地及工程节点控制性工程处房屋拆迁,确保项目能顺利进场并开展施工前期相关工作。”水江镇“两高办”主任韦堂刚说。   去年4月以来,中铁4局、中铁17局、中铁18局、北京局、中铁11局等项目部及所辖施工单位陆续进场,与水江镇接治项目部选址、勘深、用地、房屋拆迁、管网搬迁、施工用水电、群众大会等事项,事项多、压力大,部分工作协调难度大。   面对矛盾,水江镇强化宣传,开好听证会、院坝会、座谈会、户户协调会,深入细致讲解政策,收集群众意见,有力推动项目建设。   和谐征拆用真心破梗阻   征地拆迁是一块“硬骨头”,水江镇内,新建重庆至黔江铁路项目里程29.5公里,需红线内征收上地609亩,拆迁房屋60户19000平方米;渝湘高速复线项目需红线内用地700余面,需拆迁房屋20余户7000平方米。   面对如此艰难的征迁工作,为做好群众工作,妥善处理施工生产与村民生活之间的矛盾,去年4月以来,该镇“两高办”、拆迁办工作人员深入一线调研,实地走访。   针对农户土地界畔不清争议较大问题,工作人员会同当事人及村社干部,实地踏勘、重新丈量、还原事实,结合相关政策,反复召开涉及争议农户院坝会,倾听心声,找准矛盾焦点,最大限度平衡大家利益。   针对部分农业社人均耕地面积过大问题,工作人员积极联系指挥部及相关区级部门,专人专班重新核实该社土地二调及三调面积,重新核实村社人口,在此基础上,多次反复宣讲政策,分人分批入户讲解,攻坚克难。   “项目征地拆迁量大,涉及村民人数多,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是我们干部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耐心细致做工作。”张先全说,除了干部的的齐心协力外,也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他们的配合,有力促进了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优环境服务项目早结果   “去年10月,部分村民因为施工放炮影响日常生活,于是来与我们交涉,我们解决不下来,就联系了当地政府,他们马上前来解决了问题。”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新建重庆至黔江铁路站前6标段项目部3分副总经理张建春说。   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两高办”及时与工程施工单位协调对接,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加强与政法、综治、公安等单位的协调联动,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履行职能,消除梗阻,组织开展好建设环境专项治理行动。   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新建重庆至黔江铁路方面,至目前,完成红线内交付用地609.8亩,临时用地324.1亩。18个农业社完成72份征地协议的签订,完成铁路沿线18个村社人均耕地核实工作。   渝湘高速复线项目方面,至目前,完成红线内交付用地608亩,临时用地124亩。签订红线范围内房屋拆迁协议22份,面积6732.43平方米,完成房屋拆除4户,拆除房屋面积约750平方米。   潘方勇介绍,下一步工作,水江镇将加强力量,增添措施,找准差距,抓住问题的关键节点,全力服务好高铁、高速项目,按项目进度时间要求,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2021-03-18

水江镇全力支持大项目倾情服务展风采

     ■ 记者 黎明   近年来,水江镇针对镇内工业、交通、旅游等重点项目多、体量大,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通过细化工作目标,实化工作举措,强化使命担当,把服务保障重点项目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关键工作之一。   强化征地拆迁   促进项目落地   近年来,水江镇落地项目不断,该镇助推中铝复产,吉鑫冶金、中涪南热电联产、丰威新型磁性材料钛精矿、电子气、水江至武隆输气管道等项目建设。   重点项目要落地,用地保障是关键。在服务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征地拆迁是项目推进的一座“大山”。为了攻克这座“大山”,该镇进行了入户大走访,主动加强与村民的沟通,破解征迁难题。   大燕社区是工业园区水江组团的主战场,征地拆迁工作量大,事情琐碎繁杂,近年来,各项目建设征地200亩,拆迁房屋15000平方米,涉及农户22户。   在每一个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中,大燕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主任朱永琴一方面与镇拆迁办联系,学习相关政策,了解工作重难点,协助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另一方面积极深入农户家中,了解搬迁存在的问题,对他们做思想工作,使群众了解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最终签订协议,为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奠定基础。   此外,水江镇全力保障渝湘高铁、渝湘复线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去年完成红线内交地1300亩、房屋拆迁近2万平方米,持续推进水江至乐村、水江至山王坪等旅游公路建设,交付项目用地400亩。   “干好征地拆迁工作,只要把村民的事当自己家的事情来办,肯花心思、肯花时间、肯用真情,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该镇征地拆迁办公室负责人介绍。   制定责任清单   助推企业发展   兴茂乐村项目计划投资70亿元,规划建设康养小镇、生态科普园、运动拓展基地等多业态综合配套设施,满足游客家庭旅游、亲子研学、企业拓展、养生度假、体育运动等多元需求。   记者看到一份《兴茂乐村项目责任清单》,内容包括:加快乐村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与兴茂一期项目交房同步投用;协调生态科普园及运动文化园配套设施、地块连接道路林地手续审批;按照7米宽的标准启动水白路至瓦屋基处的道路改(扩)工作;协调乐村老场镇项目土地调规……水江镇都是责任单位,上面有具体的完成时限。   目前,兴茂乐村项目建设顺利,该项目地产网签销售202套、0.82万平方米。   水江镇是页岩气开发的主要战场,全区22个钻井平台中,该镇就分布有20个平台,钻井平台涉及9个村(社区),输气管网涉及12个村(社区),牵涉上千人。   水江镇积极支持页岩气项目建设,成立了由主要领导负责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全面负责矛盾纠纷协调。修复损毁道路,解决了300余户1090人反映强烈的道路出行问题。   山水风电场项目场内海拔高程在1350~1650米之间,自去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水江镇派出“精兵强将”,配合工程项目部克服疫情及雨季影响,战胜场内道路山高坡陡路险难修等困难,全力做好项目进场道路、升压站、输出线路用地及矛盾纠纷协调工作。   强化矛盾协调   营造良好环境   随着工业园区的建设和水江的发展,落地项目越来越多,如先锋氧化铝、博双建材、吉鑫公司、渝湘高铁等,涉及的企社矛盾就越多。该镇通过着力做好矛盾纠纷协调解决工作,助力企业生产发展。   “多亏了政府从中协调,我们和群众的矛盾才能够这么快得到解决。”由于停工时间长,中铝厂区管道内淤积了不少沉淀物,工人在处理过程中不小心把沉淀物排放到了附近鱼塘中,给村民造成了损失。得知情况后,该镇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调矛盾,以最快速度解决了问题,既为村民挽回了损失,也推动了项目复产工作有序进行,受到了双方的肯定。   2020年,该镇围绕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全过程,不断强化矛盾协调工作举措,落实排查制度,深入村社、企业,全方位摸底排查。根据矛盾纠纷的不同类型、化解的难易程度、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后果的严重程度,认真制定方案,及时进行调解,防止矛盾激化。成功处理了土地、青苗、水源、噪音、道路损坏等涉及重点项目建设的矛盾纠纷,有力助推了企业发展。

2021-01-29

辉煌村李庆兰的脱贫“平凡事”

          李庆兰在喂猪。记者 黎明 摄   ■ 记者 黎明   近日,水江镇辉煌村7组村民李庆兰正在给猪喂食。“这个圈里的都是猪崽,另外个圈里的就是大猪,去年出栏了生猪10多头。”李庆兰说。   李庆兰所在的辉煌村山高坡陡,长年云雾缭绕,种植条件很差。“我和女儿住在一起,因为女儿身体不好,就靠着女婿外出打工挣点生活费,还要供两个外孙读书,日子过得很难。”李庆兰说。   2013年,李庆兰一家被纳入建卡贫困户,也是从那时起,如何摆脱贫困成了她和女儿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因为当地种植条件差,在多方权衡后,李庆兰和女儿决定养猪。“家里能力有限,不能一开始就大规模养殖,我们决定从一只养起,再按情况逐年增加,这样慢慢滚动发展,总有出头的时候。”李庆兰说,对于养猪,她有底气,只要细心和肯下力气,就有能力养好。到2016年,李庆兰已经发展了5头生猪,并且有了一定收益。   2019年,李庆兰主动申请了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开始扩大养殖规模,并在当地政府和帮扶干部的帮扶下,修建了养殖场。同时,猪的喂养李庆兰都亲力亲为,虽然辛苦,但有收获。当年她便卖出了13头架子猪、3头大肥猪,为家里增收25000元。但李庆兰并不满足于现状,2020年,她又养殖了20头猪,还养了3头牛、5群中蜂,种植了5亩水稻和玉米、1亩黄连。   从贫困到脱贫,除了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勤劳是李庆兰脱贫致富的“法宝”。李庆兰说:“自己身子骨还硬朗,多干点事情,为家里减轻负担,比什么都不做的强。”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