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结出“科技果”
周 琦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瓜果金色飘枝上,绿荫风吹李花香,高峰秀岩景浪漫,大棚科技震天响。几句开场诗引出今天的评书——大棚结出“科技果”,今天呢,说的是咱们峰胜村蜂糖李基地的科技产业—果林大棚的故事。
去年冬天,峰岩乡峰胜村是热闹非常。第一次来到峰胜村的特色产业长丰李子科普示范基地的大棚内,仿佛置身于温室中,蜂糖李的叶子苍翠欲滴,令人好生羡慕。
“温暖吧?棚里的温度现在有15℃。”李子基地的老板老吴乐呵呵地炫耀起来,“它可不是一般的大棚,这里面处处藏着‘科技玄机’。”
“你看,棚里高悬的那个电机,他可是最重要的“宝贝”,有了它呀,就能手动控制大棚的卷帘、外遮阳、补水及通风设备,通过放帘、起帘、通风等技术操作,保持棚内湿热的稳定,保证蜂糖李的良好生长环境。我们一个棚占地2亩左右,平时只需要一个人打理。”老吴啊兴致盎然地介绍着大棚里的“高科技”。
年近半百的老吴怎么也没想到在这个年龄还迎来了自己的“新生活”。
老吴从小就在农村长大,对生他养他的黑土地是有很深的感情。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得知我们峰胜村有两百多亩流转的土地,老吴便满怀激情来到了村里。
老吴回忆说,前几年种蜂糖李就是靠天吃饭,收成全看老天得脸色,微薄的收入让他们难以为继。没有大棚时,一到天晴下雨他就愁的睡不着觉,想着下雨了蜂糖李蓄不了甜了,出了太阳怕蜂糖李晒蔫了。
直到2023年中旬,蜂糖李基地引进了果林大棚,盖起了果树的“保障棉被”。老吴守家在地也有了稳定的收入保障。
自从有了大棚,老吴可长了见识。“您看看这大棚肩高3米,顶高4米。拱杆间距内空1米。纵拉杆3纵,卡槽2纵。这可不是随便建的,是根据咱村里的气候条件专属打造的。今年4月落冰雹,因为有了这套设备,我们大大的减少了损失。”老吴得意地说。
过去树苗是农户买,只能靠自然授粉,结的果有大有小。后来开始学习科学育苗,人工授粉,保证果实大小均匀、品相好看,这样不仅收成高,还能卖上好价格。今年夏天,大棚的蜂糖李上市,今年60果价格高,光蜂糖李的产量就达到两千多斤,收益高达十几万元。”
大棚的引进不仅让老吴有了稳定的收入,农业新科技带来的高收益也把他的心“搅热了”。
今年,驻村工作队联系电信旗下的智能家居,准备将智慧APP和果林大棚进行链接,实现足不出户就解决大棚的开合问题,更加节约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避免了蜂糖李的风吹日晒,将极大的减少蜂糖李的损耗率。
习近平总书记说呀:“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如今,全国农业正在手执科技创新这支“金画笔”,奋力绘就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优美画卷!
科技掌控未来,引进了科技大棚,实现了大丰收。人说李花的深处,有着新大棚,结出科技果,笑开花了的果农,依旧接着那更多的订单!
今天分享的故事就告一段落,欲知后事如何,且听我下回分解!
(作者系峰岩乡峰胜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