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遇雨
发布时间:2023-08-31 09:44:23 来源:
新闻摘要:

  

  □ 信鸽

  天气太热,想寻觅一处凉快的地方避暑纳凉。

  去哪里呢?远了父母会晕车,女儿会闹腾,近了又不够凉快。纠结了一会儿。先生说:“还是老地方,既凉快,还可以和老朋友叙旧。”

  没办法,只有听他的,谁掌管车钥匙跟谁走。不过说实话,他的建议可行。

  山王坪镇庙坝村不赖。那里海拔1300多米,空气清新、植被茂盛,距中心城区2.5小时车程,有凉风可避暑、有油茶可提劲,有挂壁公路可驴行,是个不错的选择。

  印象中,这应该是我第三次带家人来这里纳凉,与其说是我带他们来,倒不如说是我先生带我们来,毕竟他在这里待了一段时间,所以说叙旧是有原因的。

  前几年,他与庙坝的风、雨、雪打交道,与庙坝的苦、甜、游谈“恋爱”,熟悉村里的一草一木。比如,什么时间体验摇蜜,什么位置白颊黑叶猴常去溜达。反正跟着他就对了。

  与前两次感受不同,这次让我们碰上了庙坝的雨。刹那间,远山已被薄雾笼罩,白茫茫的一片,盖住了青山,紧接着下起了瓢泼大雨。庆幸的是我们一家人动作麻利,趁雨还在天空“观望”时我们就已经在住的地方安顿好了。

  坐在阳台的沙发上,仰望、平视、俯视,多角度欣赏,不想错过庙坝的雨景。虽然青山暂时被雾挡住了,但农家院坝里大爷抢收黄连的场景清晰可见。大爷跟雨赛跑,一边将铺展开的黄连刨成堆,一边吆喝着请游客帮忙收黄连。兴许是游客在城里住惯了,想体验农活乐趣,大家互不谦让,争着干活,帮着大爷收起了黄连,一个个忙得额头上也下起了“小雨”。

  有趣的是,隔壁大娘利索地端起簸箕把躺在里面的花豆往屋里端。可见,豆子放簸箕里面晒就是方便,淋不着。

  看到这场景,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放暑假去外婆家玩,院坝里铺平了玉米、谷子等农作物。遇上偏东雨,大人小孩都在抢收谷子,没有谁是看客,若来不及,就用几张塑料薄膜盖住,边角用大石头压紧,以免雨水流入,可忙活了。

  不过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不,过了半小时,雨停了,天晴了,雾走山现,更显清透。村里的老大爷急忙把薄膜打开,黄连闷坏了,探出了头,又重新喜获阳光。

  老大爷嘴里絮叨:“你这黄连,睡觉就睡觉,还喜欢平躺,大雨来了也不知道蜷缩,罢了罢了,等晒干后,商贩来收你时,把你风风光光‘嫁’出去,毕竟你是经历过大风大雨的。”据当地村民说,今年黄连行情特别好,一百多元一斤,是个丰收年。

  折腾就折腾吧,谁的人生不折腾,就像庙坝的黄连一般,受过风雨的洗礼,身价都提高了,况且它还住过简易的塑料“帐篷”呢。

  吃过晚饭后,我们准备去散步消食。途中路过一块露营地。前两年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块空地,今年就整理出来了,路边停了好多来露营的小车。

  我有点纳闷,下午刚下了那么大的雨,这营地可靠吗?该村党支部书记说:“咋不可靠,你看每个营位都安装了防水台。”说到这里,他琢磨着,准备把他房屋门前的那块地平整出来做露营地,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那当然可以,不过你那块地要弄露营地,还得移栽点大树,一来避免阳光直射,二来可以挂吊床。”

  依照他的性格,我想他应该不是说着玩玩,就像他办农家乐一样,说干就干。我们笑着打趣:“书记,那明年,游客就可以体验你的遥泽露营地了哟。”

  此情此景不禁感叹,赶上了庙坝这场雨,真是不虚此行。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