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忆当年川湘路(一)
发布时间:2022-09-14 09:08:32 来源:
新闻摘要:

  

  杨毅平

  川湘公路作为南川有史以来的第一条公路,将南川从一个偏远封闭的边陲小城直接带入了与时代接轨的现代社会,在南川历史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年修筑川湘公路的那段艰辛曲折往事已在历史云烟中渐渐尘封,但祖辈们艰苦卓绝的筑路故事和毁家纾难的筑路精神却是永远也不能忘却的历史遗产。

  一、逶迤磅礴川湘路

  川湘公路连接四川湖南两省,是四川省继川陕、川黔公路之后的第三条出省大通道。川湘公路由川段和湘段组成,起于川黔公路綦江珠滩(以渡船方式过綦江河,1938年在三江修建了綦江大桥后,川湘公路起点才改为雷神殿),经綦江、桐梓(桐梓县桃子荡乡,今万盛经开区南桐镇,约3公里),过南川、涪陵(今属武隆区,在1944年前隶涪陵县)、彭水、黔江、酉阳、秀山,进湖南边城茶峒,过贵州松桃(松桃县迓驾镇,约4公里),经永绥(今花垣)、乾城(今吉首),终于湖南泸溪县三角坪接湘黔公路,全长886公里。

  川湘公路是一条领略秀美山水和历史人文的“画路”。川湘公路四川段起于綦江珠滩,终于川湘交界处的花垣县茶峒,长698公里。其设计标准为,路基宽9米,最大纵坡6%,曲线最小半径30~50米。行车视距,平坝地带不短于100米,山岭地带不短于60米。1935年11月,四川省公路局组建川湘公路綦(江)彭(水)和黔(江)秀(山)两个工程总段,四川省交通局李寿松任川湘公路綦彭总段段长,总段设于南川,办公机构设在县城后圃,下辖綦江、南川、涪陵(今武隆)、彭水4个工程段。黔秀总段设于黔江,下辖黔江、酉阳、秀山3个工程段。1935年11月28日綦江段首先开工,12月31日秀山段开工,1936年1月,南川、涪陵、彭水、黔江、酉阳各段全线开工。沿线奇山异水,风光瑰丽,民族风情浓郁,人文历史厚重,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川湘地区风情画卷。

  (未完待续)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