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放平
刚大学毕业那会,我偶然进入茶行业,在重庆一家茶叶杂志社做编辑,每天跟着主编一起走访茶市、茶企,浸泡在各种各样的佳茗之中。
最难忘春天。三月万物复苏、繁花似锦,茶树在经历寒冬之后默默生长芽头,带着不争春色的高洁。这个时候,是茶企最为忙碌的时候。主编带着我到重庆各个产茶区县采访,我们奔走在一个个山头与生产车间,拍下一张张丰收的照片,然后与茶企管理者品茶聊天,主题总是聚焦一个:如何振兴重庆茶?
我的感受很简单:就重庆的茶叶而言,尽管各个区域的气候、海拔等各有不同,但大都差不多,生态是其最大的特点。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倾听每一个茶企管理者分享创业故事,从他们的讲述中我才明白,扎根乡村发展农业,特别是要依托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极不容易、任重道远,是一颗初心支撑他们坚定前行并越做越好。
走遍大大小小的茶山,还是觉得家乡南川的最好。木凉、大观、乾丰、南平等乡镇的茶园,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每到一处,都觉得绿浪般的茶园不仅是经济作物,更是与青山、田园、云雾融于一体的清新景物。
“南方有嘉木,最上南川茶”。据史料记载,南川已有3000多年的产茶历史,近几年更陆续荣获“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等殊荣,是重庆三个茶叶综合示范区县之一,如今“金佛玉翠”“南川大树茶”等品牌茶叶已走进了千家万户。
书写茶文章、发展茶经济,家乡从来没有停止脚步。2020年3月,南川惠农文旅集团发挥国企示范带动作用,进入河图镇长坪村、冒水村,以现代化标准发展茶叶产业。那时我已回到家乡,就在惠农文旅集团工作。巧啊,我又与茶有了联系。
当地老百姓十分支持家乡发展产业,心甘情愿用优惠的价格流转土地,并主动投身参与基地建设。开荒、平土、种茶、管护……没两年,近3000亩的茶叶基地就在河图镇的山乡铺开,焕发绿色希望。
去年春天,集团生产的第一批春茶上市,多款茶叶在“巴味渝珍”杯重庆市第六届斗茶大赛全民斗茶赛中获评“重庆好茶”,这个荣誉让大家高兴了好一阵。实际上,万事开头难过程也难。回想茶树刚种下那年,遭遇了高温连晴干旱季,管护基地的同事们心急如焚,翻山越岭到处寻找水源,每天眼巴巴等着太阳落山,在深夜就着月光给茶苗浇水,像呵护婴儿一样,保住了茶苗。
有企业在自家门口发展产业,让乡亲们看到了希望。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有了就近务工的机会,每个人都成为采茶的行家里手,单是春茶季,一个人就大概可以收入一万元。尤其是对当地村民王伦来说,这片茶叶基地对他帮助很大。他对我讲,在他因要照顾家中患病的母亲和两个上学的孩子,不得不放弃务工机会回到老家的时候,茶叶基地的开发建设让他舒展了眉梢。从基地开荒建设开始,王伦就参与其中,一直到后来的茶苗种植、基地管护,再到现在采收投产……他一干就是三年,成为基地“资深”建设者和“骨干”管理员,一年的收入在三万元左右。
又是一年春茶季,茶园中数十个采茶工挎着竹篓,手指翻飞,有说有笑,远远望去,如一群五彩的蝴蝶在茶树间汲取春天的养分。对土地和茶树来说,他们的到来,又何尝不是一种亲近和馈赠?
前几天,一个摄影朋友去了一趟河图,回来后对我说,茶园里种下的桃树、樱花、海棠等观赏林木布局很精妙,数量也多,部分迎来初次绽放,好看得很。等到明年春天群花盛开,我们一定要好好策划宣传,这里绝对会是一个热门打卡地。
这位朋友说的,正是集团正在谋划推进的茶旅融合的事,也是下一个春天的收获的事……
我手握一杯清香的新茶,品茶也品茶事:我们行走大地,用双脚感受土地的辽阔、茶芽的怒放;停下脚步,在一杯茶里品尝自然的恩赐、勤劳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