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乡村的卖货郎
发布时间:2022-11-29 09:22:57 来源:
新闻摘要:

  

  徐宏敏

  还记得老货郎的吆喝声吗?“大姐姐,小妹妹,可要针啦,可要线,可要青布做鞋面?”

  听到吆喝,人们蜂拥而至,把摊位围得水泄不通。如果商品比较少,挑不到喜欢的,人群便会散去。若货品堆成小山,琳琅满目,卖货郎就不用去别村了,这些就能卖完。

  雪花膏,发夹,儿童连环画,针线包,美容镜,小手帕,贴画……应有尽有。大部分都是儿童和女人的用品,原来卖货郎早就知道,妇女和儿童的钱最好赚。

  其中最畅销的就是雪花膏。入冬后,天干物燥,皮肤容易皴。女人爱美,最喜欢买的就是护肤品。

  油质雪花膏最好卖,粉底最不好卖。因为当时的人比较传统,不爱涂脂抹粉。

  卖货郎刚摆上货摊,货品就被抢购一空。

  人们心满意足地回家了。卖货郎则收摊,一路摇鼓叫卖,渐渐远去。

  那个年代,人们思想保守,因此没多少人愿做生意。

  记忆中的卖货郎,两个月能来一次就不错了。他们走街串巷,风餐露宿,饿了就吃百家饭,累了就夜宿农家。他们也不白吃白住,会给些商品以示酬谢。

  无论春夏秋冬,都能看到卖货郎的身影。特别是夏天,会有人专门卖冰棍。他们骑着自行车,后座放着一个大泡沫箱,里面放一块小棉被。

  正值麦收,人们都在地里干活。看到有人卖冰棍,就让孩子去买。那时的冰棍就是糖水加冰块,再加点色素。绿的,黄的,红的……五颜六色,喜欢哪个颜色就买哪个。即便这样简单,也甜了整个夏天。

  一年年,年少的时光就在卖货郎的吆喝中度过。那时的人们简约淳朴,各安其职,虽无大富大贵,却也清淡安乐。

  后来我去县城读书,再也没有看到过卖货郎。

  白落梅道:我愿与沿街挑担的卖货郎,询问来处,与行走天涯的江湖戏子,道说平安。

  卖货郎是曾经乡村的一道风景。

  渐行渐远的岁月,渐行渐远的人们,天地未变,人却已老。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