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古代地图上的南川景象(五)
发布时间:2023-03-15 09:16:09 来源:
新闻摘要:

  

  杨毅平

  最具有南川特殊地理信息的历史地图是《现代中国大地图》,此图绘制于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此地图已不算古代地图范畴,但因其具有特殊意义,也姑且收入本文。该地图由中国地图史地图表编纂社的葛粮、葛祖贤编制,亚光舆地学社出版,是一张完全现代意义的全国地图。该图除了标注有南川境内的陈家场、大溪河、方斗山、金佛山等地理信息外,还有地图史上有关南川地理信息的几个第一次,第一次标注了金佛山海拔高度为1800米,第一次标注了修建于1937年的川湘公路,第一次标注了从重庆到广州的航线经过南川上空。

  二、古代方志地图中的南川景象

  古代历史地图中的南川,都只是在全国、全省综合性地图中的南川,反映的地理信息必定有限。而信息量最大的无疑是古代方志中的南川地图。早在唐宋时期,中国地方志的编纂已十分兴盛,而地图则是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渝州图经》《江州图经》《夔州图经》等方志中一定会有隆化、宾化或南平军的单幅地图,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方志全部遗失。尤其令人惋惜的是《南平军图经》的遗失,让我们失去了了解唐宋时期南川情形的珍贵史料,古代南川大量的地理信息也因此随之消失在远去的历史深处。

  南川县名第一次出现在省级方志地图上是《四川总志》中的“四川总图”。该志编修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四川总志,包括了省、州、县三级行政单位,对当时四川境内七府六州、十九个土官衙门的历史沿革、疆域、山川、古迹、民俗、人物、文词等记载甚详,无一不备。虽然“四川总图”只是一幅示意地图,区位绘制并不准确,甚至一些地方错误较多,但它毕竟是现存四川省志中最早标有南川地名的省级方志地图。

  最早单幅的方志南川地图是明万历《重庆府志》中的“南川县图”。该志编印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共86卷,现仅上海图书馆残存有64卷。该志中的“南川县图”为南川县城的示意图,采用的是中国传统形象绘图法。图中以县城为中心,标注了县城内外的主要建筑与地理标志。视觉中心是城墙和东南西北四道城门,城内标注的“川东道”表示了当时南川县的隶属关系,“南川县”为当时县衙位置,以县衙为中心,东有文庙,西有土主庙,北有长济仓,南有川主庙、城隍庙、水府祠。城外描画了半溪河、凤嘴江、龙岩河的流向,东城外普泽寺、三潮水、流金渡,北城外有演武场、养济院,西城外有山川坛。城外四周山峦环绕,南部山峰标有“金佛山”,这是金佛山之名第一次出现在古代地图上。地图四边分别标注有“东抵武隆县界”“南抵遵义府界”“西抵巴县界”“北抵涪州界”的相邻关系,但没标注详细里程。

  (未完待续)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