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村发展产业促增收乡村振兴奔富路
发布时间:2021-05-08 11:32:03 来源:南川网
新闻摘要:     玉龙村致力打造的千亩花椒基地,铺就出一条产业致富路。 记者 任前蔚 摄  ■ 记者 刘晓

  

 

  玉龙村致力打造的千亩花椒基地,铺就出一条产业致富路。 记者 任前蔚 摄

  ■ 记者 刘晓娟

  一个个产业发展势头正猛,一条条道路宽阔平坦,一张张面孔笑容可掬……初夏时节的南平镇玉龙村,一派幸福和谐、蒸蒸日上的发展新图景。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玉龙村把发展农业产业作为带领贫困群众致富的“源头活水”,采取多项措施,因地制宜发展花椒、蔬菜、土鸡等产业,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产业振兴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持续增收的致富路。

  兴产业

  “煤矿村”变身“产业村”

  煤炭曾是玉龙村的支柱产业,然而,随着煤炭资源枯竭、价格走低,加之开采难度大,村里的煤矿纷纷关停,村民失去了收入来源。而多年开采煤炭导致村里很多地方都变成了采空区,缺水。

  支柱产业走向没落,加上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人员流失,土地逐渐荒废,玉龙村也因此变得越来越穷,成了贫困村。

  2018年,玉龙村实施退耕还林,经过深入考察,该村确定了发展花椒计划,引进4个业主、流转1200亩土地种植了九叶青花椒。“之所以选择花椒,是因为玉龙村有花椒种植的成功经验,花椒不仅无污染,最重要的是抗旱,也能将村里的荒地合理利用起来。”该村第一书记刘祖铭说,通过退耕还林发展花椒产业,不但有效解决了该地严重石漠化、煤炭采空区的绿化难题,而且还实现了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有机融合。

  近年来,玉龙村除了引进花椒产业外,还发展了7万只蛋鸡养殖,种植蔬菜150亩,养殖土鸡3000余只、生猪400余头、黄牛20余头等,乡村产业正蓬勃发展。

  强基础

  实现花椒产业一体化发展

  在玉龙村花椒基地里,蜿蜒的产业路盘山而上,大片大片的花椒树尽收眼底。

  “这条水泥路是专为花椒产业修建的产业路。”刘祖铭介绍,为了更好地服务和助力花椒产业发展,该村开建了两个容量500立方米的蓄水池和一条连通全村5个花椒基地的10.5公里长的产业路,建成后可辐射和解决全村花椒基地的灌溉用水和运输问题。

  与此同时,该村逐步完善花椒深加工配套设施。去年6月底,该村第一个能容纳500吨新鲜花椒同时加工的花椒烘房和容量100立方米的花椒冻库完工投用。

  去年,该村花椒试挂果,共产鲜花椒70吨,加工成干花椒后有10余吨。

  “花椒采摘期比较集中,销售的进度跟不上就会影响花椒的品质,有了烘房和冻库后,解决了花椒加工问题和存放问题,冻库能保持花椒不变色不发霉,后期也能持续销售。”刘祖铭介绍,目前,该村已修建花椒烘房两个。

  “目前,我们已与电商平台合作,线上销售玉龙花椒成品。如今,玉龙村的花椒已形成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销链,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花椒基地的产业价值。”刘祖铭说。

  享成果

  一份地实现多份收入

  今年66岁的淳光容家住玉龙村4组,原是一名贫困户。村里发展花椒产业时,她将自家的土地流转给花椒业主,成了“股东”之一,每年可获得“土地收益+务工+分红”三份收入,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没想到老婆子60多岁还能挣钱。”淳光容说。淳光容算了一笔账,她流转了7.8亩地给基地,前5年退耕还林补贴有7800元,5年后由基地支付流转费用,这是她的第一份收入;她在基地务工一天60元,一年能有6000多元的务工费,这是她的第二份收入;花椒基地盛产有收益后,基地还要给“股东”分红,这是她的第三份收入。

  这是该村积极探索农村三变改革,采取“公司+基地+农户+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模式,将农业与国家退耕还林和扶贫政策有机结合,让农民变“股东”,每年可获得保底分红、务工收入、土地收益等多份收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玉龙村的产业发展项目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持续增收的产业致富之路,如今,该村人均年收入达1万余元。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