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尊重与关爱之光照亮你我心田
发布时间:2023-10-17 09:36:01 来源:
新闻摘要:

 

  □ 程小群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都会遇到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后进生,而我在关心他们成绩的同时,也特别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由于学习成绩落后,后进生易受到大家的排斥,也容易产生自卑、逆反、矛盾的心理。当然,家庭因素也是造成他们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帮助后进生除了方法、技术上的讲究,最基本的态度应该是尊重与关爱,否则他们不能得到真正的“转化”。这让我想到了“沛沛”。

  沛沛是我们班一位个头较矮、各方面习惯较差的男孩儿。但和许多调皮男孩儿不同,沛沛会在犯错被我批评之后露出无所谓的表情,通常这会被误认为“脸皮厚”,更会引起老师的愤慨,我也不例外。在多次批评看不到他的变化,甚至变本加厉之后,我开始思考:这个孩子频繁犯错究竟是出于怎样的动机?

  沛沛是重组家庭的孩子,主要由奶奶照顾。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是缺爱的。另外我发现沛沛特别喜欢吮吸食指,一坐下来就会有这个动作。用心理学观点来解释,这正是口唇欲未得到满足的表现。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没能得到满足,内心自卑、渴望得到关注。那该怎么帮助他呢?

  首先,我停止随意地批评、指责沛沛,不让他感受到来自他人的伤害。即便他犯错,我也避免当着同学的面批评他。一般情况下,我会把他带到走廊或是操场上,有意无意地跟他聊天,让他在放松状态下分析自己做这件事的理由,当然他的解释几乎都是“是别人先对我不好,我才动手”或者“我只是想……没考虑到……”看得出来他想和别人有更多联系和互动,但是他并不懂得合适的方法,当出现问题时,他把自己受到的指责投射到别人身上,习惯性地认为是别人不好。于是我又引导他正确分析与人相处的问题。

  有一次,有同学告诉我沛沛无缘无故去拉扯他的衣服,把他绊倒了,而沛沛则委屈地说:“怎么办嘛,我想跟他们做游戏他们又不理我,我就拉着他的衣服跟他说话,结果用力过猛了……”看到他急得哭起来,我轻轻摸着他的头,跟他示范了怎样礼貌地跟同学交流,并告诉他人与人之间都有安全距离,当你们之间关系不够亲密时,你太靠近他,会让他感到不舒服,甚至反感、生气,所以首先你要跟他建立比较亲近的关系,比如与他聊聊你们感兴趣的话题,平时多帮帮他,当他觉得你是个可靠的人以后,你再去跟他做游戏,他一定会很欢迎的。看到他重重地点了点头,我稍微放下心来。

  在这几个月中,我对沛沛的批评减少了,对他的关心和帮助增多了,但是他仍有破罐子破摔的表现。通过观察我终于找到了原因——班上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氛围,很多同学不喜欢所谓的“后进生”,甚至无中生有地找他们“麻烦”,当然沛沛也没有幸免。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这样的“不平等”和“势利”继续存在,还如何指望孩子们团结互助,用爱凝聚这个集体?然而,我自己做到尊重和关爱没问题,但要把尊重、关爱辐射到全班,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另一方面,我又坚信孩子们是善良有爱的,我只需要唤醒他们心中的爱。我在等待一个时机,制造“关键事件”。

  那天,班上选举小干部,沛沛主动竞选书柜整理员,结果在意料之中——他的票数为0,他显得十分沮丧。机会来了,我故作惊讶地问,怎么会是0票呢?同学们马上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控诉”着沛沛。我又说:你们的理由很充分,但是我也有理由投票给他。于是我列举了他的许多优点,比如从不攻击同学、保护弱小、细心有责任心等,甚至还追问受过沛沛帮助的同学:“你觉得他值得这一票吗?”班上鸦雀无声,大家表情有些复杂。我继续问:“如果因为有缺点而不投票,那每个人都应该是0票。”这个情景,引发了孩子们对如何评价别人的思考。接着我又给大家讲了两个关于平等待人、关爱他人的故事,并再次解释竞选标准——愿意并且有能力为班级服务的、有责任心的同学。看到大家若有所思,于是我提议再进行一次投票。这次有十几个同学给沛沛投了票。我让同学说明投票理由,有同学说他符合条件,只是大家对他有偏见;也有同学说愿意相信他,也许选上之后他会有所改变。我肯定了同学能从多方面评价他人、相信他人能变得更好的做法,这是一种大爱,一种包容心。我还表示,这种有大爱的孩子越多,我们班会更温暖、更团结,大家会更幸福。这样的评价激励使孩子们有了新的觉悟。

  后来我又借机加强了孩子们这方面的意识,类似不和谐的现象慢慢消失了。沛沛交了几个新朋友,并主动地去帮助同学;我还看到他犯错误之后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并主动向我承认自己的问题,没有再指责别人;与他聊天,他的关注点也不再是“谁伤害了我”,而是“我今天发现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整个人变得积极阳光了。不止沛沛,好些从前被“看不起”的“后进生”也多了一份自信,学习上从以前的无所谓变得有目标、有行动了,可谓是一举多得。

  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我们相信孩子有着无限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多花一点心思,多一点智慧,多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属性,用唤醒代替要求和指责,让教育自然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作者系隆化七小教师)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