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火鸟
说到德隆,不得不提起我的表姐。那是上世纪80年代,表姐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在德隆工作。听到消息后,表姐在被窝里哭了好久。舅母安慰她:“有份工作就已经很不错了,千万别嫌弃。”后来,表姐擦干眼泪去了德隆,每次回来都说:“上班路上太颠簸了,要走好久,只能一个星期回来一次。”以至于每次表姐邀约我们去德隆玩,我们都以各种借口推脱,坐车实在是太累了。
德隆,我对你的最初印象就是表姐口中的“远”。德隆镇,地处重庆市南川区南部,曾是一个交通闭塞、设施落后的乡镇。而今,去往德隆的公路早已修好,开车特别方便,很多本地人返乡创业,外地人来此旅游。
春天去茶树村品新茶,夏天到陶坪村探洞砦,秋天往银杏村赏秋叶,冬天择一民宿,望向窗外,漫天大雪,围炉煮茶,畅聊人生,令人向往。
德隆的变化真是今非昔比,去一次德隆,就会感受一次德隆的美,每一次印象都不一样。
前年,南川区文化遗产研究会在德隆举办陶坪洞砦文化研讨会。研讨会前,我跟着陶坪洞砦探险队一起去打卡石门砦、天壶、坛子禄缸、海螺沟。途中,遇到古银杏、金佛山兰、虎耳草等植物,不愧为植物基因宝库。前往石门砦的途中,有一只蝴蝶亲吻我的脸颊,像是迎宾礼仪,用它独有的方式欢迎我们一行人的到来。来到海螺沟,和我同行的一位小伙伴由于鞋滑不敢进沟,我说不打紧,便陪她脱掉运动鞋,打着光脚丫,踏着水沟缓慢前行。走进沟里,望着天空大声呼喊,当回音从石壁传回,让人感到治愈了一切不愉快。不得不佩服陶坪洞砦探险队,他们不计报酬自添设备,探路的探路,摄影的摄影,宣传的宣传,发挥各自所长,将陶坪的美景“嫁”出去。现在陶坪村已经发现洞砦30余个,加上媒体宣传,陶坪彻底火了。当时,我即兴写了一首打油诗《藏在风景里的美》:“探探天壶、坛子禄缸、海螺沟、石门砦/当他们小心翼翼地揭开神秘面纱/奇异险要,隐蔽成群/不惧风雨/不惧艰险/美好就会不言而喻/聆听陶坪声音/雨水跟着脉搏跳动/斑驳的土地让一颗心停留在陶坪。”
时隔一年后的深秋,银杏金黄,我和家人们又驱车前往德隆镇银杏村赏秋叶。只见银杏林里游客如织,有写生的、有练瑜伽的、有跳舞的、有拍视频的,每个人都用不同的方式感受秋天的美好。
不远处,村民们正在修缮他们的房子。当地人说,如今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对老屋进行修整,计划发展农家乐和民宿,也为迎接更多的游客做准备。乡村振兴有了这一群年轻力量,德隆锦上添花的日子指日可待。
当地政府把银杏林前面的空地打造成了银杏广场,广场上可以围炉煮茶。负责围炉煮茶的姑娘是一位来南创业的外地人,亦是一位90后美术生。除了煮茶,她还在德隆开办特色民宿,给来德隆旅游的游客不一样的住宿体验。旁边是一个小型的农特产品交易区,一对老夫妻把银杏果一锤一锤地敲,果实很快就露了出来,配合得十分紧密。
对于我而言,带着老的,拖着小的,购山货和吃美食就是我们去德隆赏秋最好的休闲方式。交易区里铺满了银杏果、土鸡蛋、板栗、猕猴桃。老爸买了一些五星辣椒,说回家放在泡菜坛里做酸菜鱼吃。刚买完辣椒,他瞧见旁边的板栗正准备购买,不料下手太慢,被一旁的大娘买走了,说是买回去给她儿媳炖鸡汤。纯朴的农户见我们有些失落,赶忙说:“没事,走,去我家,我捧几捧给你们,让你们吃个够。”听了这席话,我们觉得特别不好意思,虽然没有买成板栗,但必须得在大爷的摊位上消费点什么,于是购买了几斤野生猕猴桃,酸甜可口,很好吃。
谁去一个地方不买点当地的特产呢?这些山货拥有金佛山下独有的自然灵气,当你在城市生活久了,游玩时将大自然的山货带回家同家人分享,自也成了一种放松与快乐。
随后,我们一家人来到了集镇寻找美食。早就听闻德隆镇上有一家特色餐馆,最出名的就是大脚菌汤、方竹笋炖猪蹄、渣海椒炒回锅肉、泡椒酸笋,我们一家人点了几个特色菜,吃得意犹未尽。生活不能总是忙忙碌碌,需要偶尔地放松。一家子在一起看美景、吃美食,这何尝不是一种放松。
巧了,才去一个星期不到,区电影家协会通知会员去德隆采风。我心里暗想着,去吧,每次出去都是一种学习。到了银杏林,因为游客太多,我们自然不能和他们抢资源,毕竟作为当地人,随时都能来。为了不添堵,我们在银杏村匆匆逛过后,就来到了茶树村大树茶历史文化馆了解茶文化。
当地人喜欢喝茶,大树茶得以留存。有了茶,也就有了当地特色茶饮,油茶。与其他地方的油茶不一样,这里的油茶需先将茶叶捣碎,猪油下锅烧热后,放入捣碎的茶叶,加入腊肉、花生、黄豆混合,一碗具有南川地方特色的油茶就出炉了。在这里,你随便前往哪一户农家,他们都会热情地邀请你喝一碗油茶,提神带劲。当地的农户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茶园,凭着大树茶的收入,每户人家都不愁吃穿,不得不感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农户的热情以及纯朴的民风,茶树村的游客自然多了起来,茶旅融合也为德隆镇乡村旅游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去一趟德隆,得一溜儿快乐。我想下一次前往德隆,对它的印象又会加深许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