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溪镇:奏响红色曲 共谱振兴篇

   游客在合溪镇郭家沟游览研学。  □ 记者 雷子欣  合溪,作为金佛山南部片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富集地,1928年韦奚成等人在此开辟革命据点,1942年建立中共合溪特支,并发展为川黔地区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根据地。经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合溪谱写出一页页壮丽的诗篇,留存下遗址类、纪念类、档案类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今天的合溪,随着南川文旅康养“一山一片一带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成为“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环线重要的半程枢纽节点,彰显出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抢抓机遇 压实“红色”底蕴  在“奚成日记”家风广场,一颗鲜艳硕大的五角红星屹立在此,文化展墙上满是《韦奚成日记》家风家教的相关内容。50岁的韦永红就住在文化墙的不远处,站在家门口就能瞅见这颗漂亮的红五星。“经常看到有研学团过来,有大学生,也有专家教授,一波又一波的人来了解革命故事,我打心眼里感觉很自豪。”韦永红说。  村民的自豪感离不开这片沃土的厚重历史资源,更与地方政府抢抓机遇、精准施策有关。  合溪镇抓住南川列入全国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区县和“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环线半程站节点的机遇,充分发挥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影响力,依托韦奚成旧居纪念馆、合溪特支遗址等红色资源,以“红色合溪、生态原乡”为主题,以打造“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环线半程站枢纽为目标,通过“改造一条历史老街、更新一座闲置校舍、培育一片和美村庄、激活一处闲置土地、孵化一群乡创基地、发展一个传统村落”六大行动,培育红色文化观光、主题教育研学、乡村民俗体验、高山精致露营、数字游民社区、生态疗愈康养六大旅游产品体验,将合溪镇的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持续动力。  目前,一期项目实施了郭家沟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新建红色餐饮,加固维修和布展韦奚成旧居,建设了乡村风物展示中心、韦奚成家风家教广场;升级改造韦奚成烈士陵园,新建墓志铭、陵园文化锦墙;改造合溪老街,复建豆腐坊、铁匠铺、中药铺、老街茶馆;建设风门驿站,新建古茶原乡、义成茶舍、乡创中心;安装红色文化路灯,培育红色讲解员,现正在推进合溪特支纪念馆、道班公路文化纪念馆、红五星校门建设。  群众参与 助推富民强村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村民何安霞都忙得不可开交,从去年开始,她就在镇上的“边区客栈”帮忙。作为合溪打造“红色文化小镇”的餐饮接待点,“边区客栈”颇受游客欢迎。“在家门口工作就是好,既能照看家里老人,又能实现增收,一举多得。”何安霞笑着说,她平均每个月能挣到2000元,补贴家用已是足够。  “富民强村动员计划”是合溪镇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三大计划”之一,依托本地居民、实现强村富民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宗旨,也是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经过深入摸排,根据人力资源情况组织群众深度参与项目建设及运营,实现就业富民、产业富民,深度推进乡村振兴。今年上半年,全镇新增就业人数52人,返乡创业就业14人,新增返乡创业实体14户,引入成都天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无问茶业有限公司等社会资本投资2000余万元,带动34人就业。  同时,合溪镇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求,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通过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行动,各村(社区)以户为单位,对脱贫户、监测对象进行全覆盖走访排查,逐户排查走访其他一般农户中的重点人群,对脱贫村有关情况进行采集,今年上半年共走访农户722户2629人,未出现脱贫户和监测户返贫情况,无新增监测户。连续两年迎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三方评估均受好评。  多方借力 共创“红色”样板  在开启“以文赋能”新篇章过程中,合溪镇政府与重庆出版集团艺术设计公司以及莫愁村核心成员重庆凝视文旅合作,签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项目陪伴式合作协议。合溪镇以其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为基石,重庆出版集团则以其专业的文化挖掘和解决方案提供能力为引擎,重庆凝视文旅以其丰富的旅游产品开发和运营经验为助力,把红色文化与“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相融合,三方合力,共同开启了合溪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7月15日,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岩学社研学活动启动仪式在合溪镇举行,重庆出版集团和重庆凝视文旅相关负责人参加启动仪式并就接下来的合作进行商议。“最初是想以红色文化作为切入点来了解到合溪,但在实地查看合溪和深入了解红色历史之后,认为‘红色+生态’才是合溪的一大特色,刚好南川又在打造‘178’环线,我们就定下了这一个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试点。”重庆出版集团源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科位说。  基于项目陪伴式合作协议的深化,以奚成精神为纽带,聚焦了一批有识之士,形成了共创共建“合溪红·理想镇”计划。厉华工作室、重庆红岩文化研究发展中心、西南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八二四研究所等单位形成文化共创团队;重大院传统建筑分院胡斌工作室、杨思德设计下乡团队、象界设计机构、重庆智铭景观艺术设计、营全建设设计咨询等单位形成了设计共创;莫愁村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中心、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西南大学国家革命文化协同研究中心、曾维曦独立导演、重庆也山文化传媒等构成了内容共创团队;重庆特珍食品有限公司、成都天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无问茶业有限公司等形成了产业共创团队……通过多方合力,共同打造南川最偏远乡镇发展的逆袭样本,树立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典型,为“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再创一个新亮点新名片。  (图片由记者甘昊旻摄)

2024-07-29

合溪镇:以“红色”画笔勾勒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新图

     □ 记者 雷子欣  沿着“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环线(以下简称“178”环线)一路向南,抵达合溪镇。我们受“红五星”路灯指引来到合溪老街,只见白墙黛瓦、整洁开阔,入口处的迎客墙用瓦片错落排开,雅观别致,独具匠心。在这里,我们遇见了前来研学的10位西南大学学子,在他们的热情邀请下,我们一起踏上了这段红色之旅。  文景融合的合溪老街  初入老街,白墙上清新典雅的手绘沁人心脾,映入眼帘的就是绿荫环绕的“韦奚成烈士陵园”。谁曾想,这片5356平方米的青翠肃穆之地,在14年前还是一片空地。陵园正对面是一家开了20多年的农资店,老板韦柳琼成为陵园修缮的见证者,“以前这一片土地比较荒,环境差,现在绿意盎然,我们也能够在坝子上锻炼身体。”  据了解,去年陵园升级,新建了韦奚成头像浮雕、陵园文化墙等,周边环境更加美观怡人。往老街深处走去,沿街店铺古朴雅致,各式木质招牌与原始石墙诉说着岁月流逝带不走的厚重感。远远看见一处店铺,门口围着三五个人,走近一看只见“韦氏豆腐坊”五个大字,盆里的菜豆花所剩无几。57岁的唐秋凤是这家豆腐坊的老板,她正在给顾客盛豆花。“今天做了40斤豆花40斤豆腐,豆腐一大早就卖完了,就剩这点豆花了。”唐秋凤笑着说。从早上4点起床切菜、泡黄豆、打豆浆,到最后烧制豆花,唐秋凤重复了25年。可打从去年开始,唐秋凤就发现,每天一笼豆腐、一盆豆花已经不够卖了,以往要中午后甚至是下午才能卖完,现在往往上午11点就已经售罄,“以后游客多了,豆腐更不够卖了,只怕是还要起更早咯。”唐秋凤笑言。  合溪老街作为合溪镇红色文化核心区,对“178”环线具有重要撬动作用。目前,该镇正在复建红五星校门、合溪特支遗址,除豆腐坊外,铁匠铺、中药铺、老街茶馆等商铺也正在升级改造,届时将形成红色文化观光与在地体验相结合的特色老街。“看起来设计感十足,细品更底蕴无穷,既有红色基因的延续,又有原生态的产品,改造升级后的老街很值得期待。”鲁兴锐是研学队伍里唯一的研究生,他说,之后有机会还会组织团队到这里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感受最接地气的红色文化。(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可游可品的红色文化  离开老街,我们跟随研学团一同去到了风门驿站、郭家沟、天垚花谷现代农业园等地。郭家沟红色和美村庄是“178”环线独具文化内涵和深度体验的重要支撑节点,革命烈士韦奚成故居就坐落于此。同学们小心谨慎地跨过门槛进入其内。这里陈列着韦奚成烈士的雕像和书籍、信件等记录着他成长与革命经历的重要实物,现场多处运用“声光电”沉浸式布展,还原烈士生平。“这真是独一份的体验”,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二的刘林耀跟旁边的同学小声说道。参观结束后,刘林耀告诉记者,他去过不少英雄伟人的故居,但这样一种“声光电”展现形式他还是第一次看到,“传统的文物本不会说话,但通过这样一种交互,好像这段历史、这个人都鲜活了起来,瞬间就被吸引进去了,形成一种交流与对话。”刘林耀说道。  邻近韦奚成故居的是1500平方米的“奚成日记”家风广场,在红五星文化展墙上,《韦奚成日记》家风家教的相关内容赫然入目。“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理想是进取的力量”“你在学校除专心求学以外,对于国家和时局的情形也要留心观察,切不可落在反革命的漩涡中为要,此示”,这些话语字字在理,句句发人深省。从展墙向前走50米是镇上有名的“边区客栈”,看到研学团的到来,老板娘陈洪英端出油茶热情地款待大家。正是看准了“178”环线给红色合溪带来的文旅提升,陈洪英与其他几个人合伙在去年把自家老房子进行了改造,并将南川的九大碗引入客栈,打造了一个具有浓郁合溪特色的南川九大碗示范店和合溪特色农副产品体验店。“我们店毕竟就在村落间,应季菜品和地道美食都是有的,前来的散客和团队既能吃得方便,又能吃到新鲜。”陈洪英说。随着合溪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和“178”环线逐渐打响“金字招牌”,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合溪以红色资源丰富“178”底色,“178”环线让更多游客领略“红色”风采,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向好。陈洪英正是受益者之一,她告诉记者,现在平均每个月店里能有1万元的收入,退休后还能在家乡做点餐饮挣钱,让她觉得很安心。  像陈洪英一样的村民还有很多,这自然离不开合溪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上的努力。“富民强村动员计划”是合溪镇全面推进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打造“178”环线半程站新名片的其中一个计划。地方政府通过组织群众深度参与项目建设及运营,实现就业富民、产业富民,深度推进乡村振兴。目前已带动风门村2名农户发展农家乐,12户农户发展特色种植养殖,14户参与项目建设。  我们离开时天色已晚,合溪老街的灯光突然亮起,暖黄色灯带包裹下的古朴老街披上了一层现代“面纱”,到底还有多少惊喜?这片红色土地正在不断给出答案。  记者手记  “红色文化小镇 ”的无限生命力  从南川城区出发到合溪镇有70公里路程,从笔直的高速公路到蜿蜒的盘山公路,从“看山”到“入山”,睡眼惺忪也是有的。可当你抵达合溪时,鲜活的“红色”即刻会将你唤醒。无论是雅观别致的“合溪老街”,还是厚重感人的韦奚成故居,抑或是家风广场,都潜藏着沧桑历史与时代变迁,都饱含着传统与现代的激荡。  厚重的文化底蕴是合溪的骨骼,架起了这座“红色文化小镇”的初步形态,而如何去发展、去迭新、去突破,才是它的生命力所在。一路上,建成的项目只是一部分,还有更多、更有创造力的想法正在落地生根。高山精致露营、数字游民社区、生态疗愈康养……各种旅游产品正在积极筹建,“红色文化小镇”正释放着它无限的生命力。

2024-07-29

合溪镇:缅怀英烈 清明共祭

    南川融媒讯(见习记者 夏语)4月3日,合溪镇党委政府组织镇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企业代表以及合溪镇中心校师生在韦奚成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  在韦奚成烈士陵园,全体人员手捧白花,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默哀,表达对他们的敬仰和缅怀之情。随后,合溪镇中心校校长陈如帮分享起革命烈士韦奚成的英烈事迹,并组织全体少先队员在队旗下重温入队誓词。  韦奚成是南川早期参加革命的代表。1926年,韦奚成受组织委派回到南川合溪镇(原元合乡)开展革命工作。1928年,韦奚成创办合溪国民初级小学,以办学为掩护,建立中共合溪党支部。他一边教学,一边开展党的地下斗争。1942年3月,积劳成疾的韦奚成病逝于合溪。  “听了韦奚成烈士的故事,我深有感触,没有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该校学生沈加星说,“我们要铭记韦奚成烈士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好好学习不虚度光阴,长大后为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合溪镇党员代表况守锋说:“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2024-04-09

中共重庆历史南川卷(13)南川人民对红军的支持

     193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开始长征。贺龙率领红二军团进入川东南腰界(地处川黔边境、酉阳县南),创建黔东特区根据地。任弼时、王震、肖克率领红六军团于10月到达南腰界与红二军团会师,大有经过彭水、南川、綦江攻取重庆之势。南京政府急电刘湘派兵驻南川。南川旅渝要人刘泗英、刘荣乡、张远芳等40余人,发起成立南川、綦江、巴县、涪陵四县清共委员会,在花坟山修建碉堡4座,以防红军入县。南川各乡加紧整训民团,在各交通要道、关隘建立盘查岗哨,加强检查,还在县城城墙上刷写大幅标语“活捉朱德、毛泽东者,奖银十万”,全城一派恐怖气氛。尽管防卫森严,南川县城还是出现了“欢迎红军北上”“欢迎红军来南川”等标语、传单。   是时,蒋介石、何应钦下令川黔军队围追堵截红军,令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五师师长杨其昌【杨其昌(1896—1984年),重庆长寿县人,1923年10月至1924年12月以黔军第二师第九旅旅长身份驻南川县考棚文昌宫,与南川东街王绪生之女结婚,因此该部多有南川人。】率兵追剿。杨其昌与贺龙在北伐战争时曾结下深厚友谊,贺龙挥师川东南后,与杨其昌也时有书信往来。杨其昌曾提出率部参加红军,贺龙让他仍留在国军。1933年夏至1934年11月,杨其昌密派警卫营长向辉旭(共产党员,南川合溪人),三次以“追剿”红军为名,为红军暗送武器。待双方接上联络暗号后,向辉旭将枪弹弃置于道旁,轻装撤退,安全地将一批武器、子弹送给了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川黔边区时,南川人民纷纷商议投奔红军。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一军团占领贵州省桐梓县松坎镇,其中一部分进入四川省綦江县石壕。红军占领松坎的消息传到南川,正被军阀、团阀追捕的共产党员张琢莹、张庆余、杨鹏骞、黄志良、鲜栋成等秘密集会,刻写张贴“欢迎红军来南川”“热烈欢迎红军来南川,解放穷苦百姓”等标语和传单,并组织起一支队伍赴松坎投奔红军。   1935年1月21日,红一军团完成阻击川军的任务,向石亭、温水、土城方向前进。当2月1日杨鹏骞、黄志良、鲜栋成队伍赶到桐梓县松坎镇时,红一军团早已离开松坎。南川投奔红军队伍被松坎、羊登、水巴塘、狮溪口等地民团数百人围追堵截,经皂桷垭向南川、正安、道真三县交界处退至小垭口,因饥饿难忍在一农家煮饭而被民团包围。2月2日,张琢莹指挥队伍与民团激战一昼夜,弹尽粮绝,全部被俘。   1935年2月3日(农历腊月30日)上午,民团押解被俘人员由小垭口经烧箕场时,张琢莹趁山大林深、浓雾密布而逃脱。其余9人被押至狮溪口,经团阀讯问后在两河口沙滩上杀害。牺牲人员中年龄最小者名叫张成,仅15岁,南川东胜乡人。次日,狮溪人民将黄志良等9人合葬于狮溪场后一棵青杠树下。

2021-05-19

我区推出景城乡红色旅游研学线路

  南川网讯(记者 邓的)日前,区委宣传部会同区党史和方志研究室、区文旅委、区融媒体中心等区级相关部门,以我区现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为重点,打造了一批区级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和景城乡红色旅游研学线路。   其中,区级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包括中共合溪特支旧址、南川区革命烈士陵园、刘伯承邓小平住宿天主堂旧址、道南校旧址(尹子祠)、南川中学古承铄烈士塑像、太平场镇王化洪烈士墓、乾丰镇谢德璋烈士墓、楠竹山镇中心校、宁江小学。景城乡红色研学线路包括南川城区线路、北部片区线路、南部片区线路、东部片区线路,通过区级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串联我区各特色景区景点,形成了铸文化之魂一日游,启时代征程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忆革命原点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寻发展印记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等多条线路。

2021-05-18

中共重庆历史南川卷(10)建立南涪边界赤色区域

     1928年秋至1929年8月,中共南川县委在南涪边界的乾丰、石溪、太平场、冷水关、鸣玉及涪陵部分乡镇建立了方圆300平方公里的赤色根据地,时间一年。   一、建立南川平民革命军   进入1928年,中共南川特支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南涪边境,在乾丰、石溪、太平场、冷水关、鸣玉、白沙、大观、福寿等乡镇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并相继成立了各乡农民协会和各保农民分会,组织起农民武装。广泛开展打土豪减租减息运动,影响甚大,各乡公所向农民征收的一切税款,必须经农民协会负责人同意方能生效。   1928年3月,中共四川省委制订《四川暴动行动大纲》[《四川暴动行动大纲》,见《四川革命历史文件汇编》甲四第9页,中央档案馆、四川省档案局编印(内部发行)。],要求各地党组织“必须利用广大的流氓无产阶级”作为暴动的先锋队,爆发“游击式的战争”和不论大小、不择时期、不计胜败的武装暴动。明确“川东以涪陵、南川为暴动中心,令川东特委立即布置。”1928年4月,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张庆余回到南川,向南川党组织传达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进行全国暴动总动员”和四川省委“川东以涪陵、南川为暴动中心”的指示精神,南川党组织决定建立一支听党指挥的军队。4月,张庆余带着妻子杨英,来到南涪边区黄荆坪租陈汉波房作居家,专门做文香廷部官兵思想转化工作。黄荆坪地处南川涪陵两县边境,森林茂密,山道纵横、沟壑交错,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距县城较远,是藏兵、游击的好地方。南川特支遂将工作重点转移至乾丰场。特支书记陈问绪以乾丰小学教师身份为掩护,加强对党的活动的领导。先后派共产党员谢德璋、汪兴武、李灿、李德俊、鲜栋成、余江游等20多人到文香廷部任职,做部队官兵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便具体掌握这支武装力量。5月,陈问绪、张庆余在乾丰街上赵立堂铺子主持召开党员大会。共产党员谢德璋、陈余三、谢成林、刘汉平、王化洪、李德俊、李灿、李雨若等出席会议。会议重点研究如何发动群众,发展党的组织问题;发展武装力量,准备搞武装斗争问题。会议决定,发展武装力量的重点是进一步改造文香亭绿林武装为我党的地下武装,组建南川平民革命军。同时派共产党员尧尊仁、谢成林以团正身份,发展乾丰民团,扩大农民武装,储备力量。乾丰会议不久,中共南川特支将乾丰民团、合溪农协会武装力量与改造后的文香廷部合并成立南川平民革命军,队伍1500余人,下设3个团,以罗洞坪、黄荆坪一带为第一据点,以清凉寺、涪陵崇兴场一带为第二据点,以石牛河、福寿场为第三据点。平民革命军袭军阀、打土豪、济民困,足迹遍布南涪边境乾丰、石溪、太平场、冷水关、鸣玉、白沙及涪陵大顺、明家、龙潭、同乐等10余个乡镇。   二、开展袭军阀、打土豪斗争   1928年6月,川东南爆发新旧二十军郭汝栋与杨森之间的军阀战争,郭军败逃南川。文香廷率领平民革命军在冷水关黄荆岩、茶园等地埋伏,待郭军大部队过后,突然袭其后尾,缴获长短枪60余支、子弹数千发、军事物资一批。平民革命军首战告捷,乘夜偷袭卓家桥郭汝栋军驻地,郭军迅速撤退。革命军又追击到猪泊渡,郭汝栋部组织反击,从侧冀迂回包抄革命军。战斗激烈,平民革命军撤出战斗,退驻清凉寺。郭汝栋两次遭到平民革命军的袭击,极端恼怒,下令团长带兵包围革命军驻地乱石岗寨子。文香廷采取“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战术,利用寨子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的地形,白天坚守不出,晚上派出小股武装,利用人熟地熟的优势袭击敌人。一天深夜,浓雾迷漫,革命军集中火力,击毙郭军士兵16人,打开一个缺口,冲出包围圈,返回清凉寺驻扎。郭军退守鸣玉场。此时,杨森部追击郭军占领冷水关黄荆岩,冷水关团阀赵海州逃往涪陵县大顺场任清乡司令。赵海州部众叛亲离,其部下罗绍培、田绍模、陈安和等放火烧毁赵海州司令部,投奔平民革命军。至此,南川平民革命军发展到2000余人。   1928年,中共南川县委曾三次组织平民革命军攻打西南最大的地主庄园——乾丰德星垣。在六月一个浓云密布的夜晚里,平民革命军200余人枪夜袭德星垣,但突击队员不小心碰下一块瓦,落地声响,被碉楼家丁发现,立即用火力封锁南面。由于遭受猛烈射击,为了减少伤亡,平民革命军只得撤出战斗。继后,县委书记陈问绪与文香廷研究决定智取,“佯攻新龙湾,调虎离山打德星垣”。平民革命军大张旗鼓地攻打新龙塆土豪胡海山家,以引诱刘寿芝家民团去救援,隐蔽在王家沟的平民革命军主力则乘机攻入德星垣。但刘绍州狡猾,只派出10多个团丁装装样子,大部分主力仍坚守在德星垣,使攻打计划落空。9月,平民革命军再次强攻德星垣未克,退驻黄荆坪、清凉寺休整。为谋求部队出路,解决军需给养问题,中共南川县委同意平民革命军向贵州方向转移。随后文香廷不顾党的劝告和官兵反对,投靠郭汝栋部。1929年2月,何治久派一连部队到水江和南川县城等地,张贴“文香廷部队由郭汝栋部队招安并委任文香廷为团长”的布告,并令文部开往綦江县城整编,一部分共产党员则偷偷潜回南川。此时,南川、巴县、綦江、涪陵诸县团阀纷纷致电郭汝栋,反对招安南涪巨匪文香廷。在綦江县城,何治久精心导演了一场以王子英冒名顶替文香廷被害而明杀暗保文的闹剧,随后在涪陵、綦江、巴县、南川及乾丰场一带贴出布告说“南涪巨匪文香廷和盛良平、余江游等八个头目已经枪毙”。文香廷则化装成士兵,在盛良平、李德俊、余江游等人保护下,借演习追击之名逃回南川乾丰场。在中共南川县委的帮助下,文香廷重新组织旧部,再次活动在南涪边区。   1929年7月,涪陵党组织发动四镇乡农民,在大顺场更新小学操场成立涪陵县民抗捐大同盟。发通电,散传单,揭露军阀横征暴敛罪行,号召人民武装抗捐。南川乾丰、冷水关、太平场等地农民纷纷参加抗捐斗争。文香廷在南川党组织的支持下,率平民革命军1000余人参加南川、涪陵、綦江、巴县抗捐大同盟,被委任为第二路抗捐军司令。8月19日,陈凤藻、张光跫领导第二路抗捐军攻打涪陵蔺市镇,激战2小时,占领该镇。抗捐军战士高呼“铲除苛捐杂税”“工农革命军万岁”“苏维埃万岁”等口号,欢庆胜利。8月,文香廷联络周燮卿、陈银州、甘占云等部驻扎德星垣四周,设指挥部于陈家嘴,轮番攻打了七、八天,德星垣终未攻破,部队移驻涪陵龙潭黄荆坪崇堂房子休整。其部田绍横中队的伙夫去龙桥店称盐打油,老板问:“忙啥子?”伙夫说:“我要早点回去煮饭,战士们吃饭后要开拔。”说者无意,隔墙有耳。屋内烟铺上卧着两个郭汝栋的密探,便问老板刚才打油者是谁?老板说:“他是抗捐军田绍模中队的伙夫。”密探在半路上抓捕伙夫,威吓利诱其供出文部驻地,飞报涪陵龙潭驻军。23日拂晓,郭汝栋部手枪大队长刘家驹率1000余人包围崇堂房子,文香廷率部仓促应战,在突围中文香廷中弹牺牲,部队星散。10月,文香廷余部在余绍基、张侠云的带领下,来到川黔边区打土豪、惩恶霸。1932年该部被黔军蒋丕绪招安收编,余绍基任团长,后参加抗日战争。1945年11月24日,该团共产党员苏文卿率部起义被编为解放军十三军三十九师。   平民革命军是中共南川县委领导的一支农民革命武装队伍,虽然最后失败,但有效打击了军阀团阀和土豪恶霸,将南川土地革命战争推向高潮。

2021-05-12

中共重庆历史南川卷(9)创建川黔边元合中心游击区

  1928年至1931年,中共南川县委和合溪支部在川黔边区的合溪镇、古花乡、庆元乡、大有镇及贵州省部分乡镇建立了川黔边中心游击区,以元合乡(包括今合溪镇、古花镇和庆元镇部分区域)为中心开展袭军阀打土豪济贫民的土地革命运动,持续时间整整三年。   一、成立合溪农民协会   1928年春,共产党员韦奚成回到合溪场,以元合乡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元合乡位于县城东南边陲,扼守黔北走廊咽喉,不但军事上易守难攻,而且离县城最远,是国民党政府鞭长莫及的大山区。   1928年4月,韦奚成从开设合溪场国民初级小学入手,聘用共产党员张烈、李义、肖子洋为教师,招收学生两个年级,进行无产阶级启蒙教育。肖子洋还在合溪场开设中医药铺,为山区人民治病。合溪小学师生利用赶场日开展社会宣传,组织游行,手持各色彩旗,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等口号,在金佛山周围播下了土地革命的火种。   合溪小学校既是教书育人的学堂,又是党进行地下工作的秘密机关。1928年冬,共产党员谢德璋化名张茂昭到合溪小学校任教,发展当地人向辉旭、韦普生为中共党员,成立中共合溪支部、合溪农民协会。韦奚成派李义、张烈、谢德璋等利用老师家访的方式先后到陈家沟、核桃坪、合溪场、郭家沟等地,秘密发展韦国成、韦雪舟、韦植斋等100多人为农协会员,常于夜间在核桃坪韦述斋楼上、禹王庙、青龙嘴等地,秘密召开农协会员会议,指出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能打倒土豪劣绅,实现“耕者有田”,“枪要换肩、地要回家”的理想。   二、元合乡的反霸斗争   1928年10月23日,韦奚成担任元合乡团总。他将其堂弟韦光炜率领的东路联防队(拥有30多人枪)改造成为维护地方秩序、不畏强暴、听党指挥的革命队伍。韦奚成召开绅团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团务办事处人员编制及任期案》《经费收支预算案》《练丁名额及饷额规定案》《练丁任期及民丁冬训案》《租石调查及抽税办法案》《社会填积案》等一系列改革弊政、实施利民政策的议案。免去部分原任团正、甲长、民丁大队长、分队长职务,新指定开明绅士韦萃廷、韦尽臣、办事公道的韦建亭、蒲命远、张海山等任职,控制了合溪乡政权。   当时元合乡包括合溪场和元村场两场,在韦奚成担任乡长前,合溪场由原团总冯炳宣管理,元村场由副团总韦元璋把持,二人称霸一方,作恶多端。中共南川县委和合溪支部研究认为只有武装铲除二霸,才能实现党对元合乡政权的绝对控制。经中共南川县委和川东特委同意,韦奚成、谢德璋决定武装铲除冯炳宣、韦元璋二霸。1929年2月10日,韦奚成等派韦光炜率领联防队员30多人,在当地农协会员的掩护下,埋伏于韦元璋家附近竹林里。次日拂晓,一个乡丁开门外出,被联防队员刺死,其余队员持枪冲入室内,杀死韦元璋和民团教练长刘德宽,缴获长、短枪20余支,从而控制了元村场。冯炳宣为保护家小、积蓄力量,派儿子冯仲吉率贴身保镖3人,运团练枪支若干,护家小搭绳梯进入“一卒把守半山涧,万夫穷尽难登攀”的勒夹沟寨洞。1929年3月11日,韦光炜率部由元村到合溪,配合农协会员的武装行动。午夜时分,农民武装在谢德璋、李义率领下,智取冯炳宣凭险扼守的勒夹沟寨洞,枪杀了冯仲吉和卫士5人。经过枪杀韦元璋、智取勒夹沟,党领导下的东路联防队发展到80余人枪。   逃匿张茂春处的冯炳宣闻儿子被杀,立即勾结张茂春派兵进驻合溪场。韦奚成巧妙安排谢德璋等人隐蔽,并派人星夜将韦国成、韦述根、向兴开绕道送往涪陵,投奔郭汝栋部当兵。张茂春部在合溪场查不出共党嫌疑,便乱杀无辜,在黑桃坪捕杀贫苦农民韦发顺、张乐等人。1929年夏,韦奚成被县政府以开会的名义诱骗入城拘押,囚于大牢一个多月,后经党组织营救,警察局以“共党嫌疑,查无实据”释放,出狱后转移到涪陵隐蔽。   三、创建元合中心游击区   韦奚成离开南川后,冯炳宣复任乡长,张茂春给与枪弹,重新掌握20余人的民团武装。国民党县政当局取消东路联防队的军饷并加以追剿。为寻求发展韦光炜遂带领队伍转移到贵州省正安县、道真县的新洲、龙岗、茶园、大阡一带打游击,提出“打绅户,吃皇粮,除恶霸,惩豪强”口号,开展惩恶霸、打土豪、济贫民斗争,公开反对地方团阀,韦光炜所领导的联防队成为战斗在川黔边区名副其实的游击队,深受山区人民拥戴,队伍迅速壮大到90余人枪。1929年12月中旬,冯炳宣联合贵州正安县新州乡李炳宣民团、大有乡张子安地主武装,气势汹汹地开赴贵州正安县龙岗场茶园寺清剿韦光炜领导的游击队。在得到老百姓通风报信后,游击队布下口袋阵,打死冯炳宣的班长王老七,缴获长短枪30余支,不少山区青年纷纷加入游击队,部队发展到130余人枪。1930年2月底,韦光炜游击队总部移驻元合乡古花厅,分驻龚家坝、风洞场、木瓜台。张茂春闻讯派兵一连妄图剿灭游击队。因得一个走亲戚的农民通风报信,韦光炜率部在风洞峡沟设下埋伏,游击队再次大获全胜,缴获长短枪70余支,张茂春等团阀和地主武装一时不敢进犯。元村、合溪复归游击队防区,加上大锅厂(现大有镇)和正安县的龙岗场、三元场、邓家坝等地,方员500平方公里的川黔边中心游击区基本形成。党在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施着与军阀政府不同的政策,委任贫苦农民和服从党领导的开明绅士担任团正、甲长、保长,游击区内穷苦老百姓不但不纳粮、不征捐,还不时享受到游击队开仓放粮济贫民的好处,久违的和谐安宁回到了川黔边区人民身边。

2021-05-11

(8)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1927年9月,中共四川临时省委派綦江县共产党员陈问绪来南川,以教师身份为掩护,清理恢复大革命失败后的党组织,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走访和联系,先后恢复韦奚成、周榕村、李能芳、张若余、谢德璋等人的党籍。11月,秘密成立中国共产党南川特别支部委员会,书记陈问绪。成立大会上,陈问绪传达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和临时省委扩大会议精神,要求大力发展工农运动,利用军阀混战局面夺取武器,以元合、乾丰为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   是年秋,韦奚成、周榕村和唐文体等在太平场组织成立平民教育促进会,创办平民学校,昼夜两班,轮流上课。韦奚成向穷苦农民和学生宣讲革命道理,耐心启发、鼓励他们进步。编演反对团阀横征暴敛、肆虐人民的新剧、双簧等揭露当地团阀土豪的劣迹。此时,谢德璋在乾丰乡王家沟初小任校长,以学校为阵地宣传马列主义,并经常到太平场与韦奚成研究党的工作。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和汪精卫集团相继背叛革命,国民党“左派”、右派沆瀣一气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在重庆,反动军阀刘湘制造了三三一惨案,捣毁国民党(左派)党部、农协会、工会,搜捕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三三一惨案后,南川国民党左派党部被捣毁,国民党(右派)掌握政权,利用军警、乡镇民团武装严密监视、防范共产党的活动。韦奚成因导演打倒军阀的戏剧,受到团阀怀疑和监视,遂转移回到合溪老家。1928年春,韦奚成在合溪禹王庙创建初级小学校,以教书为掩护,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创建农民武装,并于是年冬建立合溪农民协会,智除元合两霸,控制了合溪乡政权。   1928年3月,中共南川特支书记陈问绪到乾丰乡,与谢德璋一道组织开展农民运动,发展张保全、王化洪、陈怀三、李雨若等为中共党员,成立中共乾丰支部,书记谢德璋。1928年秋,成立乾丰农民协会,发展农协会员500余人。随后,中共南川特支在太平、乾丰、城区、福寿、白沙井等地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   1928年秋,鉴于南川党的组织和革命运动有较大发展,中共四川省委批准将中共南川特支部升格为中共南川县委员会,代号“李德成”,书记陈问绪,常委皮以净,委员周榕村等,下设政运、民运、匪运部。先后建立县城、乾丰、合溪支部和福寿场、白沙井、鸣玉、元村、太平场、石牛溪、观音桥等地党组织,发展共产党员55人,其中工人5人,农民18人,知识分子25人,其他7人。在中共南川县委坚强领导下,南川土地革命运动蓬勃发展。1928年秋,中共南川县委领导建立南川平民革命军,鼎盛时队伍2000余人,在南涪边区的乾丰、石溪、太平场、冷水关、鸣玉及涪陵部分乡场建立了方圆300平方公里的红色根据地。1929年底陈范畴、王利彬等回到南川,以鸣玉为中心创建红军游击队,伺机暴动,夺取县城。1928年春至1931年春,在川黔边区的合溪、古花、庆元、大有、德隆及贵州省部分乡场建立方圆500平方公里的中心游击区,开展袭军阀打土豪济贫民的土地革命运动。

2021-05-08

《金佛山火种——寻访南川党史》红五星,在这里照耀

  合溪镇中心校校门上的红五星。记者 袁治卫 摄   ■ 记者 陈蕗颖   一颗红五星承载着什么?合溪镇中心校曾是革命先辈培养进步学生、开展革命活动的阵地,在校门上的一颗特殊红五星见证了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光辉历史,更重要的是给予了在战争恐怖和国民党高压统治下的人民前行的“指引”,坚定了他们进行革命斗争的决心。   “1948年,这颗红五星被公开塑于合溪小学校门上方,合溪人民在红五星的指引下广泛开展抗丁、抗粮、抗税等群众运动,从此就再也没有取下来过。”4月19日,在合溪镇中心校的校门前,校长韦朝阳指着校门上的红五星告诉记者。   1928年3月,共产党人韦奚成在元合乡创办了合溪国民初级小学,改禹王庙为教室,以教书为掩护,聘用共产党员张烈、李义、肖子洋为教师,进行无产阶级启蒙教育;以学校为据点,开展武装革命斗争活动,传播中国共产党红色革命思想。   在当时,合溪小学既是教书育人的学堂,又是党进行地下工作的秘密机关。共产党员谢德璋化名张茂昭到该校任教,发展当地人向辉旭、韦普生为中共党员,成立中共合溪支部、合溪农民协会。韦奚成派李义、张烈、谢德璋等利用老师家访的方式先后到陈家沟、核桃坪、合溪场、郭家沟等地,秘密发展韦国成、韦雪舟、韦植斋等100多人为农协会员,在金佛山周围播下了土地革命的火种。   1940年皖南事变后,韦奚成受中共南方局派遣再次回到合溪建立革命根据地,并通过一定的上层社会关系,出任了合溪小学校长兼合溪乡长职务,以校长名义聘请共产党员作为教师,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在韦奚成的建议下,中共南方局再次以合溪小学为据点建立川黔边合溪特别党支部,负责领导川黔边九县党的革命工作,红色合溪从此有“南川井冈山”之称。   “合溪镇中心校既是南川的红色革命摇篮,更是川黔边教育的摇篮。”韦朝阳介绍,遵照周恩来“勤学、勤业、勤交友”的指示,中共合溪特支以学校为阵地,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改革教育制度,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合溪小学声名鹊起,毗邻德隆乡、元村乡、贵州省正安县新州等乡青少年,慕名前来求学,将原本很不完善的山乡初小一下子办成了“四·二”制高级小学校。   1942年春,温凯廷带领中共党员张琼英、石俊民、郑兴芳和八路军战士魏佐才到合溪小学任教,与韦奚成组建中共合溪特别支部,温凯廷任书记,办公地点就在合溪小学校内。3月初,韦奚成病危。为了稳定党的活动据点,韦奚成与温凯廷召集乡民代表会议,提议由统战人士韦萃廷任合溪乡长,温凯廷任副乡长,张琼英任合溪小学校长,为我党建立川黔边区合溪活动据点创造了有利条件。   党组织在合溪小学的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南川县政府的注意,中共川东特委和南方局本着“隐蔽精干,长期潜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通知合溪特支同志撤离。   根据《合溪乡志》一书记载,1944年春,最后一批撤离的合溪小学教师石俊民在离校之际,于奚成图书馆屋脊正中刻记了“五星”图案,留给合溪人民象征未来。1948年,中共南川地下县委派出谭振武接任合溪小学校长,又选派共产党员来校任教,在合溪革命斗争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谭振武将红五星图案公开塑于合溪小学上方。   “在此之前,合溪人民一直悄悄地将屋脊上刻记的‘五星’图案保护起来,并把它作为前进的航标灯。”韦朝阳说,并不是所有的学校校门上都能悬挂红五星,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在整个重庆,也只有两所学校的校门上有红五星。合溪镇中心校校门上悬挂的红五星不仅具有革命传统意义,更是因为红五星背后那段轰轰烈烈的革命历史,尽管校门已历经了6次迁建,但红五星却从来没有被取下来过。   在党的领导下,合溪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949年11月迎来了解放。对他们来说,纵然前方荆棘密布,纵然道路艰难万阻,但理想的彼岸从未消失,而闪耀在校门上的那颗红五星,如同信念的火光始终照耀着前进的道路。   记者离开合溪镇中心校时,校园里正播放着韦奚成在抗日战争时期作词的合溪国民初级小学校歌,歌声穿过历史的长河,至今飘荡在学校上空:“我们要不断前进,互相团结,肝胆相照,看谁记得牢,中华儿女志气高……”

2021-04-30

(6)“川东春雷”——农民自卫军武装暴动(一)

     1926年9月,南川青年党、国民党仁社县党部、县团练局、诚学会、辅仁社等封建势力,勾结驻军组成南川改进社,公开与中共南川支部领导的国民党(左派)县党部、南川青年社相对抗。封建团阀勾结军阀以抗交苛捐罪为名,暗害县农协会职员冯诚斋,打残白沙井国民党(左派)党员张简行,以莫须有罪名逮捕汪石冥等人,驱逐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党员离开县城。10月,县团练局长张茂春撤销王懋迁石牛溪团总职务,另委李清华继任,妄图篡夺中共南川支部领导的东西北联团的领导权。是年11月,中共重庆地委成立军事委员会,积极准备泸顺起义,并指示綦江、南川、涪陵加强武力联合,等待时机,组织武装暴动,策应泸顺起义。在这关系到中共南川支部、国民党(左派)县党部、县农民协会和南川青年社生死存亡的关头,为打击反革命的嚣张气焰,策应四川泸顺起义,中共南川支部组织领导了农民自卫军武装暴动。   组建綦南涪农民自卫军   1925年,南川各乡镇纷纷办起团练,维护地方治安。中共南川支部成立后,主要争取南川北路实力雄厚、倾向进步的石牛溪团总王懋迁,并发展他为党员,进而将西路、北路10多个民团联合组成西北民团联合会,继续吸收张简行、冯诚斋等团总为中共党员。在此基础上,南川支部派汪兴武去元合乡争取韦光伟的东路民团,加强了对东路民团的政治领导。1926年8月,实现了东路民团与西北民团的大联合,成立南川县东西北民团联合会,共推王懋迁为联团主任,周祥林为文牍,从而使党组织控制了石牛溪、福寿、河图、木凉、大观、元合(今元村和合溪)等民团武装。联团实行“三三制”,区设大队,乡设中队,村设分队。凡有条件之大队身着北伐军装,配有司号员、炊事员等;对队旗、臂章也规定有特别标志。由于党支部加紧组训团丁,改造民团,激发各乡农民踊跃参加联团,团练由原来的千余人迅速增至3000余人。   东西北联团成立前,各民团只有几十支枪,而且质量低劣。联团成立后,各大队主要通过四种渠道解决武器来源:一“献”,议定各乡大户人家,按其富裕程度献款、献枪,支援民团;二“借”,利用各种关系四处借用,所借枪支归借者使用,余者调剂;三“买”,用自筹经费到驻军和外地购买枪支弹药;四“造”,1926年10月下旬,中共南川支部以东西北联团名义,在白沙五洞河、大观清平寺、石牛溪复兴寺设立枪厂,请技师刘长安等20多人,半机械化制造夹板枪、手枪数百支和子弹一批。经过这些努力,联团在短时期内便筹得3000多条枪。   1926年10月,中共重庆地委派遣从广州农讲所回四川的綦江人明金鼎、谭向愚,和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古宋县人秦绍恬先后到南川石牛溪,与共产党员王懋迁、韦奚成、汪石冥、曾庆华、吴明灿等合作,在仁寿阁(石溪)小学创办东西北联团干部学校,校长王懋迁,副校长兼政治军事部主任韦奚成,教育长秦绍恬,文牍兼中队长邹祥麟。主要任务是培训联团中队长以上干部,为武装暴动做准备。受训的人员回去后,利用农闲时间,对所在地的团丁进行培训,提高了民团的政治觉悟和军事技能。学校于10月中旬开学,共办了两期,至次年1月被国民党右派和驻军捣毁后停止。东西北联团干部学校是中共南川支部仿照黄埔军校和广州农讲所创办的农民干部学校,为改造民团、组建农民自卫军打下了基础。   为执行重庆地委“綦(江)南(川)涪(陵)加强武力联合,等待时机组织暴动,打击敌人”的指示精神,1926年10月23日,中共南川支部派韦奚成赴涪陵大顺场和明家场,经陈育堂引荐拜会涪陵四镇乡民团办事处主任李蔚如。韦奚成向李蔚如介绍南川时局和东西北联团干部学校情况,李蔚如指出,“国务武力寄于民众,力避团阀控制”,“对民团宜取革命教育方式”,“刘湘终非彻底觉悟”[见《韦奚成丙寅第七日记》。《韦奚成日记》原件现存于南川区档案馆。]。   是年11月25日至12月4日汪石冥、张庚白和王懋迁赴重庆参加国民党(左派)四川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县后遵照中共重庆地委指示,积极筹备武装暴动。中共南川支部多次派张琢莹、曾庆华、韦奚成、明金鼎、谭向愚赴涪陵明家场与李蔚如联络,分析时局,研究对策。李蔚如认为南川东西北联团的军事行动一方面可对涪陵四镇乡外围扩大影响,另一方面可与刘伯承领导的泸顺起义相呼应,决定出兵支持南川农民武装暴动,组建綦南涪农民自卫军。   1927年1月1日,南川团练局长张茂春率步兵二连、手枪兵一排,准备进攻石牛溪民团办事处。韦奚成、明金鼎等赴涪陵大顺场与李蔚如商议,双方决定趁此时举事暴动,师出有名,打败团阀。计划以南川东西北联团3000农民从东西北三面包围县城,李蔚如率3000人增援攻城农军,綦江农民武装则从南面逼进南川城。

2021-04-29

“坝坝加油站”讲党史 院坝里开“故事会”

 南川网讯(记者 聂灵灵)“革命者就是披荆斩棘的开路人,我们应该铭记革命先烈。今天,我们走进韦奚成的一生,听听他的光荣事迹。”近日,在南城街道龚家塘社区教委家属院,一场学党史、忆先烈“坝坝加油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生动上演。   一听说有革命烈士的故事宣讲,家属院里的居民都闻讯而来。“中国人民在受到压迫时,英勇奋斗,前赴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涌现了无数的优秀人物。”“他们是值得我们铭记的,韦奚成就是其中之一。”宣讲会现场,居民一边听志愿者宣讲,一边把自己了解到的韦奚成故事与大家分享,现场氛围十分热烈。   1928年3月,韦奚成在原元合乡创办了合溪国民初级小学,以学校为据点传播中国共产党红色革命思想,开展武装革命斗争活动,并把合溪建成了川黔边区重要的革命据点,为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大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听了韦奚成的故事,居民曾祥春感慨万分:“革命先烈不仅让中国走出黑暗,还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据了解,此次南城街道开展的学党史、忆先烈“坝坝加油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还将走进官地村、三圣路社区等18个村社,在院坝中讲述南川革命先烈的故事,引导群众知史、学史、悟史,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021-04-15

红色文化代代传

  红色文化代代传   合溪镇中心校打造特色校本课程       合溪镇中心校全景。        学生在阅读校本课程《红色传承》。        合溪镇中心校教师为学生讲解韦奚成革命先烈的故事。资料图片   ■ 记者 袁治卫   一走近合溪镇中心校,红五星校门映入眼帘。校园里的“红色文化墙”,将合溪的红色文化跃然墙上,吸引学生去阅读、去思考。以先烈命名的凯庭阁,是孩子们静心学习成长的“摇篮”。   合溪镇素有“南川井冈山”之称,而合溪镇中心校则是红色的发源地。该校充分挖掘合溪特有的红色历史,将红色历史与校本课程融合编写出《红色传承》,是学校最大的特色。   红色印记新注脚   合溪镇是革命烈士韦奚成的故乡。他16岁考入重庆府中学堂,19岁加入中国同盟会,32岁任川军第五师第一团团长刘伯承麾下警卫营长,36岁回到南川。这以后,他发动革命、创办学校、教书育人、改革乡政、领导革命,红色传承因他开始。   1928年3月,韦奚成在元合乡创办了合溪国民初级小学,以学校为据点传播中国共产党红色革命思想,开展武装革命斗争。1942年,在韦奚成的建议下,中共南方局再次以合溪小学为据点建立川黔边合溪特别党支部,负责领导川黔边九县党的革命工作,红色合溪从此有了“南川井冈山”之称。   合溪镇中心校既是南川的红色革命摇篮,更是川黔边教育的摇篮。“红五星校门”“奚成图书馆”是学校固有的历史性标志物,学校校园文化始终以“红五星”为魂彰显红韵,以“奚成图书馆”“凯庭阁”展书香人文之气,结合新时代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要求,提炼出了“红星闪闪放光彩”的办学理念和“弘扬奚成精神,培育学识根基,成就群众英才”的育人目标。   在此基础上,校本课程《红色传承》在全校教职工的收集整理中诞生。该书分四个篇章,红色家乡、红色校园、红色故事、红色人物,展现了韦奚成等老一辈革命先烈艰苦奋斗、敢于牺牲的伟大精神,让红色文化得到代代相传。   启迪后人不忘本   “我们要不断前进,互相团结,肝胆相照,看谁记得牢,中华儿女志气高……”这是韦奚成在抗日战争时期作词的合溪国民初级小学校歌,歌声穿过历史的长河,至今飘荡在学校上空。   合溪镇中心校开展“十八个一”系列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课前一支革命歌曲;班级每周黑板上更换一条红色名言警句;学校每周一次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班级每月一次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每月举行一次红色班级文化评比与交流活动;每期每名学生在课桌上更换一条红色文化座右铭;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师生革命歌曲演唱比赛;每期一次全校师生“革命英雄在我心中”的红色故事演讲;每期一次全校师生红色文化征文比赛;每期上一堂红色教育课;每期读一本红色革命书籍;每期看一部红色革命电影;每月学唱一首革命歌谣;班级每期出一期红色革命教育手抄报;每天一段红色舞蹈;每位学生崇拜一位革命人物;每周宣传一位红色革命人物或大事件;每年组织一次师生扫墓活动。   “依托校本课程,达到人人都知晓红色文化,人人传承红色文化,人人建立文化自信,影响身边人,弘扬爱国精神。”合溪镇中心校校长韦朝阳介绍。   与此同时,该校以校本课程《红色传承》为蓝本,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红色德育课程,形成具有创新性的德育校本课程。   红色基因得发扬   近年来,合溪镇以合溪中心校为中心,全力保护、维修奚成烈士园、红五星校门、奚成广场、奚成图书馆、奚成铜像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建设、打造、提升红色文化,新树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标志碑,并以相关革命烈士尊名对中心校教学楼命名为培根楼、群英楼,新建红色文化长廊,对奚成图书馆标准化设置图书阅览室、藏书室,组建红色合唱团,培养红色解说员,编印红色传承书籍,开设红色教育课堂。   合溪镇中心校一方面加强学校红色德育课程的落实,另一方面注重学校红色文化的宣传,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地,也是4个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累计接待区内外100多批次3000多人次党员干部接受红色教育。   去年,“南川井冈山”红色文化读本获重庆市社区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读本编写及微视频课程资源开发项目立项,充分结合合溪镇的地方性红色文化,全方位展现“南川井冈山”风貌,扩大红色文化的辐射范围,推介我区红色旅游资源,为打造合溪镇红色文化体验基地奠定基础。

2021-03-01

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焕发乡村振兴“精气神”

          黄淦村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内环境卫生发生了明显变化,乡村环境愈发靓丽。资料图片   ■ 记者 黎明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区在动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基础上,从宣传教育、榜样带动、文明倡导等方面开展宣传引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扶贫”与“扶志”同步发展,不断增强贫困群众战胜贫困、稳定脱贫的内生动力,并且把这股“精气神”发扬在乡村振兴中。   树立榜样   凝心聚力齐致富   合溪镇九溪社区4组韦禹勤是因学致贫的建卡贫困户。近年来,他通过发展中药材、烤烟产业脱了贫,村民一致推选他任村民小组长,他引进两个外地业主,发展烤烟100多亩、蜂糖李100多亩,自己种植中药材30多亩,优先让贫困户到基地打工。在他的带动下,4组的9户贫困户全部脱了贫。   “不等、不靠、不要”是我区许多脱贫致富群众的真实写照。   我区为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全区营造勤劳致富光荣的氛围,开展了以“不等不靠奔脱贫”为主题的脱贫致富光荣户评选活动,评选出脱贫典型3人,评选表彰“脱贫光荣户”195户,让这些典型起带动脱贫作用,让贫困户不仅从物质、生活上脱贫,还要从精神上脱贫。   此外,我区还开展“身边的脱贫故事”微访谈和“榜样面对面”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宣讲活动313场,发展致富带头人350人、带动贫困户1201户,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向上、勤劳致富的精神动力。   倡导文明   乡村环境大变样   元旦节一大早,东城街道黄淦村贫困户梁兴志就开始打扫院坝卫生。去年,通过D级危房改造,他家住上了新房,让他最满意的是环境卫生的改变,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脱贫攻坚以来,黄淦村把危旧房改造、改厨改厕与“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村庄清洁行动”相结合,制定了《黄淦村农户卫生评分标准》,每月开展一次清洁卫生评分和清洁文明户评选,打分严格按照住宅周边垃圾治理、庭院室内环境整治和个人卫生三个方面共21项评分标准进行,通过环境卫生大比拼,切实提高群众素质,增强脱贫内生动力。   黄淦村的蜕变,是我区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我区出台《关于做好贫困户居住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通知》《南川区加大农村危旧房整治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大力推广“三定三勤三看”生活习惯,对贫困户入户便民路、院坝全面进行硬化,拆除危旧房2165户,完成贫困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2182户,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村人居环境。   此外,我区还推行乡风文明积分管理办法,防止政策“养懒汉”,对村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垃圾分类等文明创建活动进行量化积分,并在各个乡镇、村社设立“积分超市”兑换点,建立良性激励制度。   创业带动   乡村绽放致富花   在南平镇玉龙村、景秀村等煤矿采空区,残疾人刘毅流转2200亩荒山荒地,种植起优质九叶青花椒。在花椒基地务工的,有不少是建卡贫困残疾人家庭里的残疾人。   如今,刘毅的大部分花椒基地已进入丰产期,不仅自己实现脱贫,还带动了当地30余户残疾人家庭和55户贫困户共同致富,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就业和创业带来了可持续回报,已成为我区贫困残疾人脱贫的主要路径之一。   我区以创业带动为目标,培育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较强创业带动能力的贫困农村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338人、带动贫困户1182户,实现每个贫困村培养致富带头人不少于3人。

2021-02-02

冬季李子树管护忙

       眼下,正值李子树冬季管护的季节。1月18日,位于合溪镇九溪社区的李子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在对李子树进行刷白、施肥等冬季管护。记者 喻梵 摄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