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毅平
根据刘雨若以理字第2号文向中央赈济会呈报的关于金佛山移垦区的调查概况记载:“金佛山宜于农垦荒地在15万亩左右,以每人划分垦地20亩计,则金佛山约可移民7500人。完竣上述荒地开垦任务,首先从接纳难民和荣誉军人为垦民、招收垦民开始。”并针对垦区未来发展之需与金佛山土壤气候条件,将金佛山划分为农作区、森林区、药材区、药蜜区、竹笋区、畜牧区、矿产区、茶叶区、柞蚕区九大垦作区。此举不仅为移垦区的发展作出了科学规划,而且还成为金佛山开发历史上第一份比较全面的规划性文献。至此,金佛山移垦区的筹备工作全面完成。
1939年,金佛山移垦区进入了招纳垦民、开展垦殖的第二阶段。
当年,金佛山移垦区办事处主任刘雨若致函四川省政府,要求划拨金佛山洋芋坪等处荒地以作难民移垦之用,四川省政府随即批准同意,并派省建设厅第三科干事程绍行到金佛山实地勘查,绘制详图。四川省政府还将办理结果专文呈报中央赈济会与当时兼任省主席的蒋介石。至此,金佛山的垦务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1939年10月,南川县县长陈文藻与金佛山移垦区办事处主任刘雨若联署发布了《金佛山荒地清理布告》和《清理金佛山荒地办法》,规定“金佛山荒地的所有产权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到移垦区办事处进行登记。凡未经登记或无人认定地权的荒地,即视为公荒地,由政府机关将该荒地交予垦民开垦。”根据档案记载,当时清查出属南川县地政科管理的金佛山官荒面积为23平方里,无人持契据登记的无主荒地为130平方里。
随后,陈文藻与刘雨若又联合签署了《招垦民简章》《布告》《垦民志愿书》,并在南川城、水江石、半河场、大铺子各地张贴,还专门派人到南川各乡镇与毗邻县境开展宣传发动。《招垦民简章》和《布告》规定,“无论是安插的难民,安置的荣誉军人,或者接纳、招募和选收的贫农、佃农及其他有耕作能力的人员,凡经登记入籍者,均视为本区垦民。”垦区还为垦民制定了八大优惠政策:一是助垦民建房,建筑材料由垦区供给,建筑工作由垦民负担。二是贷给资本,头年垦民所需农具、种子、牲畜及初到六个月前之生活费,垦区可以酌量贷款补助之,贷款年利八厘,分年摊还,五年还清。三是纳租减免,开垦第一年概不纳租,第二年纳租千分之一,第三年千分之二,之后每年纳租千分之三,此为最高限度,不再增加。四是赋予耕作权,凡垦民开垦之地,永远有耕作权。五是眷属优待,所带眷属概不限定,如有学龄儿童,垦区设学予以管教机会。六是服役延缓,规定垦民自入垦之日起,适龄壮丁缓役三年。七是农事指导,垦区设有农事试验场,开展各种牲畜及农作物品种试验,一经试验适合,即在垦区推广,指导垦民。八是垦民权利,垦民享有加入垦区、垦场各种合作组织及会议、活动之一切权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