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欢迎,赶紧到凉快的地方。”近日,走进福寿镇白岩村朱远俊养殖场,一阵热情而浑厚的中年男声传来,他便是养殖场负责人朱远俊。
在养殖场内,一排整齐的圈舍下,标准化养殖场依次排开,孵化区、饲养区、工作生活区。红色的琉璃瓦,雪白的砖墙,一群高高壮壮的鸵鸟正在吃食。
朱远俊早年在家务农,卖过猪饲料、开办过养猪场,后外出至重庆沙坪坝、河南郑州、浙江绍兴等地务工,后返乡养鹅、种天麻。
随着时代变迁,养鹅、种天麻的利润已不那么可观。有一天,一则手机上的小视频吸引了朱远俊的注意——鸵鸟养殖。
朱远俊多方咨询,通过各种渠道打听,了解这个项目的可行性。想到老家正好有闲置的土地,鸵鸟适宜温暖、干燥、无梅雨、无大风暴的气候,白岩村的气候正合适,且鸵鸟价值大,皮、毛、肉、蛋都可售卖,鸵鸟肉营养价值高,正符合当下绿色环保健康的食用理念。朱远俊在征得家人支持后,立即联系了山东济南的业主,购买了第一批种苗——澳洲鸵鸟,开启了新的创业之路。
创业不仅需要胆识,更需要智慧。朱远俊除了向济南的业主学习养殖经验外,还自己购买书籍学习各种知识。在夜以继日的不断摸索下,他已经学会了自己给鸵鸟打疫苗,掌握了鸵鸟的生活习性,什么时候喂草、苞谷,几个月鸵鸟肉质最好……这些都已经被朱远俊深深记在心里。看着从嗷嗷待哺的鸵鸟苗到现在高出自己一个头的“大孩子”,朱远俊心中满是安慰。
养殖场已由最初的9只鸵鸟增至52只,品种由单一的澳洲鸵鸟新增了非洲鸵鸟,养殖规模由1亩多计划扩充8亩。据朱远俊介绍,去年,鸵鸟肉卖到130元/公斤左右,食用蛋150元/个,种蛋200元/个,粗略估计,一只鸵鸟纯收入约2000元,除去前期投入成本,去年创收10万余元。今年,他充实了自己的创业资金,到广西购苗,接下来,他将对养殖质量、繁育水平再提升,不断拓展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同时,他还想依托白岩村特有的地理资源,探索新的产业链。
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