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艳菊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高,似乎总是好的;低,似乎向来为人所不屑。
现实生活中,高是高高在上,高大,高傲,威风凛凛;低是泥土般卑微,矮小,黯淡。事实上,并非如此,很多事情,眼睛能看到的只是最浅层的表象。
自然万物中,水是低的。老子《道德经》讲的是治国理政处世之道,君王学得,平常人亦学得。滔滔光阴,动人心的要数讲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是水的智慧。历史和光阴也早已证明水比人智慧。
人一心想往高处,却不料顾此而失彼。高处是甜蜜的诱惑。位置越高,越往上,如同爬山,风越大,越冷,越孤单。这是一方面。站得高,看得远,其实也未必。正如身居高位,反而连自己都看不清了,迷失了本心。高处是风口浪尖,难免忧虑忡忡,战战兢兢。
熬过萧瑟的寒冬,枝上轻描淡写露出的一丁点儿绿芽,会让人欢欣雀跃。一个人想要获得快乐,跟高处和低处并没有多大关系。自然万物,除了水,草木也比人智慧。正因为漫长寒冬的低处休养,草木的根深扎在低处的泥土里,为高处的枝干绿叶红花蓄积能量,才能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为人间带来的生机令人赞叹,百花盛开,赏心悦目,却很少会想到泥土里、深藏在低处的根。数百年上千年的参天古木,高大巍峨,让人心生敬畏,也是深藏在低处的根给了它参天的高。
可见,高是从低来的,是低在成就着高,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营养。不迷失本心,何种境遇里都能葆有赤子心怀,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才是真正令人仰慕的高。
“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活得坦荡、清醒、自在。”高高在上者,端着一副架子,旁人看着都心累。但有身居高位者,姿态却放得很低,心里有一股凉风吹着,很清醒,便得自在。
天高任鸟飞,水阔凭鱼跃。一个人的理想应在高处,胸怀在高处,格局在高处,而心态、心境、心劲儿要在低处。这些心底里蕴藏的无形的东西才是人生美好的源头,它们是人生这棵大树的看不见的泥土里的根,只要根系蓬得远、扎得深,就能经受住风吹雨打,经历漫漫寒冬依旧生机勃勃,擎起一树葳蕤华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