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女杰寡妇清,巾帼之光耀古今(四)
发布时间:2023-06-06 08:43:41 来源:
新闻摘要:

  

  杨毅平

  “酉阳说”“彭水说”“陕西旬阳说”,其主要依据是民间传说。同时,这些地方丹砂富集,历来均为丹砂重要产地,从开采、生产的经济性和便利性来看,认为巴寡妇清的籍地应该在丹砂产地。但这些观点,并无确切的史料论据作支撑,大多是从合理性进行推测。

  “南川说”最早起源于北宋初期著名史学家乐史所撰的《太平寰宇记》,在其卷一百二十“涪州·宾化县”中,全县仅列了两个地名,一是怀清台,二是湖阳溪。在“怀清台”条中特别载明:“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家富不赀,清能守其业,用财自卫,秦皇帝以为贞女,为筑女怀清台。”宾化,为唐代南川的县名。南川设县,始于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分巴县置隆化县。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为避玄宗李隆基讳,改为宾化县。在五代十国和北宋初期,先后改为宾化砦、隆化砦。直到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才复改为隆化县。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改隆化县为南川县。《太平寰宇记》将怀清台置于宾化县下,清楚地指明了巴寡妇清的籍地为现在的南川区。除了《太平寰宇记》的记载外,到了南宋中期,在王象之编纂的地理总志《舆地纪胜》卷二百八十“夔州路·南平军·古迹”中也同样记载到,清能守其业,以财自卫,秦皇帝以为正妇,而为筑清女台。今在隆化县”。此后,在明代的《大明一统志》、明成化《重庆府志》、清康熙《四川通志》等志书的“古迹卷·南川县”中均列有“怀清台”词条。明成化《重庆府志》之“南川县”载明:“怀清台,在县境,秦时有寡妇清得丹穴而擅其利,用财自卫,秦皇帝以为贞妇,故筑此台。”清康熙《四川通志》卷二十五“古迹·南川县”中,就列有“怀清台”,曰“在县北,寰宇记在宾化县,俗名贞女山”。清代乾隆、咸丰、光绪和民国版《南川县志》,均在“列女传”中将巴寡妇清列为邑列女之首。民国十五年版《南川县志》还在“列女·秦寡妇清台”中专门详释了为什么南川丹砂并不富集,但《太平寰宇记》等典籍仍将巴寡妇清列入宾化、隆化名下的原因,“丹砂产涪陵属地,为今酉、秀、黔、彭一带,则在江之南,与南川地理为近。故仍以清为邑人,弁《列女》之首。”同时,南川民间也有信奉送子娘娘、怀清娘娘的习俗,这也从历史传承的角度,证实南川是怀清台故地。

  《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都是研究古代历史的权威典籍。《太平寰宇记》是继《元和郡县志》后又一部现存较早较完整的地理总志,篇帙浩繁,内容详赡,是一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划时代巨著,在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成为现今研究历史人文、自然地理的珍贵文献。《舆地纪胜》体例严谨,注重考证,其“学识之博,收拾之富,考究之精,荟萃之勤”,无出其右,是又一部与《太平寰宇记》比肩的宋代地史“百科全书”。两部典籍均清楚载明怀清台在宾化县、隆化县,特别是《舆地纪胜》在卷一百七十涪州中专门载明:“贞女山,在州治溯江四十里江之北岸”,“寡妇清台……今在隆化县”,说明,怀清台是怀清台,女贞山是女贞山,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同样,《大明一统志》、明成化《重庆府志》、清多版《四川通志》,都是研究地方历史的珍贵史籍,具有不可否认的权威性。从上述史料来考证,巴寡妇清籍贯南川的证据是确凿的,也是充分的。

  (未完待续)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