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药灸记
发布时间:2022-12-20 10:54:06 来源:
新闻摘要:

 

  易文

  泱泱中华,地域博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中医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中医医疗机构遍布全世界160多个国家或地区,其中的传统医学灸疗法在中国古代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治疗效果已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灸疗法是在人体特定部位通过热能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发展演变至今,已有针灸、艾灸、药灸、泥灸、沙灸、光灸、天灸等多种方式。

  灸痛记忆难以忘却——“必须灸之”为健康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我对这个中医原理或者是病理结论的理解是非常粗浅的,最初更是毫不理解。

  一听“灸之”,肌肉就有点发紧;一听“必须灸之”,心里就有点发怵。之后,就会想起小时候,感冒了或者中暑了,人不舒服,母亲就弯着右手食指和中指,沾点水或者口水,在我的颈子上、手弯处上一阵灸(揪)。一下,两下,三下……不知多少下,皮肤由红变黑,疼痛由轻变重,疼得咬牙切齿,痛得呲牙咧嘴。感冒或者中暑症状虽然慢慢消失,确有效果,但那种疼痛感印象深刻,至今记忆犹新。

  后来到中医院体验过若干次针灸艾灸,感受针灸艾灸的功效不容置疑。针灸艾灸这种传统医术,传承几千年,普及到了全国各地,大医院几乎都有针灸科,城市里艾灸馆到处都是。

  针灸时,扎针行针的一瞬间有点疼有点胀;银针扎好后,是不能随便动弹的,随便动弹也会疼胀。针灸扎到后面,身体和心理都有点抗拒。艾灸时虽然没有那种疼胀感,但是艾绒艾条燃烧时的小火星掉在皮肤上会让人直喊烫,而且烟雾缭绕,空气不鲜,影响嗅觉,出得门来,一身的艾灸味挥之不去,让人觉得难闻。以至于后来没到非去不可的程度时,我是不去艾灸的,也不去针灸。

  当然,我并不反对更不阻止别人去针灸艾灸,那是别人的选择。目前中医和针灸在全球遍地开花,针灸诊所已达数万家,其中美国约有8000家,法国约有2800家,澳大利亚有近3000家。可见,选择针灸的人着实不少。

  本草药灸让人意外——开门规定真是“怪”

  今年夏天有一个意外,或者叫例外,让我改变了观念,不但自己和家属去本草药灸馆药灸了,还带上了八十多岁的父母。

  一听“本草”二字,就想到了《本草纲目》,一听“药灸”二字,就想到了针灸、艾灸。百度“药灸”一词,有的解释“药灸”其实就是指艾灸,所以我对这个“药灸”没有什么感觉,对“本草药灸”也没有什么兴趣。

  最先听到家属说去医灸,我本能地抗拒,灸什么灸,没什么可炙的。这种抗拒,应该来源于儿时的疼痛感和以前针灸胀痛、艾灸烟熏的固有印象。

  家属再三劝我去看一看,去试一试,还说药炙馆下午和晚上关门不灸,上午去才行,就在小区底楼,顺路,方便,又不远。必须上午去,这就奇了怪了,我只好去看看,去试试。

  半信半疑进入本草药灸馆,一听,一看,一试,当天就颠覆了我原来的认知。

  墙壁上挂着药灸的时间:白天为阳,晚上为阴,所以最好白天药灸;上午为阳,下午为阴,所以最好上午药灸。南川本草药灸馆一般都是早上和上午开门,下午和晚上闭门,极特殊情况除外。

  这个健康理疗时间有别于其他灸馆,也有别于医院,真的让人意外。放着大量时间闭门不灸,不知减少多少收入。馆长解释说,为了保证药灸效果。

  医者仁心,由此可见。

  难怪开馆营业多年,我们经常在小区周边散步,都没有注意到闭门不灸的孤例与道理,只以为关门闭馆是因为新冠疫情影响导致生意不好。原来我们落伍了,孤陋寡闻了。

  据介绍,本草药灸又称刘氏药灸,简称药灸。刘氏药灸是一种以经络学为原理,在人体特定部位通过药捻热灼和熨运刺激,让热能持续释放,通过经络传导直达病灶,以达到一定理疗目的的特殊中医养生灸法。刘氏药灸已经传承了14代,300多年,第九代先祖刘大鹏用药灸疗法巡游全国各地行医治病,曾获得“大国手刘先生”称誉,获患者赠送木质牌匾数十块。

  就凭这个特别的时间规定,也要体验一次药灸。药酒引灸,运动按灸,药捻压灸,线捻点灸。体验一次之后,我便决定连续药灸,至少一个周期,即一个疗程十天,看到底有没有效果。

  还真有效果,并且我们喜欢上了药灸,一有空就进馆,不落下,不耽误。不仅如此,我和家属就动员住在老家的父母来咨询,来体验,说不定药灸一下,对父母的健康长寿有好处。

  母亲长期脾胃不佳,气血虚弱,睡觉不好,有时服用右佐匹克隆片助眠。何为幸福?睡得着瞌睡就幸福,睡不着瞌睡就痛苦!母亲饮食不行,光劝她多吃点没用,她也想多吃点,一是吃不下去,二是吃下去了也不舒服不消化,于是越来越瘦,瘦骨嶙峋,弱不经风,让人着急心疼,针灸艾灸坚持不了,中药觉得难吃效果也不行,我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更好的调理方式。父亲有点脑梗后遗症,经常吃血塞通,还有点便秘,天天吃芦荟胶囊润肠通便,一天不吃都不行。长期下去,会产生药物依赖,胃肠道功能也难以改善。所以我们也一直在寻找一种更好的替代方式。

  自以为是是人的通病。人上了一定年纪,更容易自以为是,还容易习惯性反驳,认为自己过的桥比别人走的路多,吃的盐比别人喝的水多。所以老年人往往固守自己的观念,不容易相信别人,但他们容易相信保健品或者保健器材。父亲刚开始也不相信药灸,动员父亲来药灸,自然需要三番五次的劝说。我再三动员父母去看一看,去试一试,并反复说,不是一定要药灸。

  8月28日,将信将疑走进本草药灸馆,看了,听了,母亲决定先体验一次,而父亲只是旁观,疑虑丛生,没有尝试。我们就劝父母第二天继续参观或者体验。

  意外的是,第二天上午,父母如约而至,并且一连药灸了两个周期,药灸效果果真不错,我们对父母身体健康的担心也逐渐转变为放心。

  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扶正祛邪,防治一体,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本草药灸有此功效,何乐而不为呢?传承保护,推广普及,惠及大众,那是善事,是仁者仁心。

  价值实在值得保护——可免疼痛胀与烟熏烫

  药灸期间,看见进馆咨询的、体验的、理疗的,接二连三。由于只有上午开门,患者时间往往冲突,有时只有排队等候。

  参与药灸的人,就会注意到一些让人稀奇的特殊病例,了解到本草药灸不但适用于常见病,对疑难杂症也同样有用。

  老家庙子塘的老李脑溢血,在大医院住院治疗57天,仍然留下后遗症:左侧面部麻木如蚁爬,口角歪斜,口苦咽干,气短声怯,左侧肢体冷、麻木,难以独立行走,行动时感左侧骶髂关节旋转,头项部、背侧汗出淋漓,小便无力。其儿媳还是那所大医院妇产科的护士长,医护关照自然到位,但是老李还是偏瘫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一个大男人经常哭哭啼啼的,觉得生活太不方便太没意思了,直哀叹这辈子完了完了。经过刘氏药灸,而今拄着单拐下地,每天走路上万步。老李自己都感到意外,他的现身说法,打消了我们许多人对本草药灸的疑虑。

  另一个病例也让我们稀奇。周女士双侧股骨头坏死,臀部疼痛剧烈,严重跛行,需要拄双拐杖协助行走,臀部至大腿外侧肢体冷。本打算到医院做手术,但是手术费用高不说,还不一定能丢掉拐杖,10年后可能需要再做同类手术,于是决定药灸。调理3天后疼痛感明显缓解;调理6周期后臀部疼痛感基本消失,可拄单拐杖协助行走;调理9周期后痛感完全消失,无需借助拐杖可独立行走,生活能够自理。

  药灸不是针灸,不是艾灸,也不是泥灸、沙灸,更不是光灸、天灸。药灸在患区发挥药效、热疗以及穴位刺激三种作用,使患者避免针灸疼痛胀、艾灸烟熏烫,而且疗效较强、见效更快。这已是一种肉眼可见的事实,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与赞扬。

  北药长白山,南药金佛山。金佛山被称为“中华药库”。在方圆1300平方公里的金佛山区探明有中药材资源4967种,药用植物品种约占重庆市的77%、全国的38%,辖区常年在地中药材面积30多万亩,玄参种植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被收录《金佛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一书,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已经支撑起中医药产业链,中药材保护、种植、研究、开发、配送、制药、科普等等链条在南川次第展开。本草药灸应是产业链条上的一个小节点。

  金佛山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为刘氏药灸的传承提供优越条件和便利环境。其4种药酒和2种药捻的原材料均来自金佛山区。药捻由56种中草药,经过种、采、选、洗、晒、筛、切、碾、泡、舂、蒸、熬制、炮制、捏搓等10多种工序精制而成。药借热力,热助药性,热到药到,药到生效。药力峻猛,热力柔和,渗透性强,直达病灶。不胀不痛不烫,无烟无雾无味,绿色环保,防治一体,简便易行,老少皆宜,躺着,趴着,站着,坐着,都可以药灸,不同于其他灸法,具有独门特创性和普遍适用性,特色突出,优势明显。

  健康是生命之本,是人类不懈奋斗的目标之一,是生命存活和延续的前提与保证,而养生是为健康所采取的措施与手段。人食五谷,孰能无病,无视未病,则遭其患。“知灸者福常灸者寿,善灸者健勤灸者美。”这虽然只是一些灸馆门边的对联与宣传,却也道出了传统灸疗的效果与实情。

  经多方打听、查询,目前为止,真正的药灸在全国极为鲜见,在重庆也难觅踪影,在南川只有一家,应该给予保护传承和推广普及。

  本草药灸是一种健康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这种特别的中医养生灸法扶人体正气,元生命之本。一位顶级科学家认为:中医是顶级的生命科学;医学的前途是中医现代化。人们相信:在中医现代化的进程中,包含药灸在内的灸疗法一定会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由于采用家族内部口传心授的方式,导致刘氏药灸传承不广,传承链条有可能断裂,亟待国家保护。目前,刘氏药灸正在申报非遗项目,计划通过保护传承推广普及,让医者仁心惠及更多百姓。

  也许今后会有更多的人去本草药灸馆体验或者享受药灸,为刘氏药灸的保护作一个见证,为中医文化的传承作一点贡献,那不是坏事,也不是难题。

  一有空闲时间,我们还会去药灸,哪怕排队等候。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