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峰绝壁矗天立 四面云山景色幽(三)
——记刘雨若《金佛游记》与《游金佛山诗》
杨毅平
刘雨若在游记中也顺带对近代以来金佛山的科考情况作了简约介绍,“山上风景绝佳,外国人之喜游历者,常称道四川之山景,除峨眉山而外,即当数金佛。前清太平时期,每年均有西洋人到山上避暑,及后匪风日炽,彼等之足迹仍见稀疏。但自民国十五年以后,此山渐引科学家之注意,历年如中国科学社、静生生物研究所及中央研究院,均各有人到山上采集植物标本,据闻发现新奇植物颇多。民十七,有德国人傅德利者,亦至此山采集昆虫标本,自此以往,则到金佛采集者,几每年不绝。”
稍息,考察团从洋芋坪上狮子口,因山路险陡,不得不全体下轿步行。山路迂回宛转,曲折而上,一行人无不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刘雨若在此写下了他第二首游金佛山诗《登狮子口》:“鸟道羊肠弯复弯,萦迂宛转几回还。孤峰绝壁矗天立,行旅咨嗟步履艰。”刘雨若在返回重庆后,将这首诗寄给了远在北平的六兄刘泗英,刘泗英还专门和诗一首:“狮子山头弯复弯,狮子山下去复还。洞里时闻狮子吼,长风吹送白云间。”刘泗英诗中的“洞里时闻狮子吼”,指的是狮子口黑风洞,为金佛山著名景点,而此地为何得名狮子口,今人望文生义曰“因山口状若狮口”,而刘雨若在游记中特别写道:“洞之深无人能穷其底蕴,洞内常有冷气涌出,每当风雨之日,此冷气出口即变为云,云多而洞口小,出口时互相拥挤,遂轰轰作声,俨若狮子吼者然,而狮子口因以得名焉。”
越过狮子口后,路渐平缓,专家们重新坐轿,到达金佛寺。刘雨若在游记中写道:“此寺居于诸山之最高峰,上为金佛之主体,每年旧历六月,均有香会,远近各县来朝此山者以万千计。”感慨于金佛寺香火之旺盛,刘雨若写下了第三首游金佛山诗《金佛梵香》:“共仰名山信有神,庄严妙相塑金身。痴情偷向如来诉,多少焚香拜佛人。”
8月15日,考察团的任务是首先考察金佛山的地形地貌,刘雨若亦跟随同往,他在游记中写道:“行步其上,草原甚广,惜任其蔓草荒烟,无人耕种。”中午,一行人进入古佛洞游览。刘雨若在游记中详细描述了洞中石古佛、石棺材、灵官石、十八罗汉、熬硝灶等奇异景致,尤其精妙描绘了即将出洞的那一刻感受,“初现一线曙光,俨若黎明景象,游者到此皆惊喜,以此景乃从所未经者也。”“立古佛洞口远望南川县城,则依稀风景,一目了然,城内文庙因盖琉璃黄瓦,受日光反射特别分明。”摄影家冷伯符特此用镁光灯摄下了古佛洞口有史以来的第一帧照片,刘雨若也写下了第四首游金佛山诗《古佛洞远眺》:“出洞豁然出曙光,大千世界叹茫茫。依稀城郭弹丸地,遥指宫墙认故乡。”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