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是最富有人间烟火气的地方,让我心动的不仅是乡亲们慈祥的笑容,街巷里嘹亮的吆喝,灶台间熊熊燃烧的火焰,还有填满我童年记忆、陪伴我成长的最亲的两位老人。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娘家都是我们一家四口必去的地方。父亲是一位老司机,我们回来,总会看见他瘦高的身影在楼下踱来踱去,等着指挥我们停车,再和我们一道上楼。分别时,我们不让送,老两口一边答应一边下楼,又是指挥倒车,又是往车上塞米面粮油。然后,他们会深情地目送着我们离开,每次我回头,总会看见那两个熟悉的日渐清瘦的身影渐行渐远,无论春秋冬夏。他们对我们那份无言的关爱和目送被定格为无数个温暖的画面,让我心动,也让我感受到亲情的珍贵。
老两口是地道的农民,庄稼在他们心目中有很重的分量。回老家时我常常穿上母亲的工作服和布鞋跟母亲去上坡。来到田地,踩在被阳光晒了一天的土地上,感觉脚底酥酥麻麻的,舒服极了。母亲总是说,要敬畏土地,因为土地养育了祖祖辈辈的人。她总是精心伺候庄稼,浇水、除草、施肥,有时我还听到母亲和庄稼悄悄对话呢。母亲说只有用心培育,庄稼才会努力生长,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懂,母亲是希望我在学校用心教书育人,获得属于我的好收成。
然而收获的过程有时也充满着艰辛。有一次,我们一起去收玉米,父亲没入茂密的玉米地,咔咔咔地掰玉米,母亲则奋力地用镰刀砍玉米秆。晌午,两位老人身上被汗水打湿,衣服紧贴后背,显现出盐渍的白印儿,脸也闷得通红。我没干多少活,却累得腰酸背痛,想要休息。当我看见在烈日下弯腰劳作的父母,心里倍觉愧疚,于是我克服困难继续干活。微风拂来,轻轻吹着老人头上的白发和疲惫的面容,他们那吃苦耐劳、不怕苦不怕累的劲头让我动容,也让我找到了解锁困难和挫折的钥匙。
我的童年是在乡间度过的,让我心动的不仅是阳光下晾晒粮食弥漫的清香、田野里泥土的气息,桥洞边潺潺的河水,还有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的两个熟悉的身影。他们积极乐观,他们热爱生活,他们和淳朴的乡村组成了令人心动的画面,将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间。
笔者: 陈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