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多措并举构建劳动育人新格局 让孩子们在劳动中锤炼品格
发布时间:2023-03-06 15:08:24 来源:
新闻摘要:

  

  

 

  鸣玉中学组织学生下田栽秧。 资料图片

  

 

  隆化六小打造小盆栽,让学生体验种植的乐趣。 记者 刘晓娟 摄

  ■ 记者 刘晓娟

  近年来,我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多措并举助推新时代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营造了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氛围,形成区域劳动育人新格局。

  开足开齐劳动课程

  每周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是九鼎山小学四年级一班的劳动课。这一天,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带着清扫工具开展校园卫生大扫除以及教室用具整理。

  该校德育主任彭道伟介绍,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年级、分时间段制定了劳动教育目标,比如开学第一周,一年级的目标是在家能垃圾分类,二年级的目标是会进行垃圾分类,三年级的目标是扫地,会用畚箕,四年级的目标是能坚持垃圾分类,五年级的目标则是在家中进行垃圾分类。

  近年来,我区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严格落实市教委下发的《中小学学生劳动实践清单》要求,积极推进劳动课程体系建设,劳动“进课表”“进课程”。把中小学劳动教育列入课程表,每周不少于1课时,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重要阵地,将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培养青少年认知、合作、创新、职业四大关键能力。

  比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充分结合本地资源,开发开设家政参与、手工制作、田园劳作、社区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高中阶段学校结合我区产业发展和学生需求,有效组织学生校内校外实践活动,提升劳动责任意识;广泛开展以劳动实践为主题的班团队会、手工劳技展演等活动,将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与相关劳动文化相结合,提升劳动实践教育的文化内涵。

  构建多元化劳动教育体系

  这段时间,鸣玉镇中心校的蔬菜园里,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分工合作,完成了除草、施肥、浇水等工作。

  鸣玉镇是我区蔬菜发展大镇,拥有无公害蔬菜基地,鸣玉镇中心校借助这一资源优势,开发了《石牛小农人》校本课程,促进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并在校园一角专门开设蔬菜园,分类分块进行种植,方便学生学习蔬菜生长过程。其中,1~3年级主要以认识蔬菜为主,4~6年级则以实践课程为主。

  “设置《石牛小农人》课程,一是让学生认识蔬菜的种类,通过观察、访问、种植等活动,感受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同时通过‘1+X’学科课程整合,将校本课程主题融入学科教学之中,实现学科课程综合化的育人目的。”鸣玉镇中心校德育主任陈琼说。

  近年来,我区各学校切实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体责任,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

  在多元化的劳动教育中,我区也涌现出一批劳动教育典型。在去年的重庆市劳动教育典型宣传展示活动中,隆化七小的厉抒阳获评“快乐劳动小能手”,木凉镇中心校的杨辉暇获评“劳动教育优秀校长”,隆化一小的刘霞、大观镇中心校的周晓碧获评“劳动教育优秀教师”,木凉镇中心校的《快乐盆栽 圃育未来》获评“重庆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劳动教育项目优秀案例”,区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管理中心获评“最受欢迎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场所”。

  校外劳动促知行合一

  “我学会了自己洗衣服”“我学会了包饺子”“我学会了如何给别人包扎伤口”……每学期,我区各中小学的孩子们都会在区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里收获满满。

  区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是我区的校外教育活动实践基地,基地着眼于学生“三格教育”(即强健体格、坚毅品格、和善性格)培养,坚持“五育”融合,开设劳动教育、生存体验、科学实践、专题教育、研学旅行、素质拓展等六大领域、共17个模块、100多个实践教育活动。目前已接待学生约10万人次。

  到实践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是我区中小学积极拓展校外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的一种有益探索。

  为有效推进劳动教育,拓展学校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区各学校依托社会实践场所,组织学生到校外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在家庭生活中,学校注重引导家长当好孩子劳动教育的“第一任教师”,注重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意识和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学生参与植树造林、河湖保护、环境美化等公益劳动。同时,深入城乡社区、敬老院和公共场所等开展志愿服务,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为公众谋利益的良好思想品德,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