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考察散记
发布时间:2023-05-05 09:12:00 来源:
新闻摘要:

  

  任素华

  有诗赞曰:“南州自古竞风流,险秀雄奇一望收。凤水潺湲荣万树,金山壮丽惠千秋。”金佛山景区我曾去过,与众多旅客一起,领略过群峰环拱的金山独秀,而凤江之水我却不太熟悉。没想到这次却有机会站在济安桥上,一览凤江水幽,远眺城隅风貌,那旖旎迷人的风光,让人顿生“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感叹!

  3月29日,万盛经开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会组织了部分会员到南川考察,我们游览了金佛山书画院、南川东街、尹子祠、西来寺等景区景点。

  一

  金佛山书画院位于南川西城街道一侧,西北面均靠凤嘴江,并与凤嘴江河道景观融为一体,环境优雅宜人。

  书画院一位老师告诉我,此院是2017年开始筹划承建,2021年正式对外开放的。虽然书画院是一处新打造的人文景观,但给我的第一印象却是大气、恢弘,古韵悠悠。整座书画院占地25亩,仿明清四合院建筑风格。青砖灰瓦,雕梁画栋。

  大门深红色的圆柱上有一副对联:“九递任登临访鹤林泉狎鸥云水,千峰凭俯仰相邀画手尽涤诗心。”“九递”是指金佛山,古时候金佛山称金山,也称九递山。九递任你登攀,千峰任你凭眺,多么大气呀!一副对联道出了南川人有容乃大的开阔胸怀。

  进门正对面是一扇大屏风,上面雕刻百鸟朝凤图,象征吉祥、幸福。院内场地宽敞整洁,四围厅室窗明几亮。大厅门框或廊柱上皆有对联映衬,字体迥异,有的清秀典雅,有的沉浑遒劲,不仅展示出书法艺术的魅力,也增添了画院浓郁的文化氛围。厅室内还展有美术、书画、摄影等艺术作品,可供游人观摩、学习。大院后面还有一座三层飞檐翘角的高塔,把画院衬托得更加瑰丽壮观。步道两侧草坪青翠,盆景错落有致。樱花盛绽,芳香扑鼻。一路走来,不仅有各种书画艺术品可观,还有凤江秀水伴行。

  如今金佛山书画院已成为南川文学艺术的家园和创作基地,人才辈出,未来前途无量。

  二

  接下来,我们去了南川东街。

  南川东街原是一条老街,解放初期就存在。上世纪一直是南川最繁华的街道,也是进出城区的唯一通道,本地人称这里为解放路。随着时光的流逝、社会的发展,南川新城区拔地而起。老城区也就成了过去,成了历史,成了城市发展的障碍。但南川人不是一撤了之、一推完事,而是正视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在旧城区的基础上,采取修旧如旧的方法,尽可能地保留老城区的原有模样,打造新的旅游城区。对这一点,南川人的做法值得称道。不忘历史,记住乡愁。南川人有大志,有远见,有魄力,有勇气。

  南川老街经过打造后,如今已成为热门打卡点,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忆苦思甜”最好的去处,也是年轻人了解过去,感知历史和未来的最好课堂。

  游弋在“家庭记忆馆”中,像我这样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人,感受特别深刻,尤其是看见那些陈旧的老物件,热水瓶、茶盅、瓷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黑白电视、盒式录放机等,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当年的生活情境。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手表、电话、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电视这些东西都属于奢侈品,那时候老百姓的生活很清苦,没有多余的钱买这些东西。如果能备齐“三转一响”,那你就算是有钱的大户人家了(所谓“三转一响”是指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那时候谈婚论嫁,有“三转一响”最吃香。但那时是计划经济,紧俏商品都要凭票,定量供应,即使你有钱也买不到。粮食、布匹、菜油、猪肉等都是要票的,甚至盐巴都要凭票供应。所以,那时候的生活条件差,吃饭穿衣都要精打细算。

  现在生活好了,物资丰富,吃穿不愁。你要买一辆自行车、一块手表那是轻而易举的事,甚至更高级的东西,如小车、洋房、别墅也不愁买不起。如今老百姓的生活比以前不知好了多少倍。所以,我们要记住乡愁,不忘初心,要加倍地珍惜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

  三

  尹子祠是南川文化的发祥地,其人文底蕴十分厚重。

  尹子祠前面有一块高大的、绘有彩色纹饰的牌坊。牌坊上端正中间有尹子祠三个楷书大字,两边的红色圆柱上,有一副对联,特别引人注目。其上联曰:公学树巴国先声,笑茂陵封禅,天禄美新,扬马亦文章,一代六经谁羽翼。下联是:我家在吴山横处,看螺障高撑,龙祠对峙,雪鸿征想象,大江两点着金焦。这副对联透出的人文信息,立即让我感受到了尹子祠深沉的历史文化氛围。

  进入尹子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望鱼亭、彩绘长廊、尹子雕像以及不远处的六角亭。再往前百十步便是尹子祠的正殿、前殿和厢房。右侧是凤嘴江,古老的“龙济桥”也在这里,并与尹子祠连成了一片。漫步其中,好像游弋于“小桥流水人家”的山水画中。

  正殿是展览厅,有历史影像解说和尹子等历史名人的生平简介,以及一些历史事件的追述。资料丰富,内容详实。观后对我的心灵震动很大。原来,南川还有这么一位令人尊崇的历史名人。

  据史载,尹子名尹珍,字道真,东汉牂牁郡毋敛人。为了求学,尹子20岁便走出大山,跋涉千里,远赴京师洛阳,拜儒学家、经学家许慎为师,研习五经,接受中原文化的洗礼,于公元107年学成回归故里,曾在贵州正安等地开馆教学,随后又来到南川凤嘴江边设馆,教化务本,传授人文思想。“北学游中国,南天破大荒”,尹子开启了南川文化教育的先河,对南川的开明教化影响深远。

  如今,尹子祠仍然保存得这么完好,说明南川人对历史文化的尊崇和厚爱。南川区近年来在打造“四宜之城”时,也没有忘记历史文化的传承,无论是旧城区改造还是新城区的打造,都保留了历史文化的元素,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参观完尹子祠后,我们又来到西来寺。

  这座寺庙虽然是近年来打造的,但仍承袭了许多古老的文化元素。还有许多从各地收集而来的残缺佛像,这些文物值得探究。这座寺庙最吸引游客眼球的,当数山顶上那尊几十米高的释迦牟尼大佛。

  在仰拜大佛时,我突然想起金佛山书画院大门背面立柱上的那副对联,与这胜景遥相呼应,何其妙哉!联曰:开门便见山佛即是山山即是佛,入眼都成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