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先
每逢周末天气晴朗,我都会驱车回到三十公里外的乡村老家,陪伴年过八十的父母。晚饭后,寂静的乡村月朗星稀,习习的凉风拂面,嗅着青草和泥土的芳香,拉着老父的手,徐徐漫步在乡村的柏油路。与父亲话家常,听他讲那过去的事情,还有那走调的欢快歌声。
据说父亲生于1941年7月,具体日期他自己也不清楚。因为那时的中国大地,硝烟四起,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祖父母带着一家老小四处躲藏,哪里还能记得自己儿子出生的具体日期。只知道父亲8岁时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现在,每当父亲通过影像资料看到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声音不自觉的总会提高很多。“那时的日子依然难熬,吃不饱,穿不暖。可我们相信共产党,一定能带领劳动人民走出困境。共产党的部队,有规矩,作风好,纪律严,人民群众看得很清楚,这样的军队才是人民的军队,值得拥护和爱戴。跟着这样的领导集体,一定有希望、有出路。”讲起这些,他那五音不全的歌声便响了起来:“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听到这熟悉的歌词和旋律,我的眼眶湿润了。苦日子虽已远去,可我们谁都务必铭记。
和父亲走在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上,我的内心波澜起伏,让我想起一些陈年往事,以及对“路”的诸多感慨。
回想起小时候上学那条难走的泥泞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新中国成立后,父老乡亲们肩挑背扛一点一点垒出来一段机耕道,到后来,机耕道变成了水泥路,路上的车也多了起来,山里的粮食、牲畜,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祖国需要的地方,为祖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再后来,国家富裕了,经济实力雄厚了,水泥路又变成了现在的柏油路。慢慢地,山里人的家底殷实了,红砖绿瓦的楼房也渐渐取代了原来的木房子、土坯房。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的政策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种地不交税,还有补贴;农民有合作医疗保险,也有养老保险。城乡差距越来越小,山里人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每次谈起这些,父亲都会感叹,这是他们那一代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同时得意地抖着他的存折:看,我的这些存款啊,都要感谢共产党,咱们共产党依靠的是老百姓,回报的也是老百姓!她让咱们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共产党真伟大!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哼着、走着、聊着,到家了。今晚伴着蛙声虫鸣,还有老父的深情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