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与美的融合
——读《边城》有感
张勇
“大多数学者都推崇《围城》,而我更欣赏《边城》……”余秋雨在一次青歌赛上的点评,让我对沈从文所著的《边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在当时经济还十分拮据的情况下,我还是央求母亲去书店帮我把《边城》买了回来。
因脑瘫之故,我手不灵活,所以看书、用电脑,都只能靠嘴。于是在我拿到《边城》后,怀着一颗好奇之心,天天用舌尖翻着那一张张沁人心扉的纸页,阅读它,让我仿佛置身于至真至善、避离凡尘的“世外桃源”。
《边城》里的湘西茶峒古镇,是一个美丽而仿佛与世隔绝之地。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人性之美,美到了极致:那里的人没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也没有太多的建功立业和非为人上人不可的急功近利;那里的人们,虽然没饱读诗书,更不会口必之乎者也,但却把礼让谦和、与人为善长在了骨子里!
主人公翠翠生下来便失去了双亲,与善良而有趣的船夫外公,以及那只忠实而可爱的小狗相依为命。或许是那里的山水清新秀美,或许是外公的和蔼善良,使得翠翠从小就善良而内敛,聪慧而率真。她“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明净得如水晶……”可以说,翠翠早已与山清水秀、勃勃生机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了,所以她的内心纯如碧玉、洁似水晶,善良仁慈,以至于“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从不离开勤劳淳朴的祖父”。
除了翠翠,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翠翠的外公,一位风雨无阻、不避日晒、渡人无数的老船夫。他淳朴善良、勤劳坚强而不失聪慧狡黠,他五十年如一日地坚守渡船,无论风里雨里,还是严寒酷暑,即便是当地人人神往的端阳竞龙舟,他也“在职务上毫不儿戏”,照常坚守;古道热肠、重义轻利的他,总是在渡完最后一人才收工。当渡江客们打内心感激老人的热诚尽责,馈赠些礼物时,他却“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老船夫不仅忠于职守,尽心尽责地做好摆渡人,对外孙女翠翠更是挚爱情深。老船夫的女儿女婿双双殉情而逝后,他便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外孙女翠翠,照顾她的生活,关心她的婚姻大事……可谓是细如发丝,无微不至!
读完《边城》真是一次美的享受:那字里行间中带着村间田野的芬芳,让人心脾尽沁;那充满清纯善良的人性之泉,蒙尘之心灵得以荡涤而清澈!诚然,凡尘之世不可能像《边城》所描绘的那样清纯质朴、人人向善,然,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飞禽走兽而为人,其灵魂深处是需要一座理想之高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