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六七”乡情印记 焕发农村学校教育魅力
发布时间:2021-03-29 08:59:32 来源:南川网
新闻摘要:    ■ 记者 刘晓娟  日前,李建文名校长工作室申报的重庆市教育学会重点课题《乡镇学校课程整合
 

  ■ 记者 刘晓娟

  日前,李建文名校长工作室申报的重庆市教育学会重点课题《乡镇学校课程整合实践研究》在我区电大进修校以优秀的等级结题。

  “国家三级课程管理虽丰富了课程内容,但学生对现有课程辅助活动课兴趣不浓、教师兴趣不高,课程未能得到有效落实。”该课题负责人李建文说,乡镇学校由于课程门类繁多、内容交叉重复、知识相互割裂、师资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因素,造成有的课程形同虚设,教学效率低下。

  基于此,我区三泉镇中心校、木凉镇中心校、宁江小学、乾丰镇中心校、山王坪镇中心校、福寿镇中心校、小河中学、马嘴实验学校、头渡镇中心校、兴隆镇中心校、青龙小学申请的《乡镇学校课程整合实践研究》的教学课题在2018年开题。近年来,各校立足乡镇学校办学实际,坚持学生本位,从点、线、面整合三级课程建设,探索区域乡镇学校整合多学科、跨校际的课程资源,促进教学内容、教学课程、教学效果优化。

  探索实施:“三三六七”乡情印记课程体系

  近年来,这11所乡镇学校在国家三级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各校校情,按照课程整合的策略和路径,通过调查研究、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探索实施课程整合,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乡情为突破口,以修身齐家为基础,融家乡情怀与爱国情感为一体,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相结合,构建起“三三六七”乡情印记课程。

  李建文介绍,“乡情”即思念家乡的情怀,“印记”即印迹、痕迹标记,“乡情印记”简言之就是思乡念家的痕迹标记。“三三六七”乡情印记课程具体指幼儿、小学、初中三个课程学段,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制度,人文与人格、体育与健康、公民与社会、艺术与审美、自然与科技、实践与创新六大课程领域,基础课程、延展课程、引桥课程、印记课程、技能课程、兴趣课程、实践课程七种课程类型。

  比如,三泉镇中心校以泉浸润人生,围绕“家乡情怀、中国眼光、国际视野”课程理念,以“知书达礼、阳光自信、生命精彩”为课程目标,构建了“泉水叮咚”三级课程体系,涵盖审美情趣、家国情怀、学习创新、人文底蕴、身心健康五大课程领域,包括基础课程(国家课程)、延展课程、技能课程、兴趣课程、实践课程五大课程类型,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头渡镇中心校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整合为“渡人”课程结构。构建人文与道德、科学与艺术、身心与健康三大领域的“3+X”摆渡整合课程,把教师、学生、课时进行整合实践,让学生“摆好人生第一渡”。

  课程整合:让知识和技能有机联系

  宁江小学是一所伴随国家三线建设成立、发展起来的农村小学,该校将校园文化与国家、地方课程整合,以“三线精神”为校园主题文化,整合语文、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等全学科资源,挖掘其中爱国爱家、品德高尚、努力奋斗的感人事例开展教学活动。

  同时,通过编制读本、开展主题班队会、开展主题展示活动、主题实践活动、评选“奋斗少年”“奋斗班级”,把“三线精神”整合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中,让乡镇孩子“守正养习惯、奋斗毅童心”。

  乾丰镇中心校将“生态茶乡”系列特色课程与国家及地方课程整合,构建《生态茶乡+X》课程。福寿镇中心校把“多彩福娃”特色课程整合入国家及地方课程,形成“幸福的味道”课程。木凉镇中心校立足乡镇小规模学校现状,从课程内容、时间及师资三方面实现课程整合,把整合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结合学校的师资条件逐步增开该大类课程门类,将原校本课程整合后实施全校走班,实现“益智、益趣、尚美”。

  “整合课程就是针对学科课程的缺陷,以各种整合形式来挖掘和利用不同知识之间,知识、技能和能力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使它们形成有机整体。”李建文说。

  近年来,各校根据“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工作思路,研究总结出既符合各校实际,又各具特色的“乡情印记课程”。

  能力提升: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

  “课程整合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李建文说,从课题立项实施以来,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水江镇青龙小学是一个乡村寄宿制学校,学校通过德育与生活整合课,学生能在寄宿学校里“生活自理、学习自觉、行为自律、管理自主”,并通过学期评比获得“五自”小能人称号。

  小河中学整合课程,开展操作类和鉴赏类校本课程,让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三泉镇中心校学生在中法国际绘本小作者创作活动中多名学生获得提名……

  课题实施以来,这11个乡镇学校有300余人在市、区级中小学生才艺大赛和乡村少年宫书画大赛中获奖;500余人在市、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自然笔记等大赛中获奖;一大批学生在各级各类主题征文、主题读书演讲、朗诵比赛中获奖,各校还结合实际培养了无数校园文化宣传讲解员、“奋斗少年”“多彩福娃”等。

  课题实施也助推了教师专业成长。参与学校教师10余人次在重庆市教育学会学术年会,重庆市渝东南、渝东北地区乡村学校自然教育发展经验交流活动等活动中进行经验交流;20余名教师的校本课程或校本课程纲要设计在国家、市级获奖;50余位教师在各级优质课竞赛、技能大赛、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中获奖……

  同时,课题实施实现学校特色发展,各课题学校将国家、地方及校本课程进行资源整合,建立了各具特色的“乡情印记”课程体系和课程整合运行机制;多所学校先后获得教学质量先进集体、文明校园、优秀组织奖、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等。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