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拐书写师者大爱
发布时间:2024-03-21 09:39:36 来源:
新闻摘要:

拄拐书写师者大爱

——记2023年度“感动南川人物”刘荣

55555555555

  刘荣洪拄着拐杖上课。资料图片

  □ 记者 李佳遥

  在南川三中,常常能见到一位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的“拐杖老师”。课间,他总是笑盈盈地和学生们聊天谈心;课上,他神采飞扬、激情满怀,用专业和热情为学生们演绎数学之美。

  他叫刘荣洪,是南川三中的一位高中数学老师。今年,是他拄拐上课的第四年,也是他扎根乡村教育的第二十七年。

  回乡从教

  激活乡村学校一池春水

  刘荣洪是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1997年,他大学毕业,来到大有中学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

  22岁的刘荣洪成了全校最年轻的一位老师,他和班上学生年龄相差不大,在学生心中,与其说他是老师,不如说是大哥哥,因此和他分外亲近,课余时间常常约他一起打篮球和乒乓球。

  作为学校唯一一位数学专业出身的科班教师,同事们也对他充满期待。

  在刘荣洪看来,数学这门学科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最重要的是建立数学思维,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启发式教学来提高课堂互动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思考中。

  同事们虽然认可他的教学理念,但始终觉得乡村学校的学生基础薄弱,实行这种教学方法耗时长、见效慢,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一开始也只是持观望状态。后来却发现,刘荣洪的课堂分外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大胆发言,他像带兵冲锋陷阵的将军一样,带着学生攻克一个个难题堡垒,每堂课结束,他和学生都觉得意犹未尽。

  一学期结束,他的学生进步显著,全班成绩在年级上数一数二。这时,同事们才真正对这位年轻的刘老师刮目相看,纷纷向他请教,找他探讨。

  渐渐地,他的名声也传出了这个小山村,不少城区学校向他抛出橄榄枝,邀请他回城任教。

  潜心钻研

  从刘老师变成“刘教授”

  2001年,刘荣洪谢绝了所有城区学校的邀请,接受南川三中的邀请,从一所乡村学校来到另一所乡村学校,成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

  从初中教学到高中教学,对于刘荣洪来说,这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新起点。开学前夕,刘荣洪就去书店选购了一摞教学资料,同时结合历年高考试卷,进行考情研判,梳理教学重点。开学后,他虚心向同事请教,很快适应了高中教学节奏。

  在教学方法上,刘荣洪依旧不提倡题海战术,而是引导学生“吃透”真题,学会一题多解、题目变式、多题归一。

  在学生眼中,他温和、慈爱,无论何时,总是耐心细致地为他们答疑解惑;在同事眼中,他爱岗敬业、乐于助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大家总是倾囊相授。由于他喜欢钻研、善于思考,看起来儒雅睿智,同事、学生都喜欢亲切地称他为“刘教授”。

  “刘教授”从事教学工作二十七年,从年轻教师成长为教研组长,教学成绩一直遥遥领先,他用专业和热情为学生演绎数学之美,点亮知识之光,让大家不再对数学这门学科望而生畏。

  每年教师节是刘荣洪的手机最为繁忙的时候,这天他从早到晚都会收到天南海北的学子发来的问候,办公桌上也会铺满孩子们写来的各种祝福、感谢贺卡。在他看来,这就是一名教师最幸福的时刻。

  拄拐回校

  课堂才是我的“主战场”

  2019年的一天,刘荣洪正在教室讲课,突然腰腿传来一阵剧痛,让他几乎无法站立,但他依然坚持上完这堂课才回到办公室,歇息了好久才缓过劲来。

  起初,他以为只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想着忍一忍、扛一扛就好了。那时,正值期末,是教学工作最繁重的时候,虽然有时痛得直冒冷汗,但工作的忙碌还是让他把病痛搁置一旁。

  一向温柔的妻子得知情况后,和他大吵一架,催促他赶紧请假去检查,刘荣洪安慰妻子说问题不大,保证这学期结束后就去。

  学期结束后,妻子立马带着他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们,刘荣洪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病症——硬脊膜动静脉瘘,这是一种椎管内血管畸形。

  留给他们的选项只有一个,做手术。经过六个多小时的手术后,又是漫长的住院、理疗。住院一个多月,一晃又要开学了,他的身体还未完全康复,只能扶着拐杖勉强站立。医生建议他再休养一段时间,但他不顾医生劝阻,催着妻子赶紧给他办出院手续。

  开学,刘荣洪拄着拐杖准时出现在了讲台上。

  刘荣洪的班级在教学楼五楼,拄拐上楼会花费很多时间,为了上课不迟到,他每天都提前出门,拄着拐杖、扶着楼梯艰难地上楼,其间,由于路面湿滑还摔倒过好多次。

  拄拐上课四年多来,无论天晴还是下雨,他从未迟到。在课堂上一如既往地热情洋溢,有时上课太投入,常常忘了坐下来歇一歇,直到下课铃响回到办公室,才恍然发现双腿麻木、关节胀痛。

  他一次次咬紧牙关,拄着拐杖,扶着黑板,撑着讲桌一遍一遍地为学生讲解函数、椭圆、抛物线……没有因为病痛缺席过一次课堂,也没有因为病痛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上留下一丝遗憾。

  27年来,刘荣洪用一片赤子之心扎根乡村教育,铺就了无数乡村学子的前行路,用责任和担当诠释了对乡村教育的不懈追求。如今,他的步伐虽然蹒跚,但坚定;他的背影虽然瘦小,但在学生及同事眼中,却是那样的高大伟岸。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