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群工业“数字化车间”。记者 袁治卫 摄
■ 记者 袁治卫
1月4日,重庆市超群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内,生产车间热火朝天,一周的生产开始了。
早上9点,在该公司行政办公楼,超群工业制造二科主管邓科伦在例会上明确了本周的滚动生产计划,以更好地执行生产任务。
“公司订单已经排到了3月,为了按质按时完成生产任务,我们要细化任务清单。”邓科伦说。
邓科伦所在的制造二科,主要负责3号厂房的生产任务。3号厂房以全自动化机械设备为主,将铝锭通过高温融化、铸造、热处理等工序制造成毛坯轮辐,再经过机加车间将毛坯轮辐和轮辋焊接成型,加工出个性化的多种造型轮毂,或者批量化生产轮毂。
超群工业生产的轮毂和传统生产有所不同。传统的轮毂生产是轮辐和轮辋整体熔炼成型,而超群轮毂生产工艺上有所改进,轮辐和轮辋分开生产,再运用“搅拌摩擦焊与冷旋压技术”进行全自动复合和焊接。这样生产的轮毂比传统工艺强度更高,但重量只有传统工艺的一半,虽然程序变得更多,但由于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效率相对传统工艺其实并没有降低,还能更好把控产品质量和节约生产成本。
在轻量化指标上,超群轮毂在产品的性能指标比传统产品提高25%的前提下,实现产品重量减轻25%;在安全性能指标上,在时速100~0公里的刹车距离缩短了3~4米,时速0~100公里的加速时间减少0.15~0.2秒;在环保节能指标上,在同等使用条件下可降低8%~10%的汽车燃油。
据了解,超群工业投资2300多万元,历时两年将整个车间建成结构合理、动力充沛、自动运转的“超轻量化铝合金轮毂生产数字化车间”,车间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0%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45%以上,企业运营成本降低20%,效率提高20%以上。2020年,该车间被市经信委认定为“数字化车间”,入选2020年重庆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以前每月车间只能生产8000~10000只轮毂,经过数字化建设,产能提高到每月生产3万只以上。”邓科伦说。
在2019年,超群工业通过国外经销商,实现了“重庆造”轮毂在F1(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赛车场的首次亮相,这是“南川智造”获得的国际市场肯定。而在2020年,公司克服疫情影响,大力开拓国内市场,成为小康、广汽、北汽等车企的供应商,全年产值不降反增,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相比去年翻了一番。
近年来,我区有条不紊启动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智能改造项目52个,获批高新技术企业2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7家,累计建成3个市级数字化车间,组织16家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诊断和“上云上平台”免费调查,“智能基因”在企业中不断壮大。