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毅平
最早采用图例与比例尺的南川方志地图是民国十五年(1926年)《南川县志》中的“南川县全境图”。该志由知县柳琅声主持,邑廪生韦麟书总纂。同之前县志地图相比,该志中的“南川县全境图”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现代地图绘制方式,并且标注了方位与坐标,已经与现在地图十分接近。二以不同的符号表示大路、乡界、县界、桥梁、峭壁、河流、山际、乡场、县城,从而在地图中可以标注更多的地理信息。三是采用了六十万分之一的比例尺,是南川县志中第一次具有测绘性质的全县地图。第四,突出了行政区划和交通路线,乡镇之间边界清晰准确。第五是山脉用粗略的晕滃线条勾勒,绘图技术有了较大提高。
最早的南川经济地图是《南川公业图说》中的公产图。《南川公业图说》由知县张涛编制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汇集了当时南川的学田、义卷、书院、恤嫠、养济院、育婴堂、乡学、宾兴、北上宾兴、三费、济仓、文昌会、文庙祭田、尹子祠诗古课等14方面的公共资产于一册,凡十二卷。“以图述产”为最大特点,以绘制成图的方式详细标明各类公产、田、土、房屋的形状、界址及四邻关系,同时对各项公产沿革、地名、佃租、章程均有专门说明。形象清楚,一目了然,对研究晚清时期南川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该图说既是南川第一部社会经济专业志书,也是重庆地区第一部社会经济地图册。该图作者张涛的玄外孙、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电气与计算工程学终身教授李斧,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侄孙,他评价其外高祖的《南川公业图说》“开创了中国地方志的一个新风格”。
三、古代外国地图中的南川景象
最早绘制世界地图的是欧洲人,1570年,尼德兰制图学家奥特利乌斯编辑出版世界地图集《地球大观》,被认为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地图集。大约从十五世纪起,南川这一地名就陆续出现在西方人所绘制的地图中。
最早标有南川地名的古代外国地图是日本的《支那各省地图册》。作者不详,成图于1644—1731年之间,为日本江户时代,按中国传统的“计里画方”方式绘制,彩绘本。在《支那各省地图册》之“四川图”中,南川第一次出现在外国人绘制的古代地图中。虽然图中标错了铜梁、璧山等县的位置,比例关系与实际也有一定误差,但从南川来看,不仅地理位置和四邻关系大体准确,尤其是画出了南川境内的两条河,虽然没标明河名,但仍然可以看出一条是流入乌江的大溪河、一条是流入长江的黎香溪。虽然该图册序文称,“如有委办差事,即阅便知大概情形矣”,是为了方便日本人在中国办差方便而绘制,但图册十分重视中国军事驻地,其图例专门说明:两圆点者总督驻地,一圆点者巡抚驻地,两尖点者提督驻地,一尖点者总兵驻地,圆圈者将军驻地,其“司马昭之心”阅图上可知。
最早绘制南川山川地理的西方地图是《中华帝国地图》。该图为意大利人罗伯特·德·瓦光迪绘制于1751年,比例尺为1:6000000,虽然图中只标注了南川一个地名,但对南川境内的山川河流进行了示意性描绘,四周山脉环绕,中间为大溪河河谷盆地,尤其是对县城周边的凤嘴江、半溪河、龙岩河都较为准确地标绘了出来。由此可知,早在十六世纪,西方人对南川已较为熟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