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入党的时刻
发布时间:2021-07-01 11:04:14 来源:南川网
新闻摘要:     余道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指引着我们成长和前行。这盏灯是我们的心灵脊梁,它让人们认
  

  余道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指引着我们成长和前行。这盏灯是我们的心灵脊梁,它让人们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所在。

  这个心灵脊梁的力量来自于何方?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或来自于我们身边的榜样引领,或来自于我们所受的教育或文明的熏陶,还可能来自于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深刻观察和思考,对民族和国家所产生的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公而忘私”“天下为公”,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揭示了人生的意义在于把自己融入到最广大的人民利益和需要中去,为多数人谋取幸福和利益。正如雷锋同志所说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不是哲人的专利,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朴素内心问答。我的青少年时代,温饱问题是最大的问题,那时候包谷和白苕是我们的主粮。生产队出工的钟声天天响起,一年两季的水稻成熟后大人们会挑着晒干的稻子去镇上交公粮和余粮,剩下的稻子成为我们的口粮,按工分和人口分配到每家每户。村支书和生产队长成为我们见得到的最大的“官”。当时也不很懂得什么是党员,什么是干部,但是他们公而忘私、一心为公的道德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支书天不亮就在田间地头转悠,哪个人做事不积极、懒惰他就批评哪个,分配粮食时总是把最好的让给别人;生产队长也是一名老党员,我们都说他觉悟高。觉悟高和觉悟低是人们评价一个人优不优秀的标准。我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慢慢“觉悟”着人生,把他们当作生命意义的代表,“觉悟”到只有像这些党员一样,为人民的事奔走劳碌,才是荣耀的、有意义的人生。

  慢慢的,我有了这样的思想萌芽,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生产队,为了公共事务积极奔走,如果能够为大家做到一点儿好事情,就会让我非常高兴。

  慢慢的,我在村社两级党员的榜样引领下,心里对党员有了一个良好的向往和印象,行为和思维自觉不自觉地以他们为标准,向他们看齐、靠拢,一直到中学时代结束。

  上大学后,在班级活动中,由于我的这种自觉和不自觉的思维和行动,我被推选为一名班委,又在学校团委及学生会的活动中积极参与,被吸收为入党培养对象。也许是我做得还不够好,我在大学并没有完成入党的心愿,但我仍把争取入党作为我人生中一件最大的成就和荣耀。

  参加工作后,我在一所县级高中任教,并担任了学校团委书记和教务主任的职务。学校党支部从我的个人履历中,得知我曾经有过申请入党的经历,便找我谈了一次话,让我进一步提高“觉悟”,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增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世界观修养。那一年,我又通读了大学历史本科的主要教材,通过历史学科的教学和学习,我对中国史、世界史,以及党的历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有了一个明晰的认知,也大大提升了我的视野和思维能力,使我充分认识到党所肩负的伟大使命和神圣职责,让我充分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带领全国人民过上美好的日子。这是历史的重托,也是历史的选择。这时候,我有了更加明确的入党欲望。于是,我再一次向学校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我所在的高中学校党支部通过考察,终于在1994年同意吸收我为预备党员。我永远地铭记着那个光荣的日子,那年的“七一”建党日,我在鲜红的党旗面前举起了右拳,庄重地宣誓!我发自内心的激动,甚至热泪盈眶。

  从此,我不断努力工作,也不断加强学习,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永远跟着党走,相信党的力量。

  我坚信,有了共产主义这个信仰之灯,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之基,有了以人民为中心的这个力量之源,我们党一定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也一定会带领我们向着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大步前行。这个信念就是我们的心灵脊梁,让我们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挺得住身板,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