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负新时代教育使命 开创思政课建设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4-06-21 17:19:29 来源:
新闻摘要:

担负新时代教育使命 开创思政课建设新局面

蒋锐

 

思政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向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新时代如何发挥好思政课关键课程的作用,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大力推进思政课建设,需要锻造一支优秀的思政教师团队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要把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从新时代育人目标出发,做好思政教师的选人用人及培养工作。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思政教师“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加强思政教师的管理、培训和使用。思政教师要把政治素养和师德师风摆在第一位,要以榜样力量引领前行道路,深入学习时代楷模张玉滚、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的典型事例,“看榜样、学榜样、做榜样”。思政教师还需要自觉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人生观。

二、开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新局面,需要重构思政课程新体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新时代思政课程体系的建构需要从育人目标、课程内容、实施方法和评价机制方面重塑。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很多思政课的开展照本宣科流于形式,不能将原理讲深讲透,内容空洞乏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迷,教育成果未能达到使学生入脑入心的效果。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有丰富内涵,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振奋人心,这些思想和事例涉及各个学科,这些素材无穷无尽,是极富感染力的。思政课教师乃至各科教师都可以结合学科特色深入挖掘其蕴含的思政原理,熟练运用于课堂中,从学科出发,从身边小事出发,从小问题看大道理,展现不同学科的思政要义,从而打造一批“生动形象、知识面广、内涵丰富、思想先进”的“大思政融合课堂”。让学生能在身边的一枝一叶,一砖一瓦中感受思政;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笔一划中认同道理,开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新局面。

三、发挥思政课新时代新使命,需要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思政课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洞理论,而是贴合于生活、服务于实践的重要工具。所以,思政课应源自实际、结合实际、尊重实际。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不同,可供选择的红色资源、学习内容风格各异。不同学校应结合当地特色,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在文化熏陶中提升素养,在细枝末节中品味道理,充分探寻蕴含思政道理的历史故事,从身边学起,从熟悉的事例学起,把思政课的故事上得更加生动,颜色描绘得更加鲜活。要积极拓展身边资源,从小事做起,在小活动里看大思想,以点带面,充分结合学校思想政治课程、研学实践活动、重要时间节日、主题团日等平台,既让学生爱听爱学,又让学生有所思所感;放眼当地特色,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根据地等场所,切实增强学生体验感和满足感;聚焦身边优秀,搜索全国榜样开展思政教育学习,以名人故事夯实思想根基。让思政课不只是限制于教室的方寸之地,还道理于现实,还思政于生活,在实践中赓续红色血脉,充分发挥好思政课的新时代新使命。

思政课不仅要因事而化,还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始终践行“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根本要求,才能构建起具有乡土情怀、家国视野的“大思政”“大格局”育人体系,让青少年能够在优秀正确的文化中,弘扬时代新风,展现青春风貌。

(作者系水江中学校党委书记)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