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起,一碗笋鲜
发布时间:2023-03-22 09:02:50 来源:
新闻摘要:

  

  甘淑媛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雷响,笋出。娃娃手臂长短的笋节,整齐地排在地上。深冬里滞涩的肠胃,顿时蠢蠢欲动,再顾不得矜持,挤入人群。

  冬日里少见菜蔬,油花见多了,春日里第一拨的竹笋自然成了抢手货。不论煲汤、配菜或是入馅,鲜笋的加持总能让菜品别具一格。春日的第一拨鲜笋,母亲定要拿来煲汤的,做法简单,最是鲜气逼人。鲜笋剥皮,去尾,正中一刀,一分为二,切小片入锅,与排骨同煲。出锅入盐即可。笋尖娇嫩,配上骨汤面上清亮的油花,颇具些淡妆浓抹的排场来。有了这层意味,这菜倒显得隆重起来。夹一片鲜嫩的小笋,只轻轻一下,就能感受到笋片在舌尖脆断。鲜气在口中弥漫,于胃中消散。瞬时四肢百汇都活了起来。若母亲得闲,也会将这笋汤升级,变作腌笃鲜。此时笋便不再是主角,簇拥着排骨与腌肉,匿于雪白的汤汁里。幸而竹笋不甚在意,无论于谁,都能对其锦上添花。吸收了腌肉香气的竹笋,浑厚中带着清甜,咬上一口,满嘴浓香。竹笋更为脆嫩,加持后的滋味早已盖过了主角的锋芒。再喝上一口热汤,料峭春寒顿解,热气里氤氲着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春天的一半是属于竹笋的。不在于它憨厚可人的萌动,而在于它踏破寒冬,竹破天惊的蓬勃。吃食的一半还是属于竹笋的。谈起春天,总想起第一根冒头的笋尖。无怪乎杨万里写出“不须咒笋莫成竹,顿顿食笋莫食肉!”的诗文!

  竹笋意同竹子,有“节节高升”之意。逢惊蛰之日,邻里互赠竹笋,以示祝愿。每年这一天,头年的酒糟已然醇香。笋衣尽除,滚刀切块,下油、姜、蒜,入五花肉煸香,酒糟略炒,放入笋块,翻锅勾匀,几下辗转,一碟糟笋炒五花便能上桌。笋中包着酒香,酒里酿着清脆。红红火火,预示来年的好风景。糟笋经得久放,越放味越足,更有红火不尽之意。

  除去炖汤爆炒,竹笋亦可以简单凉拌。只需将笋焯熟,掰丝,拌上以辣椒、蒜蓉、酱油、老酒调制的酱料,再滴上几滴香油,即可佐粥下饭。平时略显简陋,要是碰上朋友偶聚,就一点花生米,下一叠小笋,最是应景。

  而我最钟爱的,当属酸菜炒笋。头年的酸菜,此时已然恰到好处。深褐色的酸菜,扭曲着若暮霭的老者,配上嫩黄的竹笋,颇有些老少同乐的意趣。嫩黄的笋片在锅里上下翻飞,随着油花清亮地打破一冬的沉闷。笋片色黄而娇脆,一口下去,鲜中带酸;酸菜“吃”了笋片的鲜香,立时酸出了别样滋味。两相交融,口舌生津,立时便能多下两碗饭去。

  “鲜甘最与素盘宜,羞杀莴苣与露葵。”笋之甘美,不止于此。其可荤食,可素炒,或制笋干,配万物。走在春日的街头,老远就能闻见卤笋的香气。买上二两,就一点小酒,解些许潮气。

  惊蛰雷起,雨润万物,灶上砂锅里笃笃作响的烟火气,是春日里难解的风情。若是倦了,不妨坐下来,品一壶清茶,吃一碟小笋,解一分春愁。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