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冬雪南川行
MM
1月底,又去南川看雪。去年是初二去的,跟随两位朋友环金佛山一路车行,被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深深激发,像个小孩子一样又蹦又叫,也面对一片洁白发愿要更勇敢,配得上虎年的气质。每一年都给自己一个年度关键词,真的很有意思,虎年的勇敢颇有成效,做了过去不想做也不敢做的事,虽不是事事都有想要的结果,但真的都去做了,比如申报国规办课题,申报教学成果奖,做口语表达读本,深化单元整体教学研究,做课改中国行,带成长共同体……于是,惦记着再看雪,再许愿,再努力。
今年的行程依然是朋友规划,我们去了大山深处的德隆镇,下到了一个叫作陶坪村的山沟沟。这一路,太多感慨。
中国茶始于西南,这很颠覆我的认知。南川的大树茶颇有历史,据说陆羽当年就到过德隆,在山之巅有古茶树,还居然有个小小的茶博物馆,很系统地梳理了茶在西南地区和南川的历史。管理员以前是老师,很热情地介绍南川大树茶“金山红”,执意泡了让我们喝。站在高处看出去,树啊、房子啊、地里的庄稼啊,都顶着蓬松的白雪,整个世界似乎都干净了,安静了,那种清冽的纯粹和广阔让人自然褪去浮躁和轻狂,任何时候,大自然都有疗愈的力量。
接下来,我们到了海拔1298米的陶坪村大茶岗,吃过很典型的农家饭菜,换乘一辆吉普顺着山沟沟一路下行,看天壶,穿行海螺沟,体验芝麻开门。
开车的师傅姓梁,1971年生,算起来已是年过半百,但他的言行谈吐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小伙子,热情、行动敏捷、朴实又得体,据说他的这辆车被当地村民叫作功勋车,当初花了9万多元买来。这位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人其实已经在外有了城市生活,但他放不下这个山沟沟,总想着能让它有新活力,于是,他就开着这辆车各种转悠,据说如今最著名的天壶景点他曾带了不下2000人去看过,希望借他人的慧眼能看出点什么,造福当地。老天没有辜负这个有心人,他终于等到了喜哥华哥,他们三人砍树削枝,终于找到一个美妙的角度,这块不知矗立了多少年的巨石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天壶”,呼应着山顶的大树茶,有茶有壶,山沟沟也终于有了自己的魂。
去到“天壶”的路是村民自行砍出来的,后来政府出资升级,承包人也主动掏了腰包。陶坪的开发就这样以村民自发的姿态开始了。
被叫作“海螺沟”的景点以前只能拉着树丫和绳子上下,现在有了一条石板路,独特的地形地貌,随处可见的古生物化石让人产生各种联想,这里,曾经是怎样的世界。
更让人浮想联翩的是“洞砦”,据说是过去人们避战防匪的。小梁带着几个人,遍访村里的老人,一个一个造访,编号,记录,总共居然有三十多个。我们去到一个出入相对容易、被叫作“芝麻开门”的洞砦,不得不佩服劳动人民的生存智慧,天然的石洞经人力的改造,客厅、卧房、厨房一应俱全,洞壁还有烧火的痕迹,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窗户可以关合,大门精巧到严丝合缝,都是厚厚的石块做成。
进出洞砦也需要铺路,政府出150元一米,村民有时候可能有小赚,更多时候要倒贴,但大家完全不在乎,想的就是怎么把事情做好,能让陶坪的配套更好,吸引更多游客。
坐这样的功勋车一路走,有小梁和华哥这样的功勋人一路相陪,遇见的每一个路人都热情地招呼我们喝茶吃饭,那种全村一家人的热情和熟络是亲切又久远的记忆。路边有户人家,以前是贫困户,现在吃上了“旅游饭”脱了贫,成了来往人们的落脚处。门口有两只狗,一只叫胖子,一只叫熊二,训练有素,从不进屋,好脾气,随便摸,人缘颇好。我们去的时候,厨房火势正旺的炉子上煮着一大盆狗食,这家念小学的小儿子拿着一根棍子不时搅动。女主人热情健谈,张罗几桌农家饭不在话下,一个巨大的盆里装着削好的红薯,她招呼我们自己拿袋子随便装。男主人则去雪地里现找了萝卜和白菜,那叫一个新鲜脆嫩。
真的是山沟沟啊,坡陡,路窄;但真的又是宝藏之地啊,奇石、险峰、洞砦,最宝藏的在我看来是人,是陶坪的村民。农耕社会、小农意识,这是我们对农村的普遍印象,但今天的陶坪让我看到现代农民的开放与大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不能等靠要,陶坪经验是主动作为,政府支持。
《守望陶坪》是一支制作很有水准的MV,词作者是摄友诗人陆清华,谱曲、演唱、拍摄、制作,每个参与者都表示,自己出力出钱。能把业余爱好玩成乡村振兴,那种成就感应该是无以言表的;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助力乡村振兴,那种我在其间的骄傲也是油然而生的。
前奏起,是一个男童的乡音:以前都是我和婆婆公公在一起的,今年爸爸妈妈回来了,乡里乡亲也回来了,然后就开始创业,爸爸妈妈回来之后我们生活就变得热闹起来了……“一种精神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带动全村人,全村人影响着无数的人”“你是我的憧憬和憧憬,你是我的脚印和脚印,你是我的发现和发现,你是我的风景和风景”,歌词很朴素,了解了背后的故事就觉得每一句都发自肺腑,陶坪最美的风景是人,是山沟沟里的现代农民!临走的时候,特意请小梁站在功勋车前为他拍了一张照片,他就是那个把乡愁化作乡村振兴的中国农民!
看雪,看到这样壮阔的乡村图景,备受启发与鼓舞。兔年,我的年度关键词是“温柔”,这意味着更温暖、更柔和,用更美好的方式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图景,更壮阔的教育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