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全力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发布时间:2022-02-21 09:59:31 来源:南川网
新闻摘要:     河图镇虎头村新貌    农房整治后的中图村  记者 黎明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

  

 

  河图镇虎头村新貌

  

 

  农房整治后的中图村

  记者 黎明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着力构建“天蓝、水清、景美”的农村人居环境,被确定为全市6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类区县之一。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乡村规划创新破题,在“蓝棚顶”治理上重拳出击,严厉打击无证开采矿产资源行为,助推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让天更蓝、地更绿、景更美。

  规划先行

  科学规划布局美

  走进木凉镇汉场坝村,别具一格的民居,青山绿水原生态格局让人耳目一新,多种花卉绿植让人仿佛能“触碰”春天,这里已经是众多旅游爱好者争相打卡地,变得远近闻名。

  汉场坝村的乡村规划和实践不是个例。近年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秉承“乡村即景区”理念,实施景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在规划示范上出新,在环境整治上求美,抓住规划这一“牛鼻子”,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示范,以点带面,形成联动效应。在乡村规划上,突出建设与环境、个性与整体协调,坚持分类指导、一村一景、百村百态,着力打造“十里不同景,人在画中游”的乡村意境。

  此外,该局开展避暑休闲空间规划研究,编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10余项覆盖乡村全域的专业专项规划,统筹谋划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和乡村规划建设。其中,大观镇金龙村村规划获评全国村规划评审第三名,成为第一批全国村庄规划示范,大观镇中江村、古花镇天池村等6个村规划评选为市级一等奖。

  同时,重点聚焦沿旅游景区、沿高速公路、沿城郊环线周边区域,将北部片区6个乡镇和南部片区9个乡镇作为“五沿”区域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建成太平场—黎香湖—大观—木凉汉场坝—兴隆金花和大观—河图—石溪盐井两条整治示范带,在南北片区分别形成能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带动周边的辐射核心和发展态势。

  在个性打造上下功夫,解决“规划无特色”难题。基于区位、交通、生态、民俗等特征,科学划定生态、生活、建设空间,合理布局村级建设用地,有效引导村民聚集点、乡村旅游服务点、康养体验点等选址。

  如金山镇金狮村沿柏枝溪形成传统民居“三合院”“四合院”布局,形态疏朗有致、山水交融;大观镇梅花园古色花香,与周边亲子乐园、乡村酒店规划相得益彰;德隆镇茶树村、银杏村依托千年古茶树、古银杏打造现代民宿、热门景点。

  同时,贴近地域建筑特点和民风民俗习惯优化建筑设计,简化地域建筑符号,融合现代建筑功能、材料,注重庭前院后乡土建筑环境营建,以乡风乡韵展现乡味乡愁。如古韵廊桥乡村酒店采用当地苗族建筑形式,别具民族风韵;天星小镇三线酒店利用工厂车间建筑遗址改造更新,风格简朴大方;黎香湖拙耕园采用青砖、黑瓦、灰墙等传统建筑元素,与乡村环境自然融为一体。

  集中攻坚

  村容整洁环境美

  走进河图镇中图村,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整洁的道路,青瓦白墙的民居、青山绿水的田园风貌更为乡村增添了一份典雅精致的美,给大家留下了美丽乡愁。去年,中图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房屋里里外外都得到改造,庭院更加漂亮,大家的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改观,这一切,村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去年,该村清理了许多碍眼的“蓝棚顶”,改造农房和风貌塑造2500平方米。

  “‘蓝棚顶’与农村自然环境极不协调,也影响乡村景观面貌,其中许多都是私自搭建。”区规划和自然资源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四大队大队长焦易介绍。

  去年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了《南川区清理“蓝棚顶”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结合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行动,做到风貌塑造和强制拆除两手抓。

  焦易介绍,“蓝棚顶”清理整治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在清理整治工作开始前广泛宣传“蓝棚顶”清理整治的工作要求和政策措施,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其中,积极配合“蓝棚顶”风貌塑造或自行拆除影响人居环境的“蓝棚顶”,共同营造干净、整洁、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

  对于乡村的“蓝棚顶”治理,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采取的是风貌塑造,将楼房的“蓝棚顶”拆除,换成青色的瓦面,让农房自然融入环境。如在黎香湖镇的南湖村,进行风貌塑造达2290平方米。

  而对于位于城乡接合部、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成片“蓝棚顶”则是坚决依法拆除。

  西城街道新桥社区韦家湾片区位于城乡接合部,这里乱搭乱建的“蓝棚项”系当地居民利用原关闭采石场和部分集体土地私自搭建简易厂房并逐年扩大产生,形成了连片的“蓝棚顶”,无整体规划,建筑物无规划审批手续,安全隐患突出,严重影响城乡景观,是“蓝棚顶”的“重灾区”。

  工作人员通过走访社区干部、当地群众了解厂房修建相关情况,查阅相关小微企业的土地、规划手续,对13户企业和个人调查取证,共制作调查笔录26份,斟验笔录23份,依法认定该区域29000平方米的建(构)筑物在建时未办理土地、规划许可。

  在排查统计违法搭建的基础上,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及时联合相关部门对违建业主采取了分类处置。其中,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12家企业采取强制断水断电措施;调查核实22家企业和个人,下发限期拆除文书9份。拆除“蓝棚顶”23000平方米。达到了拆除一片、震慑一片、教育一片的目的。

  在“蓝棚顶”清理整治工作中,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紧密结合全区生态环境“蓝天保卫战”专项行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打击矿产资源无证采矿专项整治行动等,形成工作合力,增强工作的连续性,整体推进“蓝棚顶”清理整治工作。

  在各级部门的有效配合下,形成整治合力,去年,全区共拆除农村“蓝棚顶”约26000平方米,风貌塑造农村“蓝棚顶”约5800平方米。

  规范整治

  生态发展和谐美

  “无证采矿是违法行为,必须立即停工,接受调查……”在打击矿产资源无证采矿专项整治行动中,区规划和自然资源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查处了位于南平镇的一处无证采矿点,现场暂扣挖掘机1台和运输矿产品货车1辆,并立案调查。

  去年,我区启动打击矿产资源无证采矿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私挖乱采矿石资源。出动900余人次,对26家无合法用地手续和环评手续的来料加工点实施关闭措施。查处非法开采案件6件,其中一件移送公安机关,正在调查之中。罚没款项42万余元。暂扣挖掘机9台,运输车辆1辆。

  区规划和自然资源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马彬介绍,受利益驱动,部分企业逾越“红线”,无证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屡有发生,情况复杂、查处难度较大。

  马彬说,“零容忍”是对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的处理原则。去年1月1日起,我区启动打击矿产资源无证采矿专项整治行动,坚持标本兼治,狠抓源头治理。

  专项整治行动由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应急管理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市场监管局等10个部门联合开展,重点对关闭及出让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矿山”、干线交通沿线等5类范围内的无证采矿行为开展严厉打击,对全区来料加工点、储存点进行全面摸排,实施分类处置。

  马彬介绍,行动开始后,首先开展了宣传攻势,在东城街道、南城街道、西城街道、水江镇、南平镇等8个重点区域悬挂横幅,在矿山企业、来料加工点周边及项目施工现场等地张贴《关于开展打击矿产资源无证采矿专项整治行动的通告》,营造法治宣传氛围。

  “无证采矿的情况复杂,形式多样,除了明显的无证采矿行为,也有一些较隐蔽的行为,如工程‘矿山’产生的富余石料对外非法销售,这些都存在监管难、取证难、执法难的情况。”马彬介绍,因当事人害怕接受行政处罚,会出现故意躲避执法人员,拒不配合调查取证。在专项整治行动中,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区公安局、区经济信息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城管局等相关部门和乡镇配合行动,对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

  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变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还改变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一系列整治措施,“整”出了一幅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新画卷。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