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晓娟
2月10日一大早,隆化六小六年级学生方严打开手机里的健身软件,在家做起了健身操。这个假期,每天上午在家锻炼成了方严的一个固定安排,因为这就是她的假期作业之一。
这个寒假,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寒假作业不再是繁多的纸笔作业,而是将触角延伸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孩子们的假期趣味十足、收获满满。
“以前假期书面作业比较多,做完作业还要上补习班,感觉特别累,学习效率也不是很高。”方严说,在假期,她的生活过得非常规律,早上起床后,和爸爸妈妈一起锻炼身体,看书学习,帮忙做饭,下午去图书馆看书做作业,晚上一起出门散步……书面作业少了,但她却过得更加充实。
据了解,放假前,学校就给家长们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也是一张多样化的作业“菜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完成。菜单包括体育锻炼、课外阅读、为防疫工作人员或环卫工人送温暖、参与制作年夜饭等多个方面。在作业单的指引下,孩子们或同父母一起走进菜市场买菜做饭,或和家人来一次大扫除,在假期有了许多别样的回忆和收获。
同样是自主选择寒假作业,爱好书法的陈昊轩没有想到,这个假期写一副春联也可以算自己的寒假作业。
“把兴趣爱好当作业,不仅让我过得很轻松,同时也让我对写毛笔字的热爱程度加深了。”隆化六小五年级学生陈昊轩说,今年家里的春联也是出自他手,他还写了春联送给亲戚朋友。
记者了解到,以往寒假作业除了完成统一配发的作业外,还有额外的周记作文、数学题等作业,如今,学校都做了“减法”,鼓励学生利用寒假主动给父母做做饭、每天适量运动、按要求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等内容。有了兴趣爱好的助力,孩子们对学习和生活也有了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假期时间也从“被安排”变成了“自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