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劳动教育优秀教师刘霞:让劳动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阶梯
发布时间:2022-05-27 09:05:25 来源:南川网
新闻摘要:

  劳动课上,刘霞与学生一起给爬藤四季豆稳固藤架。 记者 刘晓娟 摄

  ■ 记者 刘晓娟

  小小的一块地,被分成若干规整的形状,每块田地都被锄头“雕刻”成一垄垄的,绿油油的茄子苗、辣椒苗、红薯叶长势良好,爬藤的豆角上已长出细长淡绿的豆角……郁郁葱葱的蔬菜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是隆化一小六年级学生的蔬菜种植场地“幸福农场”。

  “幸福农场”里,教师刘霞正与学生一起给爬藤四季豆稳固藤架。学生们能在学校有这样一块种植小天地,与刘霞的努力分不开。

  利用有限资源打造种植基地

  刘霞是隆化一小的德育副主任,也是该校的劳动教育教师之一。2018年,刘霞担任学校大队辅导员后,与学生交流接触的时间更多。她发现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萌生了开展劳动教育的念头。

  后来,在学校德育课程研究中,她向学校提出了劳动教育的想法,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她组织学校骨干教师成立了劳动课题研究小组,引领课题组从新时代小学生劳动素养提升需求出发,结合校情学情,开展深入研究。

  隆化一小位于老城区,周边是商品房,校园内没有多余的可开发地块供学生实际操作,怎样破解这一难题?

  为此,她针对“如何在老城区学校进行校园种植基地建设”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利用假期在学校屋顶、边角、花园试验,最终决定在学校围墙边花园、球场与围墙缝隙,以及墙角摆放箱体的方式,在校园有限空间内打造出“开心农场”“阳光农场”“幸福农场”种植基地。

  结合学校实际开发劳动课程

  刘霞和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从新时代小学生劳动素养提升需求出发,依托学校地域资源,结合校情学情,成功申报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小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同时,她多方打听和走访非遗民间艺人,邀请他们走进学校劳动课堂,开发了织布、扎染、篆刻、捏面人等“传统技艺课程”。以基地为依托,开发了“小农夫种植课程”,让孩子们在农作物种植采摘、加工制作等过程中体验农村劳动乐趣。

  在专家帮助和指导下,她带领课题组初步建构了隆化一小“阳光劳动”课程体系。其中基础型课程包括每周一节劳动课和每年五月的阳光劳动周;拓展型课程包括扎染、织布、捏面人等传统技艺课程和传统节日课程、月令主题课程等主题活动课程;研究型课程包括小农夫种植课程、无土栽培课程和有机肥制作过程。

  “在课程的设置中,我们确保每个班每周一节劳动课的同时,每年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学会1项至2项生活技能。”刘霞说,低年级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中高年级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

  活动为载体实现劳动育人

  教育离不开实践,刘霞结合学校德育主题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序列化开展实践活动,如,三月“我是小小志愿者”、四月“美丽田园采茶忙”、五月“职业体验享美好”等,使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内涵得以挖掘,得以丰富。

  3月,春播之际,隆化一小“阳光劳动探究课程”中的蔬菜种植活动拉开帷幕。在校园内打造出的“开心农场”“阳光农场”“幸福农场”里,孩子们团结互助、分工明确,在家长种植顾问的指导下,从选种、播种、除草,到探究记录蔬菜的生长周期、生长习性、管理要点……在劳动中迎接属于自己的收获。

  4月,隆化一小通过“唱劳动歌谣”“展劳动主播”“听劳模故事”“享职业美好”“比劳动技能”五大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劳动精神在孩子们心底生根发芽,向阳而生。

  5月,隆化一小开展阳光劳动周活动,学生通过比劳动技能、悟劳动艰辛、听劳动故事、展劳动主播、享职业美好等内容,感受劳动辛苦、体验劳动快乐、学会劳动技能。

  ……

  刘霞说,她的初衷是希望孩子们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动手能力和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劳动价值观。现在看来,她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并超出预期效果,她觉得很值,会一直坚持下去,继续创新,让劳动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阶梯,为孩子们的成长添砖加瓦。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